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穿越秦时的日常生活 > 第一章由毕业论文引出的故事

第一章由毕业论文引出的故事

刚开始发现自己穿越的时候,墨君心中是拒绝的。

毕竟自己作为一名农学研究生,虽说需要经常下地干活;虽说导师狗了一点,经常加班零零七;虽说辛苦养大的毕业论文,一不小心被人吃了······

但他心中从来也没有产生过自我了断的想法。

而且在他看来,就算真的要上路,不拉几个狗贼作伴,岂不是血亏?

然,世事难料。

因为“毕业论文”意外被人给吃了,而且一时间还找不到罪魁祸首,气的一晚上睡不着的墨君便找了个网吧,进去玩了两把DNF,就当是纪念一下自己逝去的青春。

结果眼睛一闭,一睁。

再醒来就已经出现在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战国末年。

或者说秦国。

穿越并不是什么良好的体验,那种初入异地的迷茫,举目无亲的恐慌······绝非想象中那么美好。

但有句老话说得好。

生活就像那啥,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安静的享受吧!

经过整整一夜的思考。

如今他也接受了自己这个新的身份。

······

姓名:墨君。

年龄:12岁。

身份:流氓、流民、野人、街溜子······

这便是墨君从原身记忆中,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极为有限的信息。

没房。

没地。

甚至连国籍都不确定。

因为虽说之前墨君一家生活在秦国境内,但正如之前所言,他们一家只能算是流民,连平民都谈不上。

没办法。

不是墨君一家人不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

而是现实根本不允许。!

秦王政三年。是岁大饥,粮荒。

秦王政四年。蝗灾,蔽天下,自七月始,十月结束。随后天下大疫。原身之母、兄皆死于疫灾之下。被迫举家离乡逃难。

秦王政六年。河鱼大上,黄河水位上涨,河西遭遇洪涝,举家再次前往河东逃难。

同年。

有匪盗趁机劫掠野民,原身之父死于屠刀之下,原身则是被发卖为奴,成为一位小地主的田奴。

从某种方面来说,原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他的见识说不定还要超过来自两千年后的墨君。因为两千年后的墨君连一次国都没有出过,而原身为了躲避灾难,在十岁不到的时候,却已经在秦、韩、魏三国境内来回迁徙了数次。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结果。

一是因为这个时代天灾**发生的确实过于频繁,毕竟战国末期······不,准确来说应该是整个春秋战国年间,都一直处于乱世之中。

二则是这个时代,普通人对于灾害的抵抗能力太弱。

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

看过原身的所有记忆之后,墨君才算是真正感悟到这短短十个字所蕴含的辛酸与苦难。

生活在这样的时代。

从出生开始,原身就一直在失去。

年幼面对天灾,失去了家乡与一半亲情。年少面对**,又失去了另外一半亲情与所有的身外之物。

而唯一留给他的‘珍贵之物’,大概就是自己的名字了。

而且就算是【墨君】这个名字,其实也并不珍贵。

在当下,姓名之中,珍贵的是‘姓’,而非‘名’。

《诗经·雅·天保》中曾言:“百姓,官族姓也。

简而言之,在这个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配拥有姓氏,至于普通人,只能有‘名’,而不能有‘姓’。

不过对于原身而言,能拥有这样一个充满诗意与知识气息的‘名字’,就已经弥足珍贵了。

知识是珍贵的,也是稀有的。

以原身一家子的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显然不可能取出这样一个充满了‘知识’气息的名字。

事实上。

原身最开始的名字叫做“黑山”,来源于当时村落附近一座黑色大山。

可就在墨君出生那天,却刚好有一名儒生游历至此,并向墨君家讨了一碗水喝,见到墨君出生,便由【黑山】二字添了一个字,取出了【墨君】之名作为回礼。

而这个名字,后来也成为了【墨君】最为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虽然被发卖为田奴,但可笑的是,从原身记忆中,墨君却发现这段时间反而是原身自出生以来,过的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哪怕在田地耕地干活很辛苦,甚至有时还会挨主家的鞭打,但至少能稳定下来,虽然吃不饱,却可以保证自己饿不死。

这种来自心灵上的安全感,在曾经的十年里,对于墨君而言是极其少见的。

田奴的生活持续了一年多。

直至半个月前。

国家向开始向地方各郡县征服徭役。

······

自商君变法后,秦朝所制定的新的‘军功爵制度’,掀起举国从军的狂潮。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

“闻战则喜。”

这些都是来自后世的记载。

根据原身的记忆,这些记载不能说是错误,只能说不够全面。

“怯于私斗”是真的,因为商鞅变法之后,秦朝实行轻罪重罚和连坐制度,一个弄不好,就是一人犯法全家坐牢。

“民勇于公战”却不一定,至少在墨君印象中,如今的秦朝的确有很多底层人民热衷参军,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最初的目标,只是为了能有口饭吃。

在这个天灾**横行的乱世,人命贱如草,只为了一口粮食,已经足以让无数人为此拼命。

更何况如今秦国服徭役的待遇,还真不算差,甚至对于普通流民而言,已经算是极好了。

至于“闻战则喜”,这些基本和普通人没有太大关系。

秦朝的军功爵制度确实能算是历朝历代底层平民跨越阶层的最佳途径了。

但问题在于这个概率能有多大呢?

对于普通人来说,一旦上了正面战场,你能杀死别人,就代表别人大概率也能杀死你。

最终能够杀掉敌人,还能活下来的人,估计十不存一。

所以“闻战则喜”,大概也只有那些真正的大贵族才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只有那些人,才能有把握在战场上捞取功劳,而且还能保证自己活下来。

至于那些中层阶级,尤其是小地主、小贵族,对于他们而言,参军服役的弊端远大于利。

因此也就衍生出“代人服役”这样的事情。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