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明月几时 > 第三章 边关事(一)

第三章 边关事(一)

大堂之上,唐进问策,众将官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讨论。

坐在上首的千总高极,‘唰’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一拜,朗声说道:“我大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如今鞑靼来袭,我边关将士愿与这威远卫共存亡。”

此话一出,堂下坐着的众将官,纷纷起身,齐声高喊:“我等愿与威远城共存亡。”声震屋瓦,气势甚是雄浑。

此刻,沈牧心中一腔热血,恨不能即可便上马杀敌,守家卫国。

“诸位将官,如此忠勇可嘉,以身许国。实乃是我威远卫几千户百姓之幸,我大明朝廷之幸呀!老夫在这里代威远卫的几千户百姓,先行谢过诸位了。”

说着,唐进竟然起身,微微躬身拜了下去。堂下众人,心中感怀,更无一人打断唐知县的话。只听他继续说到:

“诸位将军勇气可嘉,是我威远卫的股肱梁柱,但这鞑靼的铁骑向来凶悍残暴,悍不畏死。又一人多骑,从不携带粮草辎重,只靠劫掠为生。近年来,鞑靼土默特部崛起,多次劫掠西北边关,甚至在前朝酿成了‘庚戌’大祸,实在是我大明国之大患。如果任由其发展,未来的局面恐怕会更加难以收拾......”

“爹,我大明西北边军,不是勇武不济,也不是智谋不足,而是被鞑靼的骑兵克制。我军坚守城池不出,他就各个击破;我派兵支援,他就突袭空城。鞑靼的速度快,战术灵活,主力又难觅踪迹。总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让我边军疲于奔命。唉,这每次的仗,打得实在是憋屈难受啊!”

“唐千总,你说的没错,还记得去年春天,威远被鞑靼围困。他们先是佯攻西门,我上了他们的奸计,就命令原本守卫南门的五百弟兄去增援西门。那鞑靼看到我南门守备调动,却全力猛攻南门。幸好沈把总料敌先机,只让我带走了二百军卒,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千总汪洪,一边诉苦,一边看了看坐在沈奚下首的沈牧。

这时,沈奚开口说道:“唐千总,高千总,二位说的都是实情。就拿着大同镇来说,总兵力十万有余,远远多于鞑靼的总兵力。但我们大明的兵力只能平均的分散在各卫所,摆成个一字长蛇阵,犯了兵家的大忌。致使我军只能依据坚城厚壁进行被动的防御,稍有不慎,就会被突破防线。嘉靖一朝的‘康戌之变’,就是被鞑靼的骑兵,单点突破,长驱直入,京师震动。”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端坐于下首的沈牧,此时已经陷入了沉思。

唐有忠接过了话:“所以,沈总旗,我认为,此次的防卫作战,应与以往相仿,重点在于守备城池不失,固守待援,任那鞑靼的骑兵凶悍残忍,也不能奈我何。”

“大哥,你所说的用兵之策,确实是最为稳妥。不过,进取不足,难免涨了那鞑靼的气焰,失了我边军的威风。再说此次鞑靼是倾巢而出,羽林、平虏、云川三卫必不可守,三卫一旦被攻破,鞑靼定会合兵一处,直指我威远卫。威远卫一旦有失,大同镇必不可守,届时,京师震动,那可就不妙了。”

“老二,我威远卫,尚有精兵四千,即使是鞑靼重兵前来,也能守得几日。只要大同镇来援,兵合一处,可与鞑靼决一死战。”

“哼,老大,大同镇虽然兵多将广,但援兵可不多,到时候能来支援威远的又能有多少人吗?固守待援无异于坐以待毙。”

唐进脸色愈发的苍白,呷了一口茶,“老二,依你所言,该如何是好?”

“爹,我威远卫不能坐以待毙,羽林、平虏、云川三卫也不得不援。儿子愿意率兵前往。”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虽然人多嘈杂,但大抵分为两派。一派冒进,主张全力援助羽林、平虏、云川三卫;一派持重,主张固守威远卫待援。这最终的排兵决策,还需要唐进一言以决之。

沈牧虽在军中时间不长,但他自从被提拔为把总,便殚精竭虑,废寝忘食钻研大同镇八卫的兵力部署。此时,八卫六十四堡的地理位置、兵力分布、军需粮草、将官军卒等等情况,早已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看着众将官这样讨论,一时之间难以统一意见。于是,沈牧便从座位之中站了起来,双手抱拳,四下环顾众将官,又向着唐进微微躬身。

堂上的众将官看他如此举动,心知沈牧是秀才进学,腹中颇有韬略,无人敢轻视,便停止了讨论。想看看这年轻把总,有什么高见。

唐进坐在堂上,微微点头,示意让沈牧说说自己的看法。

堂下的沈牧,顿了顿,朗声说道:“根据前方的战报,鞑靼足足有五万精兵,先锋围攻羽林、平虏、云川三卫的兵力各有五千人。而我们的守卫军卒,各卫有四千。依城驻守,又有器械的优势,保得三卫,应该是万无一失。

现在,怕只怕俺答亲自带领的三万多主力,主力一至,三卫不可守,威远亦不可守。”

沈牧对于军情的分析,可以说是逻辑清晰,丝丝入扣。众人的注意力完全被他吸引了过来,站在堂中央的沈牧继续侃侃而谈: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鞑靼主力攻略的准备。鞑靼的骑兵,速度极快,从杀胡口到三卫,朝发晌至,最多不过半日的路程。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拖慢鞑靼的进军速度,为大同镇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好防备。

如果我们倾威远全卫的兵力,支援三卫,在鞑靼大军阵前,却好似杯水车薪;如果我们固守待援,一旦被鞑靼大军围困,即使大同镇有兵来援,到时候也只怕是无济于事了。

所以,我认为面对鞑靼大军,我军应该尽量收缩防线,保存兵力。现在,最前线的平虏、羽林、云川三卫,自东北向至位西南向,一字排开,难以相互接济。而位于西北,距离最远的平虏卫,坚持守下去,只会落得一个城破人亡的结果,断断不可坚守。

如果弃掉平虏卫,那么羽林、云川,再加上我威远卫,三城可为掎角之势,那么我军就从一字长蛇阵变成了三角斗牛之阵,于我军大为有利。

同时,平虏卫的近四千军卒,也不用白白的丢了性命,而去增援羽林、云川的话,则羽林、云川、威远三卫的守备兵力也能得以增加。即使是俺答亲自率兵前来,以羽林、云川、威远的总兵力,也能抵挡几日。

简而言之,我的策略,就是放弃地理位置最为偏远的平虏卫,收缩防线,保存实力。剩下的就看俺答的大军,和大同镇的援兵谁先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