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天禧盛世 > 第十章 如日中天亦自晨曦起。

第十章 如日中天亦自晨曦起。

刘纬准备花上三年时间研读《周礼》、《孝经》等礼书,再据后世总结,去芜存菁。

终宋一朝,其实只有两种阶级,读书人和非读书人。

寒门多俊才,一朝登榜,仿佛鱼跃龙门。

毫无底蕴的他们,十年就能入主中枢,主宰帝国走向。

譬如吕蒙正,不到十年。

譬如寇准,仅仅十一年。

起于微末,却能在而立之年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靠的是学而优则仕。

这是任何朝代都不曾有过的盛事,无关出身,无需投靠,有真才实学,便可空前绝后。

吕蒙正知礼、知进退,仕途相当平坦。

寇准则完全相反,心高气傲、狂妄无礼,有人可以包容,有人不愿包容,所以起起落落。

寇准不是最倒霉的,风风光光一生,晚年虽然过于凄惨,但落了个好名声。

倒在礼仪之下的还有范仲淹。

以朱说之名登科,累其母更适之名一辈子都没能洗涮干净,逝世之后一度陷入无处可葬的窘境,令史家无言以对、讳莫如深。

王安石、欧阳修更惨。

翁媳里通的嫌疑,造就“扒灰”一词,盛传千年而不衰。

均拜礼教所赐。

朝堂的礼仪之争从未停止过,要么君臣相背,要么南辕北辙,要么新旧交锋。

很多情况下,就人不就事,不问对错。

谁占领道德至高点,谁立于不败之地。

刘纬逐字逐句钻研,甚至有三十年后,注疏重解之心。

戴朝宗再遭无辜之殃。

学就学吧,没日没夜的把孝、仁、恭、谦挂在嘴边是什么意思?

成天之乎者也,比那老夫子还讨厌!

他从厨房抢来柴火,想将这些令人头痛的经书付之一炬。

刘纬的劝解,发人深省。

“知礼方有秩序!但知礼并不意味着守礼,规避同样适用。钻礼节空子,才能独善其身。亦可以强加于人,而已不行、不禁。”

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

戴朝宗有点懵,拿着擀面杖追来的王氏更懵,不知道是戴朝宗该打,还是刘纬当责,又或者……两个一起揍?

刘纬没发现角落里的危险,言语愈发直白、直接:“叔父百岁生辰时,给你纳了房十三四的小姨娘,又突然驾鹤远游。小姨娘从此孤苦无依,可不可怜?该不该救?方法何在?就在书里!若能将这些书倒背如流,再不用偷偷摸摸带大黄暖床!”

戴朝宗深以为然,暗暗发愤图强。

王氏人生观瞬间坍塌。

刘纬所言绝非正人君子所为,但若真能融会贯通,肯定不会吃亏,出门在外更不用牵肠挂肚。

不要脸就不要脸,只要你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她权衡片刻,无声无息的消失。

戴朝宗再跟着刘纬读书时,身边多出个长随和婢女,无法无天的日子似乎结束了。

转眼三月三,刘纬生辰。

夷陵知县亲自率人送来两只六尺长宽木箱,再三声明是宋太初厚赠,并郑重嘱咐,日后若有书信往来,直送水递铺。

知县刚走,戴朝宗就迫不及待的打开木箱,层层叠叠的白纸、五只狼毫、十盒松烟墨,还有一块古色古香的铜制砚台。

刘纬以诗回赠: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笔迹晦涩,却又无比方正,隐隐自成一派。

这天夜里,王氏再发雌威,又一次拿起擀面杖。

戴朝宗一边狂奔,一边寻思何处出错,“娘莫把身子气坏了,我错了,以后改。”

刘纬事后诸葛亮:“这种情况应该立刻跪下,抱着叔母要死不要活。”

戴朝宗认真思考这种可能性,并于次日付诸实践,而后屡试不爽,渐与责打无缘。

此时,两百里外的宋太初老怀大慰,五十将半的他,奔波了大半辈子,早就不堪重负。

烈士暮年,壮心已矣,凌云之志,烟消云散。

就不能为世人留下点什么?

又是三月过去,草木更盛,花更香,书信往来已有十来个回合。

幼有上进心,老有提拔意,颇为相投。

宋太初正想借故跑一趟夷陵,面试刘纬,而后举孝子、荐祥瑞。

哪知巴蜀平叛官军连连失利,赵恒欲以一老臣坐阵蜀中,曾为梓州(绵阳)主官的宋太初再次走入世人视线。

巴蜀百姓水深火热,再言祥瑞不合时宜。

宋太初只能把保举一事往后推,接到上任诏书次日,立刻西行,并于第四日傍晚在夷陵休整。

刘纬被宋太初苍老的样子吓了一跳。

按理说,五十五岁的封疆大吏正当时,四年后,一任参知政事,再四年,一任平章事,也就到了告老还乡时,无论功过,君臣都省心。

但老态龙钟的宋太初仿佛风中残烛,哪有稳妥样?

刘纬再三恳请宋太初保重身体,早就准备好的奉承,一句都没能说出口,酝酿已久的诗词,如鲠在喉。

孩子都能看出来的事实,宋太初岂会不自知?

可他关心的是刘纬启蒙,一老一幼南辕北辙的交流着,关心迥异,却无一点违和感。

成熟心智,扛不过身体年幼。

刘纬谈着谈着就睡了过去,半梦半醒间还在想:拜师就不必了,拜把子吧……

“哐当”一声,美梦一地。

戴朝宗撞开房门,拎着睡眼惺忪的刘纬摇来摇去,学王氏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宋公走了,还在做梦?这就是你说的一鸣惊人?陪睡就能得个进士出身?”

刘纬迷迷糊糊问:“天亮了?”

“不然呢?”戴朝宗伸手去拉刘纬亵裤,“我都长毛毛了,看看你的。”

“快看条案,宋公留了什么?”刘纬大惊失色。

“信呗,还能是什么?以为陪宋公睡一觉,他能赏你个百十贯?”戴朝宗蔫蔫念道,“绕膝之年,至亲西去,不幸之极,今在绝顶,又先人一步,无需苛求,更忌急进,如日中天亦自晨曦起……”

“别读了,晚上讲圣僧西游记二十五话。”刘纬利诱。

“我才不要听!除非把猴子紧箍咒摘下来。”戴朝宗口是心非。

“怎么找到这了?又挨揍了。”刘纬问。

“快走快走,娇娇醒来看不到你就哭,害得摇光、璀璨跟着一块哭,我娘哄不住,再不回去,我娘也该哭了。”戴朝宗这才想起正事。

刘纬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两个熊孩子一前一后的冲出房门。

“小郎君,宋公留下好几箱东西,送到试场?”铺长点头哈腰的迎了上来。

“铺长有心,这些是茶水钱,送到还有。”刘纬从戴朝宗怀里掏出一串铜钱双手奉上。

“使不得,使不得。”铺长千恩万谢的收下了。

他们是驿卒,也是服徭役的百姓,不但没有薪俸,时不时的还要倒贴口粮,四十钱能买四斗米,可以敞开肚皮吃上好几天了。

戴朝宗出门就埋怨:“你是不是傻?他们是递夫,迎来送往是分内事,那是我压岁钱。”

“哪里应该?我半年前还不如他们。”刘纬没好气道,“那钱是束脩,教你怎么做人。于上,彬彬有礼、不卑不亢,就算不能成事,也不会坏事。于下,只是平易近人远远不够,他们要的不是这些,饥寒生歹心,饱腹方知礼……”

戴朝宗又气又急:“你个臭不要脸的,抢钱还这么多道理。”

刘纬笑了:“泼猴,这就是为师想教你的,既然抢钱有理,有必要担心家财不能万贯?”

戴朝宗憧憬未来,瞳孔由圆变方。

一直不离戴朝宗左右的长随猛飙汗,这样的两个孩子……以后会不会为害一方?刚才那四十钱……让自己人挣不好吗?

刘纬一回家,立刻使出浑身解数,又唱又跳,四串银铃般的笑声渐如潮起。

戴朝宗趁此间隙拆开木箱,布、绢各一箱,书籍一箱,底稿两箱,白纸三箱。

刘纬对那两箱底稿特别感兴趣,随手拿起一沓翻看,大喜过望。

全是宋太初亲笔所书,涉及奏疏、故旧往来、家书等等,可以借助这些文字准确了解当今政治、经济、民生,甚至是潜规则,戴国贞的这些早就一烧了之。

“会不会犯忌讳?”王氏也能看出刘纬心中激荡。

“应该不会,今上用的就是老师稳重。”刘纬又拿出一沓底稿飞速翻看,“全是老师笔迹,正反都有字……”

“臭不要脸的,没拜师呢,娘,你别打,听我说啊,纬哥儿刚刚还想收我为徒……”戴朝宗又一次抱着王氏小腿卖惨。

刘纬觉得自己也惨,先是丁谓,后是宋太初,全都有一去不回头之相,真是命运多舛。

没办法,谁又能料到巴蜀局势糜烂到这个地步?

独善其身于五代乱世,却没能熬过和平统一,又是谁之过?

刘纬不敢明着埋汰赵光义,毕竟王氏正未雨绸缪的领着他拜访左邻右舍。

童子试人选直送阙下,因而须得地方乡邻认可,再由府路行政长官荐解。

宋初,贡举、制举、恩科的录取程序不尽相同,第一步却完全一样,须持牒自陈于州县,获得父母官认可方能就试。

牒以户贴为主,不仅得有姓名、家世、籍贯、三代等,还必须有乡邻作保。

不忠不孝、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曾遭刑责者(杖刑及以上)不得应解。

胥吏、工商杂类不得应解(特旨除外)。

非本州府籍贯者不得应解(入读国子监除外)。

丧服在身者不得应解。

废疾者不得应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