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三国:我能召唤猛将 > 说说赵云

说说赵云

先整点干货

南宋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

胡一桂撰《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

赵居信撰《蜀汉本末》:三月,操出斜谷。将军赵云击其军,败之。夏五月,操引还,昭烈遂取汉中;

章如愚撰《群书考索》: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

《续后汉书》:三月。曹操自长安入斜谷。昭烈曰。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中矣。及操至。昭烈坚壁以老其师。操军士降者日益多。乃遣将军赵云击之。操军大败

《三国志·赵云传》: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

《三国志·赵云传》: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

《三国志·赵云传》: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

今天谈谈赵云,在作者心里,整个三国时期,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里面,最欣赏的两个武将就是赵云和张辽。

首先,在我个人看来,赵云在今天绝对是一个被严重了的武将,这里的低估不是指武力值上面的低估,而是整体素质上。

今天各大营销号上有一种论调,赵云到死不过是一个杂号将军,在刘备这里根本就没得到过什么重用,顶天了不过就是一个保镖,也不被刘备所重视。

先说说赵云在刘备这里没有担任过什么要职这一点,按照《三国志》记载,章武三年,刘禅继位的时候,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

这里的记载有点模糊,不知道赵云是在刘备时期封的征南将军和中护军,然后再迁的镇东将军和封侯,还是在刘禅上位之后封的,姑且算是赵云在刘备时期官职并不高吧。

但这并不代表赵云不被刘备重视。

首先,赤壁之战刚结束的时候,刘备拢共就三四个郡的地盘,然后赵云在这种时候出任了一郡太守,这能说刘备不重视他吗。

虽说这个时期赵云的军职不高,可一郡太守的地位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在蜀汉的后期,那也不低了。

然后刘备的入川之战,赵云入川之后与张飞兵分两路,独自率领一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最后成功在成都南面包围刘璋。

在入川之战这种关乎了刘备命脉的大战略上,能够让赵云独领一军,这还不足以说明对赵云的信任吗?在这个时期能够独自领军的就只有关张赵三人。

此外关于赵云在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情,现在一致公认是套用了文鸯的战绩,但类似的战绩赵云自己也有,后面我会说的。

而且三国演义里赵云只救回了阿斗,但真实情况是,不只是阿斗,就连阿斗他妈等刘备的一家老小,赵云全在乱军里面给救回来了。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屋及城外园地分赐诸将。

赵云上书《驳成都屋舍园田分赐诸将议》,

大体内容是:“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

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关羽死后,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赵云又上书:“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

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后面大耳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一把火把陆逊送进了武庙,并败光了蜀汉的开国家底。

我个人认为,这里在刘备称帝的时候赵云是应该有机会获得封赏的,但由于他不赞同刘备伐吴,所以没被封赏。

由此,赵云,就我个人感觉,有足够的潜力成为出将入相式的人物。

当然,关于赵云谏言和都督江州,还有一点争议,但我始终认为闻喜裴氏出身的裴松之的记载,怎么也比后世的讨论和现在网上的营销号值得相信。

再说说赵云最亮眼的汉水之战。

这里有一点争议,有人说黄忠才是主将,理由就是黄忠定军山镇斩了夏侯渊之后,已经从杂号将军被提拔为了征西将军,官职比赵云高。

但官职高不一定就能成为主将,我翻了很多的资料,有些资料没有明确标明主帅是谁,但也有大量记载表面资料明确赵云就是汉水之战的主将,黄忠在赵云手下听调,但记载黄忠才是主将的,暂时没有。

接下来说回正题。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

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

但是黄忠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竟凭着几十个骑兵将曹操军的大军打散,突围而出。

但是曹军迅速将被打散的部队整合,追击赵云。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已经突围而出的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冲进曹军的包围圈并救出张著,再次突围而出,将他带回营寨内。(长坂坡原型之类的战绩,赵云也有,并不只是文鸯才有)

赵云虽然回营,但曹军紧追不放,已追至赵云的营寨前。这时候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建议赵云闭门拒守。

赵云认为此时兵力较少,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将营门大开,偃旗息鼓,曹操怀疑赵云有伏兵而撤退,赵云便趁此时擂鼓震天,用劲弩射击曹操的后军。

此举使得曹操军受到惊吓,狼狈撤退自相践踏,甚至有大量的人坠入汉水而死。

(是不是有莫名的熟悉感,而且相比于演义里诸葛亮高坐在城墙之上,赵云所处的仅仅只是一些营寨简易的围墙而已,此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胆魄)

也是在此战之后,已经僵持了许久的汉中大战顿时形势明朗,不久之后,曹操便败退而回。

此外,就算刘备时期赵云的官职不高,但等到阿斗上位之后想起和自己一起七进七出的云叔,赵云先后封侯,升征南将军,中护军,镇东将军,可不是到死都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再来聊聊赵云的中护军,这个职位的职权可不简单,中护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担任的职务就是中护军,此外担任过这个职务的还有羊枯,司马昭,司马师等人,细品。

最后再说说箕(jī)谷大败。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给蜀汉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出兵北伐。

刘禅下出诏书,声称此次北伐蜀汉拥兵有二十多万,以壮蜀汉军威。

赵云与邓芝率领少量军队号称是蜀汉主力,由斜谷道进军,占据箕谷,作出直逼长安的样子。而诸葛亮率领蜀汉主力军攻打陇右一带。

蜀汉的突然出兵,使得魏国朝野恐惧。曹魏派出曹真率领魏国大军前来抵挡赵云,曹真率军驻守郿县。

赵云成功将曹真率领的魏军吸引在箕谷口一带,形成对峙。陇右三郡响应诸葛亮,但曹真依然驻扎在郿县没有动,防止长安被袭。

魏明帝曹睿亲自出征,坐镇长安,为曹真后盾。祁山战场,曹睿派出了张郃前往救

然后在这个时候,被诸葛亮寄予了厚望的大聪明马谡,想学黄忠定军山斩夏侯渊,登山据守,结果被张郃给教育了,街亭失守,由此第一次北伐大败。

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进无所据,放弃第一次北伐。

赵云由箕谷退兵,曹真军趁机追击,赵云让邓芝率军先退,自己亲自断后,军需物资以及兵将都没有遭受大的损失。赵云撤兵后,又将栈道烧毁,使得魏军无法再次追击。

就这,现在有人拿来黑赵云,我是想不到的。

随后,赵云、邓芝的部队在箕谷战败,所幸赵云收敛部队坚守所以损失不大,但也因此被贬为镇军将军,这也是大多数人黑赵云一辈子只是一个杂号将军的黑点。

后续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

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

赵云有军资和剩余的绢帛,诸葛亮让用来分给将士。赵云说:“军事上没有胜利,为什么要有赏赐,这些物资请全部存入仓库,等到十月用作冬季犒劳品。”

这差不多是整个箕谷之战的过程了,就这能怪赵云我是想不到的。

说实话,当时诸葛亮要是能听听手底下人的劝,启用魏延作为大军先锋,而不是用马谡的话,第一次北伐搞不好还真能成,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而已。

说这些只是想说,赵云不是网上被人黑的那样,人到死都是一个保镖,丝毫没有过领军作战的经历和经验。

最后来点关于赵云的评价,几乎都认为他不应该只是一个将。

萧氏续后汉书》: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朱黼《三国六朝五代纪年总辨》(论赵云伐吴之谏):可谓深切著明。知天下大体矣。

陈造《江湖长翁集》(论汉水之谋):皆可为法矣,彼皆大不得已,所谓出死入生转败为功者

郝经《续后汉书》:云忠缱绻御侮。始终不渝。为汉爪士。功烈志胆。曹樊之俦。云尤识虑经远。壮而不疏。每进忠益。辄中几会。

郑元佑《郑元佑集》:如赵云之安民于蜀,亦岂宜以有限之屋共无穷之求。

钟惺《史怀十七卷》: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独名将而已。

范光宙《史评》:然则云之本末,自有大臣局量也,岂名将云乎哉?

王士骐《诸葛忠武侯全书》:光明洞达,可为滥赏之戒。观云本末,自是大臣局量,不但名将而已。

沈国元《二十一史论赞》:而赵云之辞田宅请灭魏,皆有古大臣识量,宁得仅以以名将律之。

李贤《明一统志》: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万应隆《三峰史论》:赵云以汉贼不可不讨,故授以室而不顾,汉贼未灭一语,严于春秋,大哉即己溺天下之心也。

张溥《历代史论》(论赵云伐吴之言):其明大义,断大策,同于鲁肃,然度先主不能听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