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要做领头羊
崔玉书哪能放心他一个人去,尤其表弟现在不能使用内力,如果打起来,他在还能帮一把。唐一璇让影六拿着拜帖先去陈家。这样不会显得太失礼。她和崔玉书坐在马车里,崔肆驾着马车前往陈家。唐一璇问道:“表哥,不知黄知府打算如何安抚那些百姓?”说起正事,崔玉书语带歉意的说:“抱歉,大人,我未能完成你的嘱托,黄知府抄了王家,只拿出三百两,就撒手不管此事了。”“不管了?”唐一璇愣了下,眉头渐渐皱起:“这是兴原城其他县的百姓,他是知府,应该是他的分内之事吧。”崔玉书猜测道:“可能觉得吃力不讨好,将此事交给你,安抚好了,是他用人得当,如果引起百姓暴乱,他可以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黄知府不至于是这样的人吧?但唐一璇接触不多,万一呢,防人之心不可无。那他会不会知道点什么?他抄了王家,又不像知情的,不然王达庸肯定会反咬他一口。“三百两安抚五百零三个百姓,活着的人给多少,死去的人又给多少?没法统计,恐怕还会有冒领的情况。”一路上,唐一璇思索着解决方案,都不甚满意。陈家人收到唐县令的拜帖后,都惊了。刚巧陈可善在家里,一听唐大人会来自家,满目震惊:“大人怎么知道我在家啊?”这话听着像是为他而来一样。他爹陈大老爷没忍住翻了个白眼,仿佛在说你怎么那么大脸呢!但陈老爷子想到书房的锦旗,这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让长孙把锦旗挂到厅堂去。就挂今日。陈老爷子心想唐大人肯定不会天天来。当唐一璇的马车抵达陈宅门前时,陈家的大门打开,一家老少都到了大门口迎接县令大人,表现出十足的诚意。陈老爷子带着家小上前见礼。唐一璇下了马车,见到这个阵仗,微微惊了下,心中却是松了口气。“大家不必多礼,都起来吧。”她说着,眼神示意崔肆扶起陈老爷子:“今天本官上门叨扰,还望老爷子不要见怪。”“唐大人客气了,您能来寒舍,真是蓬荜生辉,老朽不胜荣幸。大人里面请。”陈老爷子起身后,做了个请的手势。唐一璇随着陈家人一同走进前院的厅堂里。当看见那面锦旗时,眼角抽了抽,还是那么辣眼睛。陈老爷子请唐大人坐在主座上。陈可善迫不及待的问道:“大人,您是来找我的吗?”呃!并不是。唐一璇心想,又听陈可善说:“我昨晚回的县城,我们书院里已经有非常多的学子表示县城的新学堂开学后也要来听课……”“你做得很好,回去后我让人给你送两本小学数学,你先熟悉一下吧。”府城书院的学子会来,想必陈可善做了不少宣传。陈可善又被夸了,还有奖励,顿时保证道:“多谢大人,我肯定好好学数学!”陈老爷子和陈老大爷颇为难以置
信。先不管小五和唐大人竟然是以你我相称,最重要的是,他们让小五进学堂,他表现得就跟他的命似的,结果人家唐大人送一本书,他就……这就努力了?不讨价还价了?陈老爷子和陈大老爷心疼自己这些年被顺走的好东西。唐一璇看着陈老爷子说道:“老爷子,我今日前来,其实是有一件事想请教您。”陈老爷子客气的说:“唐大人请说。”“最近印刷厂的纸有些供不上了,我想问问,你们家这个造纸的原料是什么?这个问题如有冒犯,还请老爷子多多包涵。”此话一出,厅堂里的气氛有些微妙。这个问题确实很冒犯,因为造纸技术是陈家的最大成就和底牌,这好比酿酒方子之于酒坊、菜方子之于厨子,一样是属于一等一的秘密。陈可炎和陈可仌看唐县令的眼神都变了,宛若看着一个强盗一般,透出敌意。就连陈可善脸上的笑容都凝住了。此时的崔玉书也有些紧张,表弟问的太过直白,他生怕陈家人群起而攻之。唐一璇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轻咳两声:“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恰好知道一点造纸的原料有树皮、麻头、芦苇、敝布和渔网等,不知我说得可对?”陈家人大吃一惊。尤其是知道造纸原料是麻皮和青檀皮的陈老爷子,想到唐大人开了一家印刷厂,直言问道:“大人也想开一家造纸厂吗?”唐一璇微微摇头。“任何行业,比如酒楼茶楼客栈等,县城都不止一家,现在虽只有你们陈家一家造纸行,但是等清川县发展起来,商户越来越多时,你们还能一家独大吗?”她平静而有力的声音缓缓而出:“我认为一个家族的发展,需要居安思危,在技术方面,要注意改进和创新,争取走在这项技术的前端,即便不能一家独大,也要做领头羊,老爷子觉得如何呢?”陈老爷子站起身来,朝着唐一璇躬身行礼:“唐大人说得对。不知唐大人可有兴趣去造纸行看看?”竟邀请一个外人去造纸行观看?爹(祖父)就不怕唐县令是诓人的,像以前的县令对待开砖窑的家族那般,最后卸磨杀驴吗?陈家其他人都震惊不已,唯独陈可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那含笑的眼睛里仿佛明晃晃的写着‘唐大人就是最厉害的’几个字!“荣幸之至。”唐一璇本就是为此来的,自然愿意去看看。.但看过后,陈家的纸张也是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来的,只不过他们的原料始终如一,未尝试过其他的原料。另外也有一些细节之处,唐一璇都毫不保留的指正。陈家小辈们的眼神渐渐变得跟陈可善一样了。从造纸行出来,唐一璇正色开口:“如今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还请老爷子早日招工,扩大生产。”当即,陈老爷子郑重的承诺:“请唐大人放心,老朽会亲自盯着造纸行的一切事宜。”造纸
技术的改进,让已经养老的陈老爷子重新燃起了斗志。回县衙的路上,崔玉书发自内心的感慨:“表弟之才,我真是自愧不如。”说罢,他又问道:“表弟是因陈可善宣扬数学,而帮陈家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