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婚姻大事
荣国府以资助贾凝接下来考取举人功名为由,赏赐下了五百两成色较好的白银,外加黄金五十两,绸缎、布匹各千条,嵌金御笔一支,名家书帖、墨画各一套。由此可见贾母为了拉拢贾凝,下的手笔如此之大,这般大方阔绰,其中原因不外乎就是这几点。其一就是贾凝对主家并不亲近,没有共同感,借金银收买贾凝人心,万一真有大出息了也不会忘记贾府的恩德,反正这点钱财对荣府就是毛毛雨,显然他们不知贾凝不缺钱财。其二,贾凝今年不过十三岁,却一举中了堂堂一县案首,要知道这可不是通过院试考中的秀才,而且金陵县的案首含金量极大,历年来的金陵县案首在日后皆是考中了进士的大老爷儿。因此贾凝将来有极大可能考中进士,以后未必不能成为贾府在大周官场的强大助力。在之后贾母还有一个心思,她要为族中草子辈的后辈找一个人扛顶者,这样也不至于在数十年后,老一辈的人走了,贾府在朝廷中没有能说话的人。……像贾凝这般有才华的族人,贾母还是有些欣赏的,谈不上厌恶,毕竟族里总算有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了,也算完她的丈夫贾代善在世前念叨的弃武从文的心愿了。对此贾母还是很积极的,之前只不过是苦苦没有机会,家中没有一个上进的,她也是毫无办法,有些人读书就是平庸,就如贾政这般的。贾母这次的决定自然同贾政说过,对此贾政也十分赞同,毕竟这点小钱对于荣国府来说就是一日的开销罢了。他欣赏贾凝的才识,也害怕贾凝因为没有钱财、支撑不住读书耗费的钱,毕竟在古代读书可是上业,十分耗钱的。不说天价的书籍,单说读书的必需品笔墨纸砧,这一套下来至少要几银子,读个一年半载,不,就说只读一个月,其所耗费的钱是哪个普通人家能受的住的?……因为贾凝远在金陵县,并不知晓此事,母亲薛芸又不懂其中深意,于是在万分欣喜之下将之一一收下了。贾凝家的二进小宅中——宽阔的内院之中,薛芸同王氏坐在屋里的火炕上聊着家常。因为这炕翻新过,所以显得跟新筑的一般。上面铺几层厚厚的棉被,最上面又垫了几条绢布,不仅柔软,而且十分崭新。薛芸大大方方的坐在上面,一边拉着王氏的手,一边喜上眉梢,脸上的笑意不断,道:“凝儿昨日刚寄过来了信,说考中了秀才,荣国府这边第二日就派管家的凤丫头来给咱送礼来了,这算是什么事嘛,还说怕咱没钱银供凝儿上学,哼……”。王氏的脸色红润,脸上挂满了欣喜之色,倾笑道:“如此也好,不用白不用嘛,就是苦了凝儿这孩子,整日读书学习,从未见过他同玩伴一起玩,这回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秀才老爷儿,回来之后定要让他好好休息、享
受一番”。今日的天气阴沉,好似要下雨,一时间狂风席卷而来,吹的门窗来回晃动、吱吱的响。“应该的,就等凝儿回来了”。薛芸一边说着,一边命丫鬟们关好门窗。这时的王氏脸上充满了溺爱之情,突然,她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又看向薛芸,语重心长的说道:“说起来凝儿今年也是满了十三岁,是该到了婚配的年纪,这是个大事啊,姐姐可要好好筹算一番。我这边倒认识几个合适的人家,就是怕配不上凝儿,万一他以后考了更大的功名……”。薛芸深深的点了点头,面色凝重,认真的说道:“是啊,这可是个大事,我要好好想想有没有合适的、未嫁的姑娘。”王氏微微点头,心中也在思索着。许久之后,薛芸想到了一个很是合适的人家,就是怕贾凝有些配不上人家姑娘,这说到底还是妇人之见,再加上身份转变的太快,薛芸心中的思路显然没有跟上。终于薛芸还是同王氏说了这个姑娘,低声道:“我娘家有一位姑娘年已及笄,正是谈婚论嫁之时,她是我堂兄的嫡女,名宝钗,知书达理、举止娴雅,是个绝佳的良配”。“相貌更是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一般,风华正茂,这等美貌配得上凝儿,过些日子我抽空回趟娘家,问问薛大嫂子的想法”。王氏微微点头,面露喜色,道:“姐姐如此夸赞她,想必定是极好的妙人……”……如果薛姨妈知晓了薛芸的想法,定会深思熟虑一番,也很有可能会同意此亲事,因为古代一个商人之家想攀上一位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可谓是如登天之难。当然她家算作皇商,又是四大家族,找个秀才人家还是容易的。不过在古代不管商人的家中有多富有,都是令他们这些读书人所不屑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不是说着玩的。这个时候古代读书人的地位比所谓的普通勋贵都高,更不是他们能拟比的。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而在这四个阶层中,“士”就是读书人,也就是地位是最高的。薛家家主早逝,薛姨妈虽是王家嫡女,但毕竟是个妇道人家,自然支撑不了薛家遍布全国的庞大生意,因此很多生意都分崩离析,只能勉强维持目前的状况,薛家当前的情况就是如此紧张。金陵四大家族中,只有薛家和王家地位最低,先辈论出身和地位都远远比不上贾家。尤其薛家在第一代薛公死后,他们没有了皇帝的宠信,彻底沦落为普通皇商,而且一抓一大把那种。要不是位列金陵四大家族,其他三家故意的扶持,薛家真的就是一个普通商人之家。再加上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即便位列四大家族也是如此的,所以贾凝目前的情况倒是完全配得上薛宝钗,不过贾凝和薛宝钗都是完全不知情的,即便薛芸想,贾凝也可能不会如此。古代商人的地位处于社
会底层,正所谓“士农工商”,即便商人再有钱,也都会受到统治阶层鄙视,而且商人子弟的姻缘、科举和社会地位都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