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以天子诏,行谋逆之事
大军返回禄福城。
岳超即刻派人传令,凉州以北,敦煌、西海、张掖三郡太守,齐来禄福城听令。
另传号令,北方嘉峪关守将、西部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尽皆派遣副将与副都护,前来禄福城述职。
不错。
岳超此刻所行的,正是西凉太岁董卓所行的谋逆之事。
以酒泉太守之尊,号令北凉四郡,即便是嘉峪关与西域都护府,也一并纳入自己的麾下。
表面上看,似乎过于的狂妄自大。
实际上,岳超已经有过一番深思熟虑,这个时机却是刚刚的好。
此刻凉州与三辅交汇之地,汉羌决战,张温与北宫伯玉,堪称是棋逢对手。
董卓调兵遣将,直入凉州,等同于断了羌人的后路。
岳超更是已经深入羌人腹地。
换而言之,北凉四郡以外,各处通往洛阳的道路,遍地战火,即便是信使也很难通行。
从现实来看,凉州四郡只能够依靠声威正盛的自己。
而岳超还有一个身份上的便利。
他不仅仅是大汉的酒泉太守,同时还是己吾侯,破虏将军,是汉帝刘宏亲自授封的征讨羌族的三军主帅之一。
拥有这样的身份,自然可以调动一切地方官吏与军队。
拥有这样两个便利,如果还不能够割地为王,那也太孬种了。
董卓可以做得,岳超如何不能做得?
当然,岳超也不是完全向董卓学习,此刻汉室未崩,他也就是暗中积蓄实力,拥兵自重,不会像董卓那样嚣张,直接跑到长安,各种指手画脚,最终成为众失之的。
只要羌人不灭,南匈奴的反叛不息,他岳超在凉州以北的地位便无可撼动。
即便是叛乱平息,朝廷有了新的调令,朝中也有张让、何苗等人,为其周旋。
消息传出。
敦煌、西海、张掖三郡太守惶恐失色。
敦煌郡在酒泉往西,西海郡在酒泉往北,二郡比之酒泉,距离大汉更远,敦煌太守王衷与西海太守唐荣,听到岳超的号令。
深知岳超势大,麾下更有华雄这等无双勐将,怎敢怠慢?
虽然岳超以一郡太守的身份命令他们,面子上有些难以接受,却实在是形势比人强。
唯有张掖太守赵会,辖地与武威相近,居于酒泉以东,与大汉腹地相连。
接到书信,分毫不惧岳超,反而勃然大怒道:“岳超小儿,此谋逆之心也!”
张掖郡的都尉白皋,望一眼岳超的书信,面色忐忑的望向太守赵会,道:“太守大人,岳超甫破羌地,俘虏妇女牲畜不知凡几,声威大震,连南匈奴的单于,都变得老实了,北凉之地的匈奴人,一时间气焰尽消,我汉人声势大震,此时此刻,他的声望如日中天,此信虽然足显骄狂,但是,尚且不足以称之为谋逆,即便是传入汉天子的耳中,如这般大功之将,陛下也不能够轻易处置,请太守大人三思。”
赵会道:“我岂不知,岳超有声威与职位上的便利,此行尚且不足以论罪,但是,如今汉人声威大振,羌人与匈奴尽皆偃旗息鼓,北凉已无战事,岳超却在这个时候,召唤我们前去,反心已起,我赵会堂堂大汉忠臣,岂能屈服于岳超一个小儿?”
白皋道:“既然如此,末将倒是有一个主意,既不会彻底惹怒叶超,也能够将此事上报朝廷,传闻天子虽有昏庸,朝中三公尚算精明强干,必有人能够看到岳超这个小儿的狼子野心。”
赵会连忙询问道:“计将安出?”
白皋道:“此番大汉伐羌,由车骑将军张温统率,
岳超仅为其麾下一路军马,听闻凉州刺史、荡寇将军董卓,不久前已经入驻武威,大人何不书信一封,给刺史大人董卓,将这里的情况尽数申明,董卓既然是西凉州的刺史,难不成能够放任岳超控制凉州四郡?”
“岳超信使到来,大人只管推说自己身体不便,等候大病痊愈,一定前往禄福城听了,如此一拖再拖,想来岳超有多大能耐,能够对付得了大人。”
赵会大喜道:“此言大善,我这就书信一封,给刺史大人过目。”
......
武威郡,姑臧城。
董卓与李儒率军三万,一路进驻姑臧城中,各地凉州豪杰,无不慕名而来。
已先后收服两员大将,前者名为张济,后者叫做樊稠,两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加上张横与梁秋二人,在四将的帮助下,向后北地的武威与金城的无数羌族,同样威震凉州三郡。
不过。
他们这一支军队,就不像岳超那样轻松。
董卓如此肆无忌惮的扩张,立刻引起榆中一支兵马,羌人之中的五虎将之一,斗彤云的关注。
斗彤云领兵七万,兵出榆中,来与董卓相争,两支人马在武威血战数十场,各自损失惨重,却是难分胜负。
这一日。
董卓不敌斗彤云,率军撤回姑臧固守,突然收到了张掖太守赵会的书信。
打开一看后,即便是与枭雄董卓的城府,也不由面色大变。
急忙将李儒找过来商议。
董卓道:“岳超深入羌地,夷平诸羌,尽掳妇人财务,怎么会如斯之快?”
李儒笑道:“岳超乃是百战悍将,麾下兵马虽仅一万,无一不是精锐,反而是羌人,部落精锐尽出凉州,留守部落的,不过都是老弱,以我大汉精锐,对付羌人的老弱,又怎么能有不胜的道理?”
董卓又问道:“岳超书信三郡太守,前往禄福城听令,此事为何?”
李儒笑道:“岳超欲行主公之奇策,割地为王,拥兵自重,等候天下大乱的到来。”
董卓沉吟了一下,道:“我将这件事禀告天子,请天子来对付岳超,如何?”
李儒摇摇头,道:“自从黄巾之乱,羌人又乱,天下有识之士,皆知到大汉已经分崩离析,不足以支撑太多时间,主公在谋划,岳超在谋划,如主公与岳超两人者,天下不知几何?朝中才智之士难道都不知道,只不过口说无凭罢了?”
“主公如此作,未必能够撼动得了岳超的声望,反而使朝廷对主公有了防备之心,十分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