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甸知名邮商回忆录-与投资需坚持!
广州又叫羊城,90年代初是大家伙心中的淘金圣地,周边湖南湖北广西江西贵州四川等省主要的人口流出目的地。广州的天气炎热潮湿,夏天跟洗桑拿一样身上黏糊糊的。广州人那时候一般都不怎么吃辣椒,虽然菜式花样多却满足不了我的重口味。从郴州到广州坐火车要7个小时,那时电气化铁路还没有建好,因为山坡陡隧道多火车动力不足的原因,所有南下的火车都要在郴州停站换火车头,这也方便了山城的郴州人外出。第一次到广州的第一印象就是广州火车站的滚滚人潮和火车站的脏乱差。各种拉客的,卖货的,倒票的混杂车站广场,让人有种想尽快离开的冲动。火车站的对面是广州汽车站和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当时广州服装的样式和花样吸收了香港文化的影响比较潮流和时尚,吸引了大批的内地服装运营者来进货。从广州的回程票很难买,我们一般都是在车站旁边的一家饭店买高价票,虽然价格贵但是车票不用担心假票。
广州的邮市在人民公园,是个露天的市场,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早晨经常听到有人唱粤剧。从这个简单的露天邮币市场有不少的邮币商都发展成了企业家。江总哥俩就是其中的优秀者,他们年龄跟我差不多,起步的时间也差不多,老家好像是连州的。刚开始他们也是在下边收购六运会纪念币到广州卖,在广州市场经常能碰上。他们一直坚持做钱币,后来发展到固定在广州经营做钱币和金银币,再后来开礼品公司经营人民币连体钞,再后来参与南交所事业做的旺旺的,成了全国知名的邮币行业企业家让人羡慕。兜兜转转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在同一个市场坚持做钱币的都发展的都很好,而坚持做新邮票的最后发展好的不多,当时有个江西老俵姓黄跟我岁数一般大都二十来岁,说话轻声细语不紧不慢,他刚开始是从广州搬纪念币到上海跟他舅舅舅妈作对家,后来固定在广州摆摊专做钱币。有一次在机场碰上了,年青好玩的我们相约谁的现金少谁请客吃饭,当时我完胜还有点小飘。结果几十年过去了,坚持经营钱币的他资产丰厚,专业精通,还成了广州集藏协会的副会长,发展的钱币客户大多都是投资赢家,投资跑赢了GDP。而坚持主做新邮票后来又玩炒作的我积压了一堆新邮票,客户大多也是手里新邮票一大堆,炒作新邮其实就是与虎谋皮自,真是感叹“选择大于努力”。
当时广州做新邮交易的主要是广州队长和肥诚,这一对中年黄金搭档合作了很多年。因为交易邮票跟他们打交道比较多,也建立起了信任渠道,经常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交易订下后,就星夜挤火车奔波把货送过去。广州可能是因为外地流动人口特别多,当时对寄信邮票的需求消耗量特别大,内地逐渐也有很多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往广州销售邮票,后来就发展到湖南和湖北的邮商在广州市场专门经营新发行的邮票。记得有一个湖南邮商在广州做的挺大,也是老乡中最早在广州买房的邮商,有次去外地公司批邮票,在回来的火车上太累睡着了,结果邮票被小偷偷走,费了好大的人力和财力才追回来一部分,很多人觉得邮商赚钱容易,其实很多邮商吃的苦受的累他们不知道。
广州市场因为靠近香港,所以经常有香港倒流回来的老邮票(文G,编号,老纪特等,还有就是80年的猴版,据说最早就是由香港人给炒起来的)这也是我们往回带的主要品种,当时有个在市场批发老票的女摊主是广州当地人,对客户态度一点都不好,东西批少了就给客户甩脸色,97**年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她了。我们一般喜欢从一个态度好的武汉夫妻的摊主那批老票,虽然有时候价格贵点但心里舒服。
到广州邮市交易之后,我们就住在旁边的招待所,晚上可以去逛BJ路,有许多有特色的甜点和宵夜。BJ路当时是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可以一边逛街一边购物一边观景再品尝广州美食,浓浓的商业生活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有些不适应的就是语言有些不通,拗口的广东话和蹩脚的普通话交流起来特别让人崩溃,连说带猜带比划就常有的事情。后来接触学习多了再加上经常看粤语频道的电视节目,时间长了语言困难就解决了,偶尔还会带炫耀式的飙两句粤语。当时广州的思想比内地开放,记得在广交会的外墙上有一巨幅的美女穿比基尼的内衣广告,当时的思想观念那广告要放内地绝不会被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