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镇13
三年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张居正入选庶吉士,教习中有内阁重臣徐阶。徐阶重视经邦济世的学问,在其引导下,张居正努力钻研朝章国故,为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居正曾经告诉儿子阿飞,徐阶算是张居正走上政坛后的第一个老师。只不过徐阶也不是大公无私的人,徐阶看好张居正的未来,培养张居正是为了徐阶想给自己留下后路和政治延续。张居正和徐阶走得近,也是为了通过徐阶早日融于大明官场。
明初为了加强君主**,废丞相,设内阁,其职能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称首辅,这个人其实才是整个大明朝的大管家。他的决定不但影响着皇帝,而且关系着天下黎民的安危。内阁首辅和丞相的最大区别是,丞相可以直接对下属下令,内阁首辅的话只在内阁有用。内阁首辅的话想要各地方衙门遵守或者是执行,需要得到皇帝的首肯。当皇帝不同意的时候,内阁首辅的话就等于白说。没有皇帝的首肯,没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批红,内阁首辅的命令下达不下去。
张居正入翰林院学习的时候,内阁中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当时内阁大学士只有夏言、严嵩二人,也只有他们两个人有机会当上一言九鼎的内阁首辅。二人争夺首辅职位,夏言虽然技高一筹夺得了首辅。但是之后不久,他就被严嵩进谗言了。夏言不但没有实现他一言九鼎的愿望,而且马上被杀了。严嵩成为了下一个内阁首辅不说,而且对夏言一党赶尽杀绝。多年后严嵩倒台之后,朝廷才给所有因为夏言一案受到牵连的人平反。可是这个时候夏言几乎已经没有了后人,夏言一党的人也几乎死光了。
对于内阁斗争,张居正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对朝廷的政治**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张居正以《论时政疏》首陈“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而这些没有引起明世宗和严嵩的重视。此后,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张居正没再上过一次奏疏。张居正告诉年纪还小的儿子阿飞,不是张居正对于朝廷失望了,而是张居正明白了一个道理。当自己实力不够的时候,需要学会做人做事低调。一些可说可不说的话,需要尽量不说。一些上级不愿意听到的话,坚决不去说。一些上级暂时不想听的话,忍着将来再说。一些上级喜欢听的话,就需要多说甚至于经常说。等自己有能力有权力了,这才是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时候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张居正因病请假离开京师来到故乡江陵。休假三年中,他开始游山玩水。在这三年中,张居正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使他发现了新的问题,他在《荆州府题名记》中说:“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责任感让他重返政坛。张居正告诉小阿飞,张居正的短板就是没有在地方当过父母官。但是这些日子在民间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也可以算是在地方当了一任地方官。这位后来张居正决定变法提供了依据和基础。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张居正回翰林院供职。他在苦闷思索中渐已成熟,在政治的风浪中,他模仿老师徐阶内抱不群,外欲浑迹,相机而动。徐阶地这个弟子很满意,说这时候的张居正已经知道韬光养晦。不再像之前那样锋芒毕露,有时候太过于锋芒毕露不是一件好事。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居正进宫右春坊右渝德兼国子监司业,徐阶荐居正为裕王朱载垕的侍讲侍读。在裕王府邸期间,张居正任国子监司业从而掌握了很多将来可能进入官场的人,这为张居正打开了人脉。张居正告诉小阿飞,这是张居正人生一大转折。他不但认识了后来的隆庆皇帝,而且也让张居正认识了后来的李太后。要不是李太后的推荐,张居正不可能成为世子的老师,也不会成为了后来的帝师。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后,张居正掌翰林院事。高拱不但是张居正老师徐阶最大的政敌,而且也是张居正的直接上司。因为高拱和徐阶政见不同,所以高拱一直以来压制着徐阶的弟子张居正。高拱以各种理由不让张居正出任国子监祭酒。虽然国子监祭酒是一把手,张居正担任的国子监司业是二把手,一直以来国子监祭酒空缺,由张居正直接代为管理国子监一切事务。但是缺少一个名正言顺的名分,所以张居正总觉得不舒服。高拱还在翰林院压制张居正,张居正许多想法和改革,高拱就是不同意。高拱下台了,张居正不但是国子监真正地祭酒了,而且掌管了翰林院。这是张居正第一次担任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让张居正终于尝到了当长官的滋味。
1567年(隆庆元年),张居正以裕王旧臣的身份,擢为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虽然当时张居正只不过是以助理的身份,在内阁担任一个只比内阁行走高一点点的职位。但是这个意义大不一样,从此张居正算是内阁大臣了。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可以在小范围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了。
同年四月,张居正又改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这个时候的他,终于有了将来当内阁首辅的机会。他只需要多看少说,从旁学习前辈们的经验,为自己将来当内阁首辅做好准备工作就可以了。
入阁以后的张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之际,并且北方鞑靼进兵中原,制造“庚戌之变”,南方土司争权夺利,岑猛叛乱,“两江震骇”,东南倭寇骚扰沿海,民不聊生。
此外,内阁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白热化。自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倒台后,张居正的老师兼盟友徐阶继任首辅。他和张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遗诏,纠正了世宗时期的修斋建醮、大兴土木的弊端,为因冤案获罪的勤勉朝臣恢复宫职,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认同。
1568年(隆庆二年),七月,徐阶终因年迈致仕。虽然徐阶不想走,但是徐阶的圆滑和做事风格不被隆庆皇帝喜欢,徐阶只好黯然离开这个朝廷和政治中心。此时的张居正已经不再需要依靠徐阶,张居正和徐阶名上的师生关系也荡然无存了。张居正对于徐阶的离开并没有太多感慨,反而觉得徐阶有点放不开手脚。
次年,徐阶的老对手高拱重回内阁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内阁大权。高拱比徐阶更加霸道和专权,几乎一手掌控了内阁所有的权力。张居正本来就和高拱不对付,所以张居正这段时间是比较难过的时候。张居正不但需要应付高拱,而且需要防止高拱针对自己。当时张居正的做人做事方针就是多看少动,能不说话尽量不说话。他一门心思教导太子,这也是已经是李贵妃的太子生母为他争取来的机会。早在裕王潜邸的时候,张居正的才学和能力就被李贵妃赏识。李贵妃哀求丈夫裕王,让张居正担任裕王侍读的同时,做世子的启蒙老师。从此张居正成为了这个孩子的老师,他的命运和这个孩子联系在了一起。
1572年(隆庆六年),穆宗崩,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继位。高拱因自己口无遮拦触动万历生母李太后神经,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冯保对高拱不满向李太后进谗,李太后以“专政擅权”之罪令高拱回原籍。于是,当时的内阁次辅张居正进补成为了首辅。从此张居正不再是一个受气的小媳妇,也不用当一个闷葫芦。八月,他从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等六个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饬吏治,富国强兵。他批评空作王霸之辩的人“不知王霸之辩、义利之间在心不在迹”,而误认为“仁义之为王,富强之为霸”。明确地把解决国家“财用大匮”作为自己的治国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巩固国防,整顿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