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长公主捡漏
停好车来到最远端一家铺子,这家店铺牌子上三个大字“启雲斋”。古朴大气,遒劲有力,一看就出自名家之手。铺子也相当大。李海王进门之后就和一中年人寒暄起来,说过几句场面话,三人被请进雅间。
中年人不久就捧了一只盒子进来,看样子很沉。放置桌上,启开盖子,捧出一只宣德三足冲天耳香炉,摆出一个请的手势。
李海王看见宝贝之后就严肃起来,边看边说:“锈色有器体合一,深度一致,倒是有些自然。”
接着翻起炉身看铭文又说道:“后錾的铭文大多字体呆板、松散、不自然,字口面宽底窄,同时有錾痕。真器伪铭者皆伤皮色,器表有锈而字口无锈,即使字口处作上假地子、假锈,也异于器表。”
那中年人连忙拍手赞道:“李老师水平确实高!这条街上能说出这两句话的没几个人。”
李海王没搭话,对夏衍说道:“夏老师,你鼻子好使,你闻闻!”
这俩货配合良久,默契十足,夏衍使劲搓手,将手搓热,搓热以后摸在铜炉上,然后又把手指放在鼻下闻了闻,然后微不可查地摇摇头。
李海王再次翻起铜炉,仔细看着底部,良久,才又把铜炉放平。
然后对那中年人说道:“刘老板,这个炉子我确实看不准,要不你在找别人看看?”
闻其言而知其意,那刘老板也就没了刚才的好态度:“这么明显的清中期仿大明宣德炉,你看不出来?果然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李海王也没生气,做这行这种人见多了,让你看之前老师长,老师短,看完之后如果夸他的物件是宝贝,他就得意洋洋,说你果然有眼力。若是说他的物件有半分毛病,那对不起咯,不骂你就是有素质了。
再也没有多说,起身离开。萧令仪一看俩人都起身了,端在嘴边的茶水赶忙放下,挪着碎步跟了出去。
出门以后,李海王问夏衍:“你觉得呢?”
夏衍回道:“有铜腥味,虽然处理过,但我还是能闻出来。”
李海王接着道:“真品宣德炉出土的表相,其锈是有4层的。第一层是绿锈,有的绿锈下面还有蓝锈,俗称叫孔雀蓝;第二层是红锈,第三层是金、银,有的宣德炉可能会缺失此层,第四层才是真正的青铜材质。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层次感而形成的,表层有萎缩感、桔皮纹的特征等。这多层锈仿品无法做到的。”
言下之意就是这铜炉的锈做的没层次。
夏衍笑道:“李老师万一看错了怎么办?”
李海王自信道:“我的眼睛加上你的鼻子,那是99%的成功率。”
夏衍说道:“那万一错了呢,这可是宣德炉啊!即便是清仿也是会翻几个跟斗的。”
李海王说:“错了就错了,那我也相信我是对的,那你说错了咋办!”
夏衍:“回去跪下!”
忽听身后“噗嗤”一声。天鸣长公主终于笑了。
夏衍回头看到身后萧令仪低头在笑,没忍住说道:“你应该回去跟萧董提提建议,给我加工资,为了公司的业绩,下跪都行。”
萧令仪只觉得这两人又专业又好玩,看东西时候一本正经,虽然年轻但是还挺专业。闲的时候又怪话频出,互相挖苦,和自己平常接触的人都不同。每个年轻男子见了萧令仪怕不是都想把自己最好最帅的一面留给美女。李谦是有想法,可是人家不理他。夏衍是没想法,美女谁都喜欢,可自知之明还是要有的。小保安泡上董事长女儿那种事情爽文里也不敢多写。自己就一小职员,给人家家里公司打工的,何必呢?这还真是夏衍此时的想法。
李谦看萧令仪终于笑了,觉得机会来了:“走,今天李大师带徒弟横扫三车胡同,不捡三个漏不回公司。”
这是萧令仪感兴趣的事,忙不迭的点头应承。
时间尚早,三车胡同刚刚开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各种收货的,闲逛的,一门心思捡漏的挤满了这条胡同。
萧令仪常年国外生活,几乎没有来过三车胡同,看到这市井的一幕,倒是很好奇。
跟着李海王,夏衍俩人走到一处摊前,李海王拿起一白色象牙雕件,指着裂开的一道纹路说:“这雕件真好,可惜笑了!”
夏衍说道:“不笑也不能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萧令仪搁后面听不明白,一脸疑问,美眸都是疑惑。李海王对她解释道:“古玩行里你碰见这种不能说裂,你得说笑了。就是把东西往好了说!”
萧令仪又问:“那为什么夏衍说不能买?”
李海王说道:“那是象牙制品,禁止买卖。”
萧令仪点头明白了。
又到另一处摊前,只见夏衍拿起一件玉把件,细细看了看说道:“可惜了了,有一道柳。”
萧令仪又不明白了,茫然的看着夏衍,夏衍说道:“你瞅,这有一道裂纹,这得规避那个难听的字眼,也不能说裂,得说柳!”
萧令仪这一路上光点头了。小脑袋就是点来点去,也不知道记住没。
李海王终于有所收获,找到一只白玉浮雕诗文琴式香盒,香盒白玉制,琢成仲尼式古琴形,细节逼真,岳山、琴弦、焦尾等看着还算清楚,正面纵向减地浮雕诗文“流水高山一曲琴,子期千古是知音。”背后亦刻有足池和琴弦,整器精巧可爱,品味清雅。就是颜色略发灰,没有莹润之感。
问了问价,两千,李海王还价一千,最后一千八成交。
夏衍就可怜多了,一点收获也没。李海王自己捡到了漏,开始指导萧令仪去捡漏,对她来说新奇的东西,如果再是个漏,那是很有一种满足感的。在李海王的刻意引导和仔细查找下,还真被他们找到一件小东西,一只银制的龙纹毛笔,虽然笔管氧化严重,发黑也不均匀,李海王家里就有类似的毛笔,十分清楚这就是清中期的毛笔。自己也不动手,就引导萧令仪自己去拿。海王之所以能被称为海王,还不是纯靠脸的。三百块就搞定这只毛笔,萧令仪有些兴奋,虽然她也不懂为什么要买这黑乎乎的毛笔,再说在她印象中毛笔不都是竹制的吗?
这时夏衍走了过来,要借萧令仪的墨镜一用,她的墨镜就卡在棒球帽上,萧令仪就借给了他。只见夏衍戴上墨镜就走向一处地方,那地方都是散货卖家,有些戴了建筑工地的安全帽,有些就是正经打扮,手里均拿着一些东西偷偷在卖。这种没有摊位的不用交管理费,不过大多都是唬人的,骗人的。夏衍走过去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