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1943年的夏天,董戟站在高高的山岗上,在一人多高的茅草的掩护下,望着远处黄色小点,像是移动的闪略号,日军熙熙攘攘的时而聚集,时而散开。但马队一来,他们就走了。走的时候往往都很仓促,董戟心里盘算着那些他们带不走的剩食。他火速从山岗上冲下,在日本人荡起的尘嚣还没有平息之时,就窜到了镇上。他捡着地上的鸡骨头,往嘴里塞,端起喝剩的汤仰着脖子喝个干净。地上还有些洒落的米饭,肉末,这些都是宝贝。他看见有不少人效仿他,也加入了分食残羹冷炙的队伍。这时,他看见一个小小的油纸包,里面有一团黑泥巴样的东西,凑近能闻到浓烈的香味,他放在嘴边里咬了一口,差点被齁得背过气去,但随后嘴巴舌头就有滋有味了。他心里一喜,赶紧包了起来,揣在怀里。
”来,狗蛋他娘。“董戟端着日本人留下的瓦罐子,笑着对冷花说,”这个味道很好。我采了些野油菜菜,肯定能煮锅好汤。”
冷花牵着刚会走路的狗蛋,也闻到了酱油的香味。砸吧了嘴,看着董戟把瓦罐坐在灶台的火苗上。不一会瓦罐里散发出荠菜的清香,并发出咕噜咕噜的翻滚声。董戟盛了一大碗给冷花,又舀了一小碗蹲在地上喂着孩子。董狗蛋每喝一口,就舔一舔嘴唇,董戟贪婪地看着他鼻涕结痂的笑脸。
而三口村口那栋破房子里,却最早传出春风。秦蓉桂愈发的膘肥体壮,似乎这饥荒与她无关。村民经常看见她站在自家地头,挺着大起来的肚子,看着幕阜山。有人说她疯了,因为她会看着看着笑起来,或者一看一下午。但每个人都在猜测到底是谁帮她把地整的平平的,松松的,种上一茬一茬的庄稼。有些人说是那李战留下的人,有些人说是她死去丈夫留下的人,也有些人猜测她又勾搭上了县里的谁谁,因为他们经常看见她挽着竹篮一趟趟地往县城跑,每次回来要不是鱼,要不是肉,最不济也有些米面。在那个物质匮乏到极致的岁月,闻着面香的人们垂涎三尺地说,她肯定是跟了日本人。然而从没有日本人在她家停留,后来村里的女人们又开始怀疑自家男人,哪怕明知道自己家的那位怎么也弄不到一口吃的,但还是多疑着,后来她生下一个儿子,大家都等着看她儿子到底长得像谁。可孩子堂堂的外貌,三口村是断然找不出一个的。
再过了几个月,天开始干旱起来,连草都长不出来的时候,大家却终于等来秦蓉桂倒霉了。随着日本人的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开进了幕阜镇。董戟看见一群日本人拉着她从三口村沿着幕阜镇的街道上走。秦蓉桂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孩子的哭声如雷贯耳。众人拄着拐杖仰着脖子,等着看热闹的有,心里同情的有,更多的还是日本人摆在戏台上的那些粮食。那都是从隘城的几个镇里征收上去的陈谷,陈米,此时只要你吐露一点信息,日本人高兴了可能会扔些。
一个看上去是个官的日本兵,手里拿着军刀,站着对所有人说了几句鬼子话。旁边突然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个眼角带疤的年轻人,大声地对戏台下的村名说:”有谁知道她的地是谁种的?孩子是谁的?“
没有人做声。
”大家好好想想,只要提供的线索真实,太君一定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