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封于寒
上林镇之所以称之为“镇”,就是因为此处驻扎着军队,有镇守边关的意思。
但其实,此处的军镇还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镇压邪祟,避免鬼蜮作乱。
之前说过,天地元气分为三类九种,其中一种,龙虎霸气,便是凭借着血勇之气修炼的,常年上阵杀敌的兵卒将士,最容易炼出一身龙虎霸气,而这龙虎霸气也最是克制鬼物,所以,大梁国才会以军队来镇压邪祟。
至于这邪祟从何而来呢?
其实,上林镇每年冬至都会有一场盛大的鬼市开启,那一天到来时,不单会招来各类奇异的鬼物,还会让天下四处的修行者也聚集过来,如此盛典,自当要有武装力量维持秩序,而封于寒作为上林军的将帅,也作为上林镇的镇将,自当格外用些心思。
不过,今日的封于寒心情并不是很好。
这一早上,他听到的都是些坏消息,由于昨夜下了暴雨,不得已,他将疏通峡风谷入口的人马撤了下来,但还未到中午他便听闻,谷内起了大火,看火势,怕已经救不过来了。
这还没算完,衙门那边又传来消息,说是上次祭祀山神的童子跑回来一个,这事儿本也不算大,按照以往的惯例,杀了便是,可麻烦就麻烦在这消息走漏了,现在闹的沸沸扬扬,衙门口更是堵满了人,要他给个说法。
然后就是即将来的鬼市了,这事儿虽不至于说迫在眉睫,但每年到了这几日,就应当征收市税了,他手下一队副将、参军,此刻都要找他讨个章程,几件事情堆在一起,就让封于寒有些头疼了。
底下的人还在吵嚷,封于寒听的厌了,伸出左手揉了揉额头,就这么一个小动作的功夫,一阵困意卷来,他竟然就坐在案桌后睡着了。
朦朦胧胧之际,他看到一位老友摆好棋盘,正等他呢。
“吴兄!来的正巧,我这儿正犯难呢,正好有吴兄给出个主意!”
封于寒自然知道眼前这人正是上林镇的城隍,他们是老相识了,见面也不用过多客套,封于寒落座也不客气,直接捻了颗黑子落在棋盘上,而后说道:
“早上探子来报,峡风谷起了大火,那边估计是有了什么麻烦,吴兄,你可知道些什么吗?”
吴守一心思全然不在棋盘上,听封于寒这般说,心里已然猜到几分答案,他认为这事儿恐怕和白胡脱不开干系,但又不敢确认,只得旁敲侧击的问道:
“封老弟,你可知道,上边,是不是要变天了?”
“上边?”
封于寒自然知道城隍爷说的上边指的是什么,这事儿毕竟关系着他们的乌纱帽,两人都大意不得。
“变不变天我不知道,但这里出了问题,上面不变天,我们怕也要变了。”
两人又沉默的下了几颗子儿,期间各有心思,却无人说破。
这时,吴守一突然落了一招怪子儿,封于寒看了,连连摇头,说道:
“吴兄啊,这里可是个虎口,你落子在这,不是白送吗?”
城隍吴守一借事说事,道:
“怕这颗子儿,吃了会崩牙啊!”
“哦?”
见他有了兴趣,城隍便将刚刚发生的事儿说了一遍,还将自己的猜测也说了出来:
“那白胡的身份我查了,确实是上林镇吉安村的,他自小丧母,父亲又是个赌徒,不久前便将他卖了换赌钱,你可知道,他被卖去了何处?”
封于寒想到了什么,
问道:
“难不成,他也是山祭的祭品?”
“没错,这小子不久前还是一介凡人,如今从暴尸林走了一遭,摇身一变,竟然踏入了仙途,我观他周身灵气,没有一丝污秽藏匿,显然修的是正统道法,封老弟,这里面没有别的势力参合,我是不信的。”
封于寒捏着黑子,始终不敢将那虎口合拢。
“看样子,是要变天了啊!吴兄,依你的意思,是放?”
吴守一摸了摸胡子,有些犹豫的说道:
“放肯定是要放的,这事儿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可……”
他话没说完,封于寒便接上了:
“放了她,谁来担责呢?上面的不死血肯定是要断供了,恐怕山祭的回礼也凑不上了,想来不到年前就会有钦差下来问责,这事儿,怕不好交代啊!”
陈澄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她现在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杀了她还好说,毕竟她本就是祭品,早已被宣告了死刑,杀了才显得此处官府办事周到,但现在的问题是不能杀,封于寒清楚,若是保下她,将来钦差调查起来,这事儿一定会是个由头,保不齐的,便会引火烧身,最后落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那就拖!”
吴守一又落一子,硬生生将死气沉沉的白子盘活了。
“人不能伤着,但也绝不能放了!你我两个红脸黑脸戏唱好了,台子搭起来,让他们斗法去,他们抖的越狠,反而把我们摘的越干净,最后谁赢了,我们便听谁的,如何?”
封于寒这才微微一笑:
“有幸得吴兄指点,看样子,这盘棋今天是收不了官了!”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又说了许多话,这才互相抱拳行礼,按照商定的计划行事。
城隍走后,封于寒猛地一个激灵,醒了过来,他眯着眼睛瞅了瞅厅中众人,然后故作懵懂的问道:
“听说你们抓了私逃的山神祭品,可有此事?”
得到回应后,他继续说道:
“哦,既然如此,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理才好?”
厅堂内一众小官顿时议论纷纷,有说要杀的,又说暂时羁押的,也有默不作声,静观其变的。
封于寒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他装作很为难的样子,犹豫很久,才说道:
“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但祭品毕竟是祭品,如今山祭出了岔子,惹的山神发了怒,让城里城外的百姓丢了好多孩子,我看,这事儿既然因果都在百姓身上,不如由我放一回权,让百姓决定那童子的生死去留,如何?”
长官的意思明确,手下人哪敢多言,都只顾着拍马屁道:
“好啊!依循民愿行事,封将军果然清廉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