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序章)为国除贼,徐业兴汉
(本书剧情纯属虚构,请勿以正史视之)
公元189年9月,已经辉煌了足足一百九十五年的大汉王朝,终于在钟声中迎来了它的掘墓人。
时任西凉刺史的董卓在谋士李儒的劝谏下,意气风发的率军入京,逼迫何太后写下诏书、废黜皇帝。又改少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于朝廷。
后董卓又以陈留王协素来贤明为由,立其为帝。并自领太师,大肆提拔亲信,杀害汉室忠良。一时间惹得天怒人怨,朝野不宁。
董卓嗜杀,喜怒无常。不仅朝臣百姓天天提心吊胆,就连天子刘协也时常受惊,无有半点天子威仪。
已经……看不见希望了吗?
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抬眼望天,心中无限凄凉。
但就在天上的太阳要被黑暗彻底笼罩之时,一个自称是琅琊徐氏子的年轻人,突然出现在了这片舞台上。短短数月,他便以一己之力,在兖州联合起各大世家与民间义士,组成义军,对当时已是如日中天的董卓发起了挑战!
这本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董卓虽为汉贼,但其麾下兵马却极其骁勇,又有上将吕布,早已无敌于天下!反观义军这边,却多为世家家奴、私兵以及民间乡勇组成,而且武器装备也有好有坏,实实在在的一群乌合之众。两者一对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看来,这又是个空有报国之志的愣头青啊。几乎所有人都惋惜的摇着头,为这位勇敢却不太理智的徐氏子而叹息。
在这位徐氏子的授意下,义军各部将领首先来了一次大洗牌。先锋大将由慕名而来的长沙太守孙坚孙文台担任;义军副帅则由时已逃离洛阳、却被徐氏子精准截胡的谯县人曹操曹孟德担任。另有太史慈、徐晃、陈宫等在当时并不怎么出名的小人物,也被徐氏子发动起世家力量,从各地紧急招募了过来。
这些人里,除了孙坚,以及早年曾以五色棒闻名的曹操外,其他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任外人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位义军主帅为何要费尽千辛万苦的去寻这些上不得台面的闲人来?难道他真打算瞎胡闹一场吗?
面对种种质疑,徐氏子似乎也没打算去解释。在勉强凑了一部分他自顾自称为“能臣”的闲杂人等后,他才开始正式下令,指挥义军向着司隶一带慢慢压去。
次年三月,义军先锋孙坚兵叩虎牢关,关下力斩西凉军勇将华雄!捷报传来,四海九州无不欢欣鼓舞!
四月,义军佯退,引诱西凉军出关追击。最终在徐氏子的指挥下,义军成功伏杀西凉军两万!无敌天下的西凉铁骑,终于在这一刻、被打破了他们不败的神话!
八月,接二连三收到败报的董卓终于坐不住了,亲提十万虎狼之师,赶赴虎牢关。同时,在见识了徐氏子的能力后,还在观望中的、忠于汉室的世家与各地军镇也不再犹豫了,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底牌,争先恐后的前往虎牢关支援义军,勤王救驾。
十二月,义军在徐氏子的指挥下,大败西凉军!当夜,又以副帅曹操为将,举火夜攻虎牢,再度打了西凉军一个措手不及!而董卓在见大势已去后,不得不纵火**,以免尸首落入义军之手。
至于吕布、李儒、郭祀、李榷等董卓心腹,或是战死,或是投降,或是被擒,或是自尽,总之鲜有能逃脱者。至此,为祸天下、扰乱乾坤良久的汉贼董卓势力,终于在这一夜彻底走向了灭亡。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大汉天子刘协在徐氏子以及各大世家的拥护下,重新举办了隆重的登基仪式。问得徐氏子,方知其为琅琊人也,姓徐名业,字明松。为了表彰他的劳苦功高,登基当日,刘协便连下数旨,直接敕封徐业为上公太尉、开阳候,兼领天子帝师,世袭罔替。
此后几十年,徐业一直鞠躬尽瘁、尽心尽责,为本该气数已尽的大汉强行续上了性命。而当初那个软弱可欺的小天子刘协,也在他的教导下飞速成长。开科举,通运河;举贤士,察奸恶。最终,成为了一代贤君。
大汉天靖三十年,年已五十五的徐业上表辞官,刘协不允;再奏,亦不允;三奏,刘协无奈,只好赠予黄金万辆、天子銮仪,并率众臣出城十里,送别恩师。
夕阳西下,君臣二人于洛阳城外依依惜别。临行前,刘协以袖掩面,几度哽咽。最终,在众臣的安慰下,他才止住女儿态,向着面前这位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师拱手一礼,提出了最后一个请求。
“老师回到琅琊后,能否在其治开阳开设学府、继续为大汉培养贤才?如此,不但您的一身本领不会失传,更是能够名垂千古啊。”
拄着拐杖、眉毛胡子白了一大把的徐业沉吟半响,最终还是缓缓点头应了下来。
“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或许是为了这个本该苦命的学生,又或许是为了这片锦绣江山吧。看来一时半会儿,我徐业还没法儿彻底退休啊。
“陛下请留步吧。孟德,本初……还有各位,珍重!珍重!!”
“徐业,这便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