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裁的宏伟计划被现实浇灭
2012年时,林承乐所在的这家金融公司已初具集团化规模,短短三年时间,老板将旗下的融资担保、小额贷款和多家投资公司整合成了金融集团公司。集团内部分业务、财务和行政人事三大板块各自独立又互相牵制。
总裁曾晋严格意义上就是一个大业务经理,负责集团业务和风控部门管理,财务和行政人事都直属董事长。
林承乐属于被多头领导,上有直属分管副总裁袁敏敏,还得看总裁曾晋的脸色,最关键的是要绝对服从董事长的指挥。几年的夹缝状态中,林承乐练就了一副左右逢源、处处低眉顺眼的老好人形象。这一点,也是董事长对林承乐最为失望的一点,认为他管理手段太软弱,有点恨铁不成钢。
林承乐这段时间除了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大量搜寻简历外,还找圈内的HR朋友推荐人选。
应聘业务岗的人员过了初试都要让副董事长复试,副董事长叫龚北金,胖胖的,长得与世无争的样子,和董事长的强势性格形成对比鲜明。龚北金也是股东之一,早年做贸易发家,进入金融圈子比较早,属于公司的发起人之一。
龚北金分管法务部,也是集团风控委员会成员之一,有项目评审投票权。
总裁曾晋这两天经常在副董事长办公室,林承乐带人去复试时碰到过两次,听到曾晋在游说副董事长集团业务向互联网金融转型。曾晋是在争取其他股东的支持,准备向老板摊牌。看似一波平静的池水,暗地却波涛汹涌。
龚北金全程微笑着倾听,没有表态。
林承乐私下给龚北金取过一个绰号:叫“笑和尚”。
事后多年,林承乐才明白:龚副董事长那满脸堆笑的背后,是对于权利、金钱、**和社会关系极其内敛又娴熟的掌控和运用,长袖善舞。但也恰恰因了他这种看似随和、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为其后来在商场上的悲惨结局埋下了重重的伏笔。
性格决定命运。
林承乐十分清楚自己的短板和缺点,这一世,他要改变的就是自己。
两周后,各业务板块的新考核方案出台,涉及到业务年度目标计划、人员配置、提成分配等等。林承乐在征求各业务老总意见时,才知道他们对公司、对总裁曾晋有很多意见。近两、三年公司业务有近80%是曾晋的资源,其他业务部门拓展的业务项目要么是评审过不了,要么就是项目过了财务账上又没资金投放了,错过了时机。一来二去,几个业务团队的存量业务逐年萎缩,业务规模越做越少;反之,总裁名下拓展的业务却越来越多,在老板面前的底气也越来越大。
用业务“绑架”了公司。林承乐也觉得很是纳闷:老板如此英明的人,难道他看不到问题所在?
事实上:曾晋的目的还不单纯如此。
一周后的集团办公会上,先是通过了人力资源部提出的“业务部门计划目标管理办法”、“业务提成管理办法修订版”两个文件,从计划目标到业务考核,优化了之前业务资源集中、分配集中、风险集中的缺陷,除了之前的利益攸关方,绝大部分人都赞同新方案。
第二个议程是曾晋提出的“关于集团传统金融业务向互联网金融业务转型”的议题,从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讲到集团公司转型后的发展规划,提出了三年内把集团金融公司打造成为西南地区头部企业,曾晋洋洋洒洒总共陈述了一个多小时。
参会的绝大部分人都被曾晋所勾画的美好前景所打动,
只是他们没有深想过:曾晋提出这一计划真正的目的所在,不说其他,单是在座的骨干人员估计届时都得淘汰50%以上。曾晋属于金融科班出身,接受了银行系统20年的熏陶,他骨子里是有些看不起半路出家的金融从业人员,没有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意识,纯粹就是在当下利好的金融大环境里靠着各式各样的资源分了一杯羹,赚了快钱。所以,他的理想是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打造属于他的民营金融,以弥补他在银行体系内所受到的约束和限制。
曾晋讲完最后一页PPT,林承乐把目光看向董事长,他还记得在前一个10年,也是在这个会上董事长的表态。
“曾总这段时间非常辛劳和用功,和龚总一起找我沟通过几次关于开展P2P业务的问题。今天也把集团金融业务板块的未来蓝图描绘得更具体、更详细。关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到底开不开展,我的意见还是逐步涉足,我们公司不要去做这只出头鸟;我们传统业务和优质客户资源坚决不能丢,P2P业务模式在国家相关行业准入政策没有正式出台之前,集团公司不能大举转向P2P业务的开展。”
董事长最后的总结发言,等于是断了曾晋想要向互联网金融转型的计划。
林承乐特意看了看曾总,看到他眼神里闪过的一丝落寞。曾晋那天找谈他人力需求时,说互联网金融业务上马后,公司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员规模要达到300人以上。
现在,一切计划都成泡影。
曾晋永远都不会料想到:几年后各大P2P平台相继爆雷,打着“普惠金融”旗号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最终被撕下资本趋利黑洞的丑陋面具。董事长的决定不仅是规避了集团公司经营的潜在风险,也促使曾晋想要另立山头一展抱负的决心。
能在2012年,就把P2P业务看得如此长远、如此透彻,不得不佩服董事长在公司重大决策上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记忆中的场景又一次呈现,林承乐更加确定了自己被穿越的现实。只是:他该如何利用这一优势,让自己未来的人生彻底涅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