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1席话语
即便钟书托病在家,也没逃过署中的政务。
荀攸知道他装病啊,特地派署中佐史,把一些相对于重要的文书,送过来让钟书过目。
其中就包括对先前征讨黑山贼,对阵亡士卒家属的抚恤问题,荀攸按照钟书说的,已经写了个章程出来,只待钟书首肯。
另外就是秋收过后的安排了。
今岁不同往昔,不用收税,但是流民需要缴纳三成收成,荀攸特地花费大工夫扒拉府库中的文书,把租给流民的田亩数加了一遍,然后按照平年的收成,给钟书预估了一下,今年将有多少石粮食入库。
算下来竟然有百万石出头,而且这还是按照平年的收成计算的,今年中山国没遭受啥大灾难,春耕几乎没受到影响,其他时间也还算是风调雨顺,荀攸就保守地说,可能比预计还要多少几十万石。
钟书猛地一瞧这数字也有些惊讶——年初他还在困扰哪里能搞到五万石粮食,这秋收一过,竟然能收这么多粮食?
但回头想想……也只是看起来多罢了。
譬如这次出征,近两个月的时间,士卒连带着随行货运辎重的民夫们,合计两万多人就用了七八万石粮。将来再扩军、养军方面,开销亦不在小。
如果中途没什么籴的话,那这百来万石粮谷就得支撑下次收成。
钟书坐那里想了一小会儿粮食问题,脑袋里忽然蹦出来个词‘供销合作社’,这一想起就愈发觉得可行。
于是当即提笔起草了一个概念,虽然不尽详细,但该表述出来的东西,钟书全都记在了纸上。
由官府出钱出人,专门建立一个机构,与广大的农民群众对接,提供、租售包括但不限于农具、种子、耕牛、挽马、架车等生产工具。
同时帮忙销售农民生产出来的作物,包括但不限于粮谷、丝、麻、药材、家禽,这点实际执行可能有些麻烦,又或是直接平价收购农民群众生产的作物亦无不可。
再就是平价销售诸如粮谷、盐、布匹生活必需品。
物价问题,属于是历史遗留问题了,从去年张纯造反,一直到现在,物价都还没有稳定下来。汉时以农为本,粮食一旦供不应求,那么其他东西也会跟着涨价。
故而钟书想着,正好赶上这次秋收,农民群众手中有粮了,可以顺便平准一下物价。
从刚才起了想法,到心中有了初创的流程,钟书笔下一直没停过,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一大张白纸已然写上了密密麻麻的字迹。
少倾,停笔。
钟书将纸上墨迹吹干,又将纸张折好,装进布囊中,吩咐府人送去给荀攸等人过目——没办法,他现在箭疮未愈,没法起身呢。
国相署离钟书家宅不远,没多大一会儿,府人就传报,说是荀攸先生过来了。
速度比钟书预想中还要快上不少。
而箭疮未愈的钟书,连忙从卧榻上起身,走出房门出迎:“公达何来如此迅速耶?”
荀攸心里想的是——还不是因为府君您嘛!于是说道:“乃思府君信中所言,不得解,故而叨扰来府君家宅求教。”
太客气了!钟书拉着荀攸进了房间,又让侍女奉上水来。
两人落座之后。
钟书问道:“公达有何事不明,尽可说来。”
荀攸当即就绷着张脸,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事物倒是不难懂,钟书写得也不算模糊,属于看一眼就能明白的。
但是呢,
荀攸想不明白这个机构设立出来的意义啊。虽然有个平抑物价,但国中也有平准啊,而且等到秋收后,只要身为国相的钟书一开口下令,各县但有哄抬物价的完全可以法办以示惩戒。
至于前两点,荀攸更是一头雾水,平价收购平价卖……对于百姓而言可能是好事,但对于官府而言,不但不能盈利,而且还要倒贴吏员的俸禄啊。
荀攸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跟钟书一说,钟书听罢只是笑了笑,随即说道:“我非止为盈利者也,公达还是未解其意,只需我一席话语,管教公达明白。”
“敢请教。”荀攸支棱起耳朵听着。
“所谓合作,互惠互利也,”钟书竖起一根手指,先解释了一个概念,“若我……官府无利又何称‘合作’耶?”
这荀攸也考虑过,他就是不明白这个。
只听钟书又说道:“此事利者有三,其一为维稳,设使今岁大丰,民众家中除有储谷,另有余粮可卖于官府;来年旱涝,田无所出,民众便可于官府平价购粮。否则,彼恐变卖田产、至于豪户之佃奴矣,更甚者如黄巾故事。”
总之不能让百姓饿着,一饿就要出问题,要么成为佃奴,要么成为揭竿起义啦!
荀攸听完点了点头——果然从国相考虑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又是不一样答案。
确保自耕农长久发展,变相打击地方豪强,进而维持治下的稳定,同时还能树立官府在民众间的威信,在治理国家时官府也能一直处于主动。
确实称得上是利。
想明白这一点后,荀攸又看向钟书,期待着第二点、第三点。
“其二便是府库需要大量储粮,以备屯兵之耗费。”钟书伸出第二根手指,“按公达所言,今岁收成应还不错,如此便是供大于求,多出的粮谷便可流入府库,以备不时之需,不止兵备,但逢灾年、盗寇、流民,可开府库赈济。”
这里钟书顺便提了一嘴,说他还在常山国境时,常山国民便说‘恨不能为中山国民’。
诸位,这可不是自卖自夸,而是实事求是。
荀攸平日多见民众感戴钟书恩德,属于见怪不怪了。光说武事方面的消耗……想荀攸之前听到要扩军、打仗的表情就知道,是有多耗钱粮。
真要到时候可能一百多万石都不够造的,确实称得上是有利,于是又问:“不知其三……”
钟书竖起第三根手指道:“其三,便是平准物价了。我非针对商贾,官府经营多为谷、盐、布诸如此类,便是商贾囤积居奇,亦有罪责。”
他确实也不是针对商人,只是不让商人囤积民众刚需的货物,如果想赚钱,完全可以再想办法嘛!如果不想赚钱……平价买平价卖,钟书也没啥好说的。
荀攸彻底懂了,他从想不到这方法哪里好,到现在挑不出哪里有问题。
只因钟书一席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