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开售
缝衣针在分出工序由专人操作,不再一个人从头至尾生产的改变后,非熟练工匠初步就提高了三四倍生产效率。此时常洵开始深入改革,从缝衣针材料选择、落料、每道工序改良、热处理、后处理等多方面降低成本改善性能,更主要为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潜力最大就是改良工艺与机械化,没有机械辅助仅是分工合作,如汽车组装由一个人全程负责与流水线组配几倍效率轻易达到,真能达到上百倍那你是在说梦。
因此分工合作理顺缝衣针生产线获得初步成功后,常洵的重点放在工艺改良与机械化辅助。这时搞全自动不可能也不必要,因为前者条件不允许,后者仅是改良生产方式、改革管理模式、从简陋机械起步就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空间。
于是常洵有空就观察每道工序,并思考工序改良与机械作用与设计。好在常洵后世不是机械专业也操作与见到过不少机械设备,设计大型整套机械不可能,单体、简陋、功能单一的机械可以试试,而且舍他其谁责难旁贷。
于是他带了几个识点字、见其机灵、肯动脑筋的小宦官、偶见的青工、徒工担负起这方面的工作了。为此仅靠他带几个人还不行,加上他办工厂搞建设会需要大量有技术的人,就是眼前项目也一样如此,为此聘请了铜匠、银匠、首饰匠、玉器匠、皮匠等等。
如此多匠人再在王府设立工作、居住场所根本不可能,于是只留小而从事需要保密的项目才设在王府。如铁匠、木匠等匠作收购或自己设立了匠作一时任务不足还对外营运,其中小匠作几工种合成一个匠作在外面设立工场以缓和王府场地不大的困境。
自己设立那么多工场乃是这些工匠将来都有用,其次此时的研究、生产项目需要。而且是有不少需要保密,还有就是响应迅速而不是找到了匠作别人活忙还需要等候外,双方勾通也困难。
只有经常接触的工匠才能迅速理解常洵的要求,自家的工匠才不对奇奇怪怪的要求有畏难抵触情绪。也不存在计价问题外,工匠见识与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如经常换人就没这好处,常雇一个人会肥水外流甚至是秘密外传。
有助手与自家工场常洵主要是动脑筋与动嘴,动手也是用笔与教鞭。再说虽是平地起楼好在没有比较,不似后世造一辆汽车容易,造一辆能卖出去的汽车就太难了,造一辆比别人优秀的汽车难上加难尤如古代蜀道之难。
为什么呢?外观、油耗、舒适度、安全性、废气排放、售价等可比的东西太多了,别说差距大差距不大也不行,国家不批上不了市,上了市市场不认卖不出去。
这时常询却很容易,只要设计脚踏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不论高低都被人视为天人而称赞。这称赞还是发自内心,因为都是创举史无前例,并非因他为福王而阿谀或讨好。
如此一来缝衣针生产效率在常洵看来不够理想,在施兴祖及大明人工匠看来飞跑增长起来,仅几个月人均日产量就从之前匠人单干三五十支,增长到远超千支,比之前有三四十倍提高且常洵还在改进之中并非暂告一段落。
到这时设立工场扩大生产的时间成熟了,常洵再次招收几十个识字青年或徒工。为什么专门招收这样的人呢?一般而言这样的人习惯上工钱很低,外人也会以为常洵如此考虑。可实际上他考虑的是这些人可塑好培养。
为此在王府他设立了夜校,所有的人住在王府外的也可以参加,如此培养出来就是常洵今后的工业骨干。因为夜校不仅教认字也教数学外,还教几何化学之类。
只是常洵的相关知识已经不成系统,为此让人去广州、澳门找找,如外文就找人译出。今后还会开办地质、天文等培训班与开办材料、机械、导航、水文等研究小组,不过这话说了要实现还早了一点,起码等常洵在灵山岛有了一定规模,手下有了不少人才可能。
眼下的问题是缝衣针项目即将正式生产,常洵之前只有采购物资,寻找工匠的人手,这经商人手一时还不大好找。为此他找上了郑贵妃,毕竟她手下已经有了一些产业,又作为儿子的母亲支援一个经商人手算得上什么,负责采购与联系加工业务的人一样由郑贵妃之前派出来的。
知道常洵只是推销缝衣针郑贵妃认为那里需要专人负责,知道每日至少生产几万支还会日渐增加产量,今后卖遍全大明,特别是降价一半卖出的银子十之八九是净利才惊叹。自己的儿子小生意做成大生意,小生意赚了大钱。
向郑贵妃要人也是向她报喜,常洵外封并且封地还是她看不懂的海外三岛,之前忽悠过去回过来想想还是常怀忧虑。毕竟这海外三岛说得天花乱坠,不及中原几万顷良田收租眼前看得见并实实在在火烧不掉水冲不走的。
灵山岛的建设方案确实是比其他亲王住着舒心又有自由,这方面郑贵妃倒是真放心了,也对去度个假有些动心。可没什么收入住王城喝稀饭?大员岛据说可移民百万但何年何月才能完成,郑贵妃这方面担心一直存在心里想到就有些郁闷。
这时常洵说仅缝衣针一项初步就可以赚上上千顷土地收入,另外还有其它产品逐渐推出。更惊喜大产品要在灵山岛建厂才生产,常洵保证仅是这些收入就只比几万顷土地收入高,且没有逼租之类麻烦事。
听到这些郑贵妃放心了,或者说她不担心常洵忽悠她?这方面她确实是不必担心,因为将三岛吹得如何好汰遥远了。而常洵卖缝衣针及说的马上还会推出其它产品,这些情况有她的人都可以随时了解,欺骗不了。
常洵提到还有产品推出也是确有其事,而不是仅为哄郑贵妃开心放心。如肥皂就是此中之一,那东西门槛不高,常洵即便是化学知识几乎忘光,就是看小说也会记住大概。
按照试验与无头苍蝇乱碰自不同的,如同知道目的地在南方与东西南北也不知道岂是一样。还有主要原料就是那么几样,常洵有钱又有把握成功自然不可能不成功的。
只是在京城油脂猪油都是向来食用,羊油骚味重才遭人嫌弃价廉一些。可用羊油生产了肥皂这味仍然不能全去,物资紧张之时用之生产被人称之为臭肥皂。常洵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些觉得羊油在京城可以收购到不少,经济上比猪油合算,兴冲冲试验了才知道。
那也并非是羊油不可以用了,用作低端市场没有问题外,甘油却是没有问题,可以在冬天作为皮肤防裂剂出售。素油生产比荤油麻烦外,产量也不大。不过说一万道一万没有投入生产并非仅是油的问题,而是王府太小了,生产这东西又有污染,不如迟不了多久直接在灵山岛设厂生产。
这也并不说这时一点也不生产,比如说用禽油生产的肥皂细腻,京城烤鸭消费量不小,生产一些掺上颜色送到郑贵妃处让她送送贵妇。可惜香精一时蒸馏设备未造好,花香油别说蒸馏设备,今年只准备找什么地方有足够的产量,最快也要明年春天才能生产香油,相关香皂还早了点。
不过这东西名气开始打了起来,郑贵妃觉得洗后皮肤真是滑润而十分喜欢,送给贵妇少许有郑贵妃榜样成为风气不成问题,只等香精及在灵山岛设厂。至于禽类油脂在京城收集、运输到灵山岛只要熬好不会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