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 103 章
到了灌江府府衙后院住下,从汴京来的内官等人,总觉得不太习惯。
这里纪炀一家子自然住到主院,他们也被安排到不错的院落。
然后就没事了
一点事也没有
去找纪炀他们,发现他们夫妻俩带小孩们在堆雪人
问就是,大过年的,忙什么忙。
偶尔招待一下往来的官员,然后玩去了
这跟之前的感觉完全不同啊。
好像前面的忙碌根本没发生过,纪炀甚至带着大家去城里听戏。
算起来灌江城已经稳定两个月,街道明显热闹有秩序不少。
有纪炀在,有巡逻的兵士们在,根本没人敢犯上造次。
年前成批成批的豪强恶霸,那都死的悄无声息,等到消息传开才知道,地牢空了两间,都是审了之后,确定立刻处死的。
看牢房的狱卒说,估计年后还要杀一批,那会只是知府大人没受到正式任命,所以不好动手,年后肯定会动手的。
这也没错,纪炀早就分好了,一部分杀了,一部分送到古博城给到吴将军,让他们去修城墙。
不仅这些死刑犯要修城墙,他趁着过年,甚至给潞州,给凉西州写信,到时候分他点犯人,全都放到古博城修墙。
纪炀对他们并不在意。
当初他们怎么欺压百姓的,大家都知道,这偿还得还远远不够。
能留他们过年,已经是事情太多,腾不出手而已。
不过这里面有两个人被特殊关照。
十三四岁的刘家孙儿。
可能很多人都忘了他们是谁。
就是当初太新县刘地,也就是如今石桥西镇,那处豪强家的孩子,当初一个被扣到温家,一个被扣到雷家。
这两个被养的不成样子,恶霸的雏形。
但纪炀既然答应过刘家放过他们,就不会太过分,暂时关个四五年再说。
等四五年的牢狱改造之后,再看看他们的性格。
至少性命是无忧的,这对得起刘家主最后的恳求。
这些事年前都已经安排好,所以纪炀才闲啊。
大过年的,还是休息几天吧。
内官忐忑的跟着休息到正月十五,还跟着纪炀,林娘子他们上街看了花灯。
这里远不如汴京热闹,花灯也不如那边好看。
可好歹是个节日。
就在汴京等人快要习惯这样的日子时。
突然发现纪炀跟林娘子忙起来了,一个着手处理灌江府的事,一个已经去了附近的左县,当了代理女知县。
估计等到朝中派来的官员到此,也就是三月份左右,她才会去做其他事。
看着府衙最偏僻的院子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还养了不少小兔子,估计那就是其他事。
林家姑娘也是有意思,她在太新县试着做新药,都害死多少兔子了,怎么又来
不怪内官知道的多。
而是他过来,就带了打听的任务。
时间到昌盛三十八年的正月十五后,内官等人也要离开灌江府,回汴京复命。
这次过来,给内官带来的震撼更深。
纪炀这个年轻有为的官员,以后的路肯定更远。
送走内官等人。
纪炀也耽误什么事,他只是处理年前留下的尾巴,把最后几批犯人该处置处置,该押送边关押送边关。
修城墙的工匠还没寻来,他们可以先去帮兵士种田修房子,总有许多事情要做。
一批批人安置之后,五姑娘已经把左县事务完全上手。
她有过处理公务的经验,人又聪明,这些自然不是问题。
或者说,最大的问题,在纪炀这。
五姑娘早早出门去左县,纪炀则看向再次过来的官学学政,以及跟着的官学助教。
只听他们道“知府夫人乃是女子,怎好去处理政务。”
纪炀不搭理。
这些人继续道“便是随便派个人出去,也比女子去处理政务好。”
“之前大人用商贾出身的女子曹小雨,已经非常不妥,现在直接让您夫人去代理知县,这像话吗”
“对啊,承平国,灌江府,多少能人不用偏偏用她们”
既然话都说到这了,纪炀直接道“那两位说说,我该用谁”
“两位推荐个人手”
学政一时语塞,那助教也语塞。
这两个都是灌江府官学的长官,之前清算雷温两家,以及当地官吏的时候,并不涉及他们。
他们一直明哲保身,但也从未施以援手。
没想到乱子平了,他们这群酸儒跳出来,一会说佃户鲁战不识字,怎么当小吏,怎么给纪炀办差。
一会说女子办差更是不好。
他们只认可纪炀提拔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原本就是小吏的岳文塞。
另一个则是秀才出身的龚选。
此地官学官员目的已经非常明显。
那就是读书人当官,可以。
男人当官,可以。
臭种地的,女人。
不行。
年前这些人就唧唧歪歪,纪炀懒得理他们。
这会都开始指责起五姑娘,还以为他会像年前那样当没听到
纪炀直接反应,自己该用谁。
这些酸儒心里有许多主意,但也不会直接自我推荐,只好道“自然是更为合适的人选。”
“需要有学问,有才识,这才能胜任府衙的差事,大字不识,又没有远见的,怎么能管好一方百姓”
纪炀点头“说得没错,林家五姑娘,就是有学问,有才识,他们林家家学渊源,大家都是知道的。”
“至于远见她都能帮我打理好太新县,何况左县。”
纪炀自然是故作装作听不懂他们的意思。
无非是,如今府衙人手缺得很,怎么不从他们官学里抽调。
或者让官学的人推荐
要知道,灌江府还是有些秀才举人的,特别是一些夫子,都是考中举人,回头过来任职的。
以前官府那样子,他们进不去,也不想进。
可现在明显不同。
如果现在来府衙任职,就算三月份汴京派来的进士们上任,那他们也有一席之地。
所以官学的官员们急哄哄过来推荐。
年前的时候,大家以为纪炀来不及管。
年后再过来的时候,几个知县的空缺,纪炀已经派人先填上了,根本不给他们占位置的时间。
就连灌江府府衙内里,也是有纪炀的人手把持。
纵然一个人干三个人的话,都不肯腾一个位置。
这些人自然开始唧唧歪歪,找别的“错处”。
原先是佃户的鲁战,以及唯二的两个女子,林婉芸,曹小雨,自然成了攻击对象。
特别是两个女子,其实她们两个学问远比鲁战好,但在学政眼中,她们两个还不如男子鲁战呢。
纪炀已经懒得应对,直接道“如今已经正月二十,官学今年有什么计划吗”
计,计划
纪炀冷笑“怎么自己差事不做好,就来打扰本知府”
“三天之内,交上一份文书,说明灌江府官学今年准备什么差事,下面十五个县官学的筹办情况,夫子情况。”
“县城的官学如果有什么麻烦要尽快解决,今年必须全部授课,你们要确保好下面官学的物资问题,教学情况,更要鼓励当地适龄学生进入学堂。”
“灌江城的官学更要自我检查,这里汇集整个灌江府所有优秀学生,既如此,定在四月份来此小测,作为本地知府,本官要看看学生们到底学到多少东西。”
“学生小测后三天,所有夫子也要测试,到时候我会请西北巡查的礼部官员来此督查,若哪些夫子,助教,考验不合格,全都打回去重修。”
什么东西
三天之内,要知道灌江府官学今年的计划
还要知道十五个县学的情况保证他们都开学了
更要在三四月份考试
学生考就算了。
怎么老师也要考
还让礼部的人过来考核
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灌江府混乱多年,虽然跟官学关系不太大,但他们早就习惯混日子,再加上各家弟子想得好夫子,也要对他们说好话。
所以官学里的人早就养成别具一格的性子。
这会猛然听到纪炀这么说,竟然有些被噎住了。
纪炀道“治国之要,教化在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这道理,不用我都说吧”
如果不是他们硬要往纪炀眼前凑,还句句不离五姑娘,纪炀还没打算整改官学。
可脸都凑过来了,他不打是不是对不起这张大脸。
旁的不说,就那今年的计划,就够他们折腾的了。
按理说各地官学自有尊贵,学政也跟其他职位不同,但纪炀根本不在乎这些。
他在灌江府时间虽不长,根基却是稳固的。
更不用说当地的捕头,守城的将领,乃至城外指挥使,都是他的人。
所以下起命令毫不手软。
等学政跟助教要离开的时候,纪炀又道“三日后本官会亲至官学,等着看学政的大作。”
“其他各州府,每年都有考中乡试,可以再去考进士的,怎么我们好几年了,一个进士都没出”
“身为学政,是不是失职”
三日后
他亲自过去
还问别地方有进士,他们怎么没有。
句句诛心。
过去干嘛
挑刺啊。
纪炀知道这些人想塞自己人手进来。
若真是能用的,他其实并不拒绝,但大大方方说便好,先要踩别人一脚,再抬高自己。
纪炀眼皮不动,都看出他们的想法。
不过眼看这些人离开,纪炀倒真把官学的事放在心上。
有这的官员把持官学,对此地教学不仅毫无益处,还会打压不善钻研的好夫子。
学校这事确实头疼。
一个县学都很复杂,更不用说下面十五个县的县学。
只是提高民智,教育是根本。
纪炀看着账册,硬生生从修路清塘的费用里划出一部分,用于提高下面县学,夫子们的待遇。
更把即将要进行的灌江府巡查要务添上一项。
虽说他对灌江府已经了解颇深,但不是每个县城都去看过。
只有都去看过,才能知道里面的情况,更知道哪笔钱该花到什么地方。
这事也不算着急,等到汴京派来的官员们到岗之后,再加上灌江城官学考核结束,他就带着人手下面巡查。
随即抽查下面县城,直到所有县都去一遍。
这是个极大的工程,也是不得不做的工程。
看着这些计划,纪炀吩咐平安“帮我给马儿多喂些饴糖,实在辛苦它了。”
平安哭笑不得,但真的去喂了几块。
马儿能尝出甜味,这是很好的奖励食物。
公务细致又繁杂,好在手边的小吏岳文塞也很好用,他较之玉县丞更活泼些,但也更滑,好在心眼不坏。
反倒是佃户出身,如今是小吏的鲁战,是个极踏实的,他下苦功夫在学字,纪炀很是支持。
岳文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学习玉县丞,玉县丞以前也是流外官,跟着知府大人之后,才成了如今的流内官。
意思就是以前没有正式编制,如今却都做了知县,还在陛下眼前有过名字。
这简直是天下间小吏最最向往的事。
不怪他做事卖力。
当初在右县的时候,以为没有关系,这辈子都这样了,没想到如今有了转机,还不赶紧干活
纪炀顺手就让官学那些人安分不少,岳文塞更是敬佩。
等到去官学“检查”作业的时候,纪炀抱着挑刺的心,自然让官学的人更是脸色难看。
可惜纪炀名声显赫,这些人根本不敢招惹。
只能拱手听训。
纪炀对夫子们态度倒还好,去年灌江府情况那样乱,秋闱该举行还是举行,也是他们的功劳。
等纪炀让他们重新写今年计划之时,下意识看了眼学政的眼神。
那眼神里分明是愤愤不平,还带了郁郁不得志。
当天晚上,纪炀跟五姑娘,小云中小白鹤他们吃饭时,卫蓝走了进来。
纪炀道“有情况”
卫蓝点头“有的。”
旁边丫鬟十分顺畅给卫蓝拿了碗筷,卫蓝也不客气,跟自家知县,不对,自家知府,不用客气。
不过他坐下,先掏出一封书信给到纪大人。
纪炀见那信封上的名字跟地址,还让五姑娘也看了眼。
“学政寄到汴京的”
五姑娘话音落下“他不是要告状的吧”
纪炀挑眉“拆开看看就知道了。”
说着,把卫蓝拦下的信件直接拆开。
果然是学政笔迹,里面是对他多番诋毁。
从他不尊重读书人,再到他无礼对待乡绅,还把灌江城收回来的土地分给百姓。
甚至下面各县有样学样,如今的人都忘却礼仪,不尊重他们这些有知识有学问的,竟然去讨好那些老百姓
实在不知所谓。
不愧是没读过书的纨绔,连科举都没考过,果然不懂礼。
自然还夹杂了对林婉芸代理知县的不满,更是百般诉说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几十载,竟然还屈居在纪炀下面。
信里说的没那样明显,还用了很多生僻字,更用了很多典故指桑骂槐。
纪炀好笑道“幸好跟韩潇学了许多年,否则都看不懂他怎么骂人的。”
纪炀看得懂,五姑娘也不例外,她家什么学识,这信她扫一眼就明白什么意思。
两人具不在乎,甚至让平安帮忙重新封好,看起来像是没拆开过一样。
“寄出去,看看他们要寄给谁。”
说到底。
还是他没考过科举的事,自然跟“清流”的科举人不能沾边。
之前就知道,他这官越大,这件事越会被人拿出来说道。
其实就是借这件事来抨击他。
上面的位置占一个少一个。
他来了,别人就要下去。
自然要想办法诋毁。
这没科举就做大官,确实是不妥之事。
他如今得罪这群酸儒,不定被他们怎么编排,这些读书人的笔可比刀厉害。
以前大家只是在坊间吵吵,然后是朝堂为他吵架。
估计最近一段时间,要用文人文章吵架了。
林婉芸笑“放心,我哥的文章,绝对能打过他们。”
林家出马自不用说,但那群酸儒们,特别是在御史台那些,肯定还有法子。
纪炀算了算自己得罪的人。
宗室,怎么得罪的大家都知道。
地主们,分了其他地主的土地,同时地主的人早就对他不满了。
如今再多个儒生们。
若不是时机不合适,他都想给自己鼓鼓掌了。
那能怎么办呢。
想这些,不如好好吃顿饭。
吃饱了,继续去官学挑刺
都得罪了,那就彻底得罪狠一点
纪炀想了想,让人现在拿出笔墨来,他要给在汴京的好友们写封信。
不是打笔仗吗。
他也来凑凑热闹
没想到当了知府之后,不仅要搞基建,还要打笔仗。
更没想到,最先来找茬的,竟然是这群酸儒们。
那他就来试试,自己这根笔杆子效果如何
他文采或许一般,但他会气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