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悯农》其一
啦哆啦不说话,它只是伸出胖胖的小手,翻开书本第65页,说道:“喏,你自己看看吧。你呀,串台啦!”
毛豆毛一边看一边念道:
“《悯农》(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谜底终于揭晓了,原来根本不是“一棵树”而是“一粒粟”,也不是“万粒子”而是“万颗子”。
毛豆毛真是弄出大笑话来了。
啦哆啦趁机教育道:“小毛豆啊,咱们得有个约定。你需要在学习问题上始终保持严谨,绝不能随随便便,敷衍了事。”
毛豆毛只能用笑来掩饰尴尬,他连连点头,说道:“你说得对!我改还不行嘛?”
啦哆啦勾住毛豆毛的脖子,说道:“一码归一码,你这虚心认错的态度倒是值得嘉奖。”
“你就别损我了,啦哆啦。”毛豆毛的脸蛋还是红扑扑的,他说道:“还是请我们宇宙无敌、天下第一的聪明宝贝啦哆啦给我再讲一讲这首诗吧。温故而知新,我已经做好准备啦!”
啦哆啦不再卖关子了,它解释道:
“粟是小米的意思,用在这首诗里可以泛指所有的粮食。‘万颗子’便是大丰收,也就是农民伯伯在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的意思。”
经过啦哆啦这一番解释,毛豆毛再也不会把“一粒种子”说成是苹果树或者坚果树了。可是光解决了这个疑问还不够,毛豆毛还疑惑另外一件事,他问道:
“可是大丰收了,怎么还会有人饿死呢?难道是土地太少了?”
“四海无闲田,说明所有的耕地都被用上啦!”
啦哆啦的回复让毛豆毛更迷糊了,他追问道:“那是产量不行,种出来的粮食不够吃?”
啦哆啦又摇了摇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它感慨道:
“苛政猛于虎啊!”
“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典故。传说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讲学至山东泰山时,遇见了一个对着坟冢哭泣的妇人。原来那个地方有很多大老虎,老虎下山吃人,把这妇人的家人都咬死了。可是生活环境如此危险,这妇人还不愿意搬家。因为出了这个山谷,到了外面的世界,就要面对严苛的暴政。比如沉重的税赋,那简直是比猛虎还要折磨人呢!”
“意思就是说:有比老虎还凶的大坏蛋把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抢走喽?真是的!到底是谁呀?!我们真应该去梦穿一趟,揪住那些坏蛋行侠仗义去!”
啦哆啦却摇了摇头,它说道:“李绅这首诗的力量正体现在最后一句,你瞧瞧他是怎么说的?”
“‘农夫犹饿死’——犹饿死三个字深刻地揭露了深藏在制度里的不公平,又与前面的诗句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全国上下一派祥和,可偏偏创造祥和的劳动者却过得如此艰辛。李绅厉害的地方正在于此,他启发人们主动去思考深刻的社会问题,揭露了在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下底层百姓的艰辛与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