第二十八章 司棋来说媒
王蠡自然心里有数,主要是练剑对文气的消耗太大,每一回练剑,文气都几乎被清空,就如一个人再能挣钱,可花钱也如流水啊。
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如果没有文气对经脉的温养修复,练剑的速度会非常缓慢,需要时刻留意经脉对剑气的承载负荷。
毕竟剑气不是真气,有锋锐的一面,稍有不慎,就会伤到自己,这也是王蠡让巧儿一定要先读书的缘故。
说到底,世间事从来没有两全其美,既要还要,又要也要,只会搞的一团遭,最终一事无成。
这对于王蠡,只是个取舍问题,他唯盼望,学过儒家修行功法之后,文气能有所结余。
孟子扫了眼场中诸人,便道:“文气乃儒家根本,依心法而渐进,其有七层:
知
止
静
定
安
虑
得
知止而后能静,静然后能定,定然后能安,知安方能思虑,然后有得。
知者,明也,通读圣贤书,反照自性,心思澄明,反照之法,即为心法。
止以知为本,去杂念,照内心,连绵去止。
静者,水停以鉴,火静而朗,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能静,即为举人。
定者,固也,稳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神思澄明,不被妄念所转,得定可入安途。
安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人,人无其人,不求而心自安。
《易》有云:艮其背不见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视而不见,听如不闻,曰安!
得安者,可为儒。
得安而后虑,虑者,谋思也,静之极而后动,一阳复生,旨为变,得虑者,可称圣。
最后一境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凡悟者,可称觉,位于圣人之上!
汝等皆为童生,可习知境,余将反照之法传下,汝等听好……”
整篇心法只有百来字,却字字珠矶,每个人都是剔除杂念,竖起耳朵,生怕听漏了。
这一境界的要点,是大量读书,以反照之法明其精义,夯下坚实的基础,又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并不是说晋入止境,知境就到头了,知境伴随一生,永远没有尽头。
知境的基础越夯实,接下来的境界就会越轻松。
寥寥百余字,却讲了大半刻,孟子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唱出来,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当场理解几乎不可能,只能强行去记。
但对于王蠡,却欣喜若狂,这可是最正宗的先秦古音啊,他在心里用咏叹读书法跟着默诵,渐渐纠正着读音上的偏差,对精义的理解更是一层层涌上心头,文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此子……彼有些奇怪!”
县教谕留意到王蠡的情况,心里很是不理解,按理说,王蠡的文气增长如此之快,不应该只有区区五分啊!
孟子讲完之后,并没有立即开口,殿内沉寂下来,每个人都清楚,亚圣亲自传法是难得的机缘,哪怕沉默不语,都有道韵在浮荡,若能抓住一丝半缕,对于领悟知境的修行法门有着极大裨益。
轰!
轰!
两名紫薇书院的读书种子文气爆涨,分明掌握了精髓!
轰!
陆续有人文气攀升,由一两分快速增长。
可是看着同伴一个个文气飙升,没能领悟的,心里不免焦急,一急就难以静心,无从领悟,陷入了每况愈下死循环。
孟子也不再开口点拨了。
古代教书和现代不同,讲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不论儒家的经史子集,还是佛道二门的道法神通,无不如此。
老师只讲泛泛,能否理解,全在于自身,不会象现代那样,手把手的给你补课作习题。
孟子能散发自身道韵辅助学子修行,已经是相当仁义了,换成别的圣人,指不定讲完了就不再理会。
大半个时辰过后,孟子道:“知境修行,如循序渐进,水到渠成,勿要骄躁,尔等且回,悉心参悟,若有繁杂庶务亦早作安排,十日后再来,连续七日,修行儒家术法神通!”
说完,孟子像神彩渐消,还原成了一尊彩塑泥胎。
“多谢亚圣传法!”
众人齐齐起身,长揖一礼。
“回罢,十日后莫误了时辰!”
县教谕也挥了挥手。
众人再向县教谕施了一礼,才转身离去。
这个时空的县教谕的地位相当高,如果说马道婆是土地公的庙祝,县教谕等各级学政,就是儒家诸圣的庙祝,代为沟通人间与文界,传达圣人的圣喻。
换句话说,如学政没有重大污点或者严重错误,朝廷无权罢免,只有国子监与翰林院才能任免学政。
出了县学,各人仍沉浸在儒家意境当中,并不说话,各自散开。
当回到家的时候,王蠡意外地的发现,司棋居然来了。
“哟,表弟出息啦,咱们家里,总算出了个文曲星啦!”
司棋正和婶婶与巧儿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拉着家常,见着王蠡,呸的一声吐出瓜子壳,笑吟吟的站了起来。
原著中记载,司棋身材高大丰满,这话一点不假,虽然容貌只是五六分的水平,可身段确实没得说,前凸后翘,**辣。
“原是大表姐来了!”
王蠡留意到柜台上放着两盒糕点,笑着拱了拱手。
“好啦,别酸溜溜的,都是自家人,随意点行不行?”
司棋摆了摆手,又道:“日前呢,我想把巧儿送去二姑娘身边,好歹有口饭吃,也给你家里减轻些负担,没想到你却争气的很,真读出了功名,是我考虑不周,多事啦!”
婶婶笑道:“大侄女你客气啦,你也是一片好心啊。”
司棋不置可否道:“姨,不管怎么说,表弟也算是立业了,不知可有合适的姑娘成家?”
“哦?”
婶婶眼神一眯:“大侄女的意思是……”
司棋笑道:“我这里呢,倒是有个合适的,二姑娘有个贴心的身边人,叫莲花儿,伶俐俊俏,生的人物,论起容貌与才情来,不逊于平儿、袭人、鸳鸯、紫鹃等大丫鬟,我也是托了家里的福,才占了位置,那莲花儿呀,现年十三,尚未婚配。
二姑娘素来心善,我琢磨着,这么好的姑娘,一辈子伺候人可惜了,恰好表弟中了童生,论起功名,身份,倒也配得上她,所以我就自告奋勇,来做个牵线的红娘啦,只要表弟点一下头,二姑娘可放她出府,还她自由身,风风光光的嫁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