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再见娄晓娥
十一月,已经入冬了,钱光荣缩了缩脖子,紧了紧身上穿的大衣,往益民食品厂的方向走去。他是来送货的,昨天已经和食品厂的哥们说好从他这拿十块表。
转过街角,迎面遇上一个人,两人差点撞上。
“哥们,干嘛呢,东张西望的不看路啊。”钱光荣随口说了一句,正要错身而过,却听那人道:“哥们,要电子表吗?”
“不要。”钱光荣拒绝。开玩笑,自己就是卖电子表的,哪还需要从别人那买。
“哥们,最新进口的电子表,只要您七十。”那人不死心。
钱光荣本想要离开,闻言心中一动,“拿出来看看,好的话我就买块。”
那人左右看了看,从大衣兜里掏出一块表递给钱光荣。
钱光荣仔细察看,质量要比自己卖的要差些,功能也少了两个。
“你这个质量不行,你看这个按钮都有点松动了,你那还有吗?再拿几只出来看看。”
那人拉开军大衣的衣襟,上面挂满了花花绿绿的电子表,取下几只递给钱光荣,钱光荣随意看了下,问道:“你那还有多少,便宜点我全要了。”
“我这总共有80多块,你全要的话一只给我60好了。”
“那好,不过我今天没带那么多钱,你住哪,我晚上找你拿。”
“哥们,你要诚心要的话,明天这个时候在这等我就行。”那人还蛮警惕。
“那说好了,明天我带钱来,你可不要骗我啊。”
俩人分开后,钱光荣把表给了食品厂那哥们后,立即回头去找刘光福,将这个事情告诉了他。
星期六,阎解旷在家刚吃完晚饭,正要继续组装天线,这玩意虽然没有着卖电子表来钱快,但毕竟细水长流,而且几乎没什么风险,所以阎解旷并没有完全放弃。不过也只是老客户介绍的,他才做那么几副,业务变少了,他那几个舍友也没太在意,只是胡高峰好奇问了几句,被他随口糊弄过去。
这时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见是刘光福一幅焦急神色地站在门口。
“是光福啊!有什么事吗?进来说吧。”阎解旷把刘光福让进客厅,给他切了杯茶。
“吃过了吗?要不我让苏婉将饭菜热一下,你将就将就?”
“我已经吃过了,弟妹就别忙乎了。解旷,是这样的,京城里已经有其他人在卖电子表了。”刘光福端起茶喝了一口,然后将钱光荣跟他说的事向阎解旷复述了一遍。
“那个钱光荣不会弄错吧,不会是我们其他兄弟?”
“不会,他仔细察看了,那表质量比我们的要差,功能也少,一看就不是我们的表。”
“这是早晚的事,你那还有多少表?”对这种情况其实大家都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这么快而已。
“差不多还有一千只。”
阎解旷在心里盘算了下,自己手里还有5千只,大哥那里也差不多,加上压在李奎元等人手上的差不多也有5千只左右,那就是还有1万6千只没有卖出去,两个月下来,差不多卖出去4万多只。
“这样,从今天起,你下面的兄弟从你这里拿货,每只价格降到52块,你给我50,你自己仍然赚两块钱的差价,你那个早上来拿货的兄弟也一样,下次来结算时就收这个价,另外我再给他奖励一百元。还有告诉兄弟们,价格放低点,以尽快出货为首要目的......”
刘光福走后,阎解旷又仔细思考了下,应该没什么疏漏,跟苏婉交待一声,就骑车去找李奎元,把这事说了一遍;然后又去通知了赵必成和阎解放,告诉他们,下调价格,尽快出货。
到了年底,剩下的货慢慢也都出完了,最后4千只是以40块钱出的货。最后一统计,除开本钱十万块外,总共获利340万元。如果按出资比例算,他占67%,就是234.5万元,这还没到80年代,阎解旷已经是百万元户了,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只差一个腾飞的契机。
大家商量后决定,拿出50万进行分红,其余全部放在阎解旷那里作为后续投资的启动资金。能拿到5倍的收益,大家都已经喜出望外了,更何况后续可能还有源源不断的分红可以拿,这一切也才半年多的时间。
最后阎解旷说:“大家如果拿到钱暂时没什么用的话可以寻摸几套院子,等以后可就值老钱了。”这次就连最少的阎解娣都拿到了1万5,以这年头的房价,三进院可能差点,但弄个二进院那是随便挑。而且这几年是买院子的最好时机,一些人落实了政策,政府发还了原先没收的财产,家里的房子就多了出来,紧接着又是出国潮,很多人卖掉房子换取出国资金。
阎解旷前世网上就流传了这么一个段子:有人八十年代末将祖传的四合院卖了30万元,出国奋斗了30年,赚到3000万,觉得自己也算是位成功人士了,可回国一看,他原先卖掉的房子值3个亿。合着这些年白奋斗不说,还亏进去两个多亿。
那人有没有将肠子悔青,或者这些年的奋斗到底值不值这种哲学问题,阎解旷无法得出答案,但他已经不打算再去进电子表了。
现在卖电子表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就连刘光福、李奎元那群帮着卖货的哥们里也有个别人偷摸着从别人那里拿货,更有甚者已经开始单干,去南方进货了。
这帮人帮着卖货积累了不少资本,赚了几万的都有,起点比别人高的多,一次就能进个上千只,导致京城的电子表价格正急速下滑,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想到这里阎解旷无奈地摸了摸鼻子,本来这种情况怎么地也要一两年后才会出现,现在大幅提前了,这可能就是他引起的蝴蝶效应吧。
要想在这时代发财,其实除了电子表,还有很多生意好做,比如说倒卖录音机、磁带、电视机、服装等等,只要不是运气差被查没,都能赚上一笔。
暑期的时候还可以去秦皇岛卖冰棍,据说前世京城的首富就是这么起家的。只是相对来说,电子表这东西体积小,方便携带,利润高所以之前阎解旷才选择了他。
其实还有样东西利润一点都不比电子表差,性价比甚至更高,那就是墨镜,这年代俗称“蛤蟆镜”。之前只是时机还没到,等到再过几个月,第一部进口米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一播放,剧中主角麦克戴的蛤蟆镜,在华国风行一时,几乎成为整个八十年代青年的时尚,那时才是蛤蟆镜销售最好的时机。
只不过阎解旷现在已经不想再做这些生意了,做得越多,冒的风险越大,改革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始几年,时不时还会有几场倒春寒吹来,乘现在屯几座四合院他不香吗?况且他的计划是去南方办厂,不过目前还缺乏一个契机。
“甜蜜的工作甜蜜的工作无限好啰喂,
甜蜜的歌儿甜蜜的歌儿飞满天啰喂,
工业农业手挽手齐向前啰喂,
我们的明天,我们的明天比呀比蜜甜啰......”
伴随着《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的歌声,1980年的春天来临了。新时代的浪潮扑面而来,各种新鲜事物走进国门,走在大街上,人们的服饰也不再是只有蓝、绿两种颜色,爱美的大姑娘小媳妇们脱掉工装和军装,穿起了花布做的衣裳、裙子。
街上一些追求时髦的年轻人,烫着爆炸头、穿着蝙蝠衫、喇叭裤、戴着蛤蟆镜,足踏一脚踹,肩抗“三洋”双卡录音机,放着港台流行歌曲,招摇过市。
清明节刚过没两天,又是一个星期天,苏皖带着儿子去了锣鼓巷那边,阎解旷留在家里撰写论文,题目就叫《互联网时代》。
录音机里播放着歌曲《乡恋》: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昨天虽已消逝,分别难相逢
怎能忘记,你的一片深情......”
外面传来了敲门声,阎解旷出去打开门一看,门口停着一辆轿车,旁边还站着一对男女,女子打扮时髦,看着也就三十出头,阎解旷感觉有些熟悉。男的中等身材,长相尚算英俊。
“你们是......”
“哈哈,认不出来了吧,我是你晓娥姐啊。”
PS:上一章暂时没放出来,先发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