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忆心钗(5)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七月。
唐王朝现如今已是动荡不安的局面了,唐明皇携宫中众人入蜀避难。
只因为驻守了大唐平卢、范阳与河东三镇节度使的节度使安禄山造反了。
“清君侧,诛国忠”显然就是一个幌子,明明不会有人真的去相信,但是它真的会有用。
明黄色的龙辇里,李隆基显得十分落寞。
安禄山,安禄山!明明自己这么相信他,为什么会......
他没有想到,因为自己这些年的纵容,安禄山的手中到底掌握了多少财富和兵力。三地的节度使,也就意味着三地的军权,政权与财权尽在一人之手。一个有野心的人在一开始是不会去展示自己的野心的,而安禄山这些年没少阿谀奉承他和贵妃。
龙辇突然停了下来,外面突然变得嘈杂了起来,但很快又没有了声响。龙辇外模模糊糊可以看见单膝下跪的两道人影。
李隆基走出龙辇,他认出了跪在他面前的两人。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宰相韦见素之子韦谔。
韦谔手中拿着平日里上朝递上去的奏章说道:“陛下,臣有本奏!”不等李隆基开口,韦谔对着奏章念道:“臣闻以计胜色者昌,以色胜计者亡。今宗庙震惊,陛下弃神器,奔草莽,惟割恩以安社稷。还望陛下下旨,赐贵妃一死!”
一旁的陈玄礼也开口说到:“那妖妃蛊惑圣心,令陛下弃江山社稷于不顾。又有奸相祸乱朝堂,致使我大唐兵戈四起,民不聊生。现如今那奸相伏诛,妖妃之事还望陛下准许。”
李隆基抬头望去,原本应该护卫着他的六军将士们全部跪地不起。
他明白了,这是逼宫。
一旁的高力士看着面前的宫廷护卫这般模样,便知晓了若李隆基不下旨赐死贵妃,那六军将士必然兵变而起杀死贵妃。说白了,这个下旨也只是一个名正言顺的幌子。
“请陛下下旨!”高力士也跪了下来大声喊道.
“请陛下下旨!请陛下下旨!”
往日之情尤在耳,今日之势不可逆。李隆基明白无论他下不下诏,贵妃都难逃一死。
他们只是想要一个说法。
李隆基转身回了龙辇,不一会便将一道圣旨递给了一旁的高力士。高力士明白陛下妥协了,便前去贵妃的车架里轻开圣旨宣读了起来。
“贵妃杨氏,行妖媚之事,惑言乱政。朕感念旧日之情,今赐三尺白绫......”
杨玉环并未感到惊讶,她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兄长被乱军杀死。
她早猜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接过了那三尺白绫。她换上了那最华丽的霓裳羽衣,略施粉黛,盘高了墨发,置了金钗。
依旧是那般绝美。
随着贵妃自缢,六军的将士也都缓缓起身继续向蜀前行。但大军前进的路上有许多的百姓,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的食膳。他们知道皇帝要入蜀地避难,也猜到了一路上的坎坷使得这支皇宫禁军早已疲惫不堪。
“将军,将军。如今江山不稳,社稷不保。如若陛下入蜀,只会凉了天下为大唐而战的将士的心啊!”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跪在龙辇正前方。
陈玄礼顿时为难了起来,他已经逼宫了,若是再去劝说皇帝不要入蜀......
这时太子李亨走了过来,因为百姓近不了龙辇,便有人去太子那劝说,希望皇帝可以御驾亲征。
“大将军,你护卫着父皇入蜀吧。”
陈玄礼如获大赦,便急忙离开了。
李亨扶起跪伏在地上的老人,承诺道:“老人家您放心,陛下劳神许久不得已才入蜀颐养。”见老人依旧不动声色的看着自己,他又说到:“我乃当今太子,父皇命我不日前去讨伐逆贼还天下太平。老人家这可放心?”
天宝十四年,玄宗出长安入蜀,六军行至马嵬坡发生兵变,太子李亨带兵诛杀奸相杨国忠。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宰相之子韦谔等人上书长跪不起要求玄宗赐死贵妃。贵妃自缢于佛堂前的枯树。玄宗悲痛过度,几近昏阙。同年,太子李亨及其子李倓、李俶北上灵武。
天宝十五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与灵武为朔方诸将所推而登基称帝,尊远在蜀中的玄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至德。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充朔方节度使。封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下诏二人带兵讨伐叛军。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叛军内部发生严重动荡,核心领导人不断更迭,致使军心不稳。郭子仪带兵收复长安,肃宗请玄宗出蜀还长安,玄宗遂返长安,居兴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