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困局(2)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晋朝太元时期,有一位武陵人捕鱼时,误入了时间虫洞。不过,那个时间虫洞是具象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样的描述分明是这位武陵人误入了时间虫洞‘结界’的表现。”
“再然后,那位捕鱼人,碰见了时间虫洞里人。虽然,时间虫洞里的人说,那个地方是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领着亲朋好友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也就是时间虫洞。再然后,他们就再也没出去过。”
“因为,他们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所以,他们就不知朝代的更替,更不要说捕鱼人所处的晋朝了。最后,捕鱼人被虫洞里的人送了出来。”赵春秋讲了跟大家记忆中《桃花源记》有些许不一样的版本。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捕鱼人将此事反应给当地的官府之后,当地官府就要去找那些虫洞里的人。我们一般所看的版本是当地的那些官吏是为了赋税和徭役,其实,他们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这些。”赵春秋说完这些话,习惯性的看了看那位姑娘,继续示意她补充。
“他们去寻找那个地方是为了——长生不死。因为有王质那个事件在前,又出现了这样的事件。所以,那时候的官员和贵族都争相着去寻找时间虫洞。”
“它的吸引力要远远高于五石散。五石散只是让人产生堕入时间虫洞,时光流逝,而身不觉的精神迷药;而真正的时间虫洞却可以让他们长生不死!”那位姑娘说完,看了看一直望向自己的赵春秋,口罩下方露出了自己的微笑。
“不对啊,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记载的是,桃花源中的那些人的祖先来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才有的他们......”有人对赵春秋和那位姑娘的观点提出了疑问。
“这是因为,他们在说谎。如果你和你的亲朋好友生活在‘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时间虫洞里面,你会希望有他人打扰吗?你会告诉一个外人在那里可以一直长生不死吗?”那位姑娘边说打开了自己的双肩包,将抱在怀里的书和电脑放进了本来就空闲地方不多的双肩包里。
“也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陶渊明在说谎!陶渊明在《桃花源记》的最后写道‘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而事实,可能是刘子骥压根儿就没去寻找那个‘桃花源’,自己得病死了。但是,陶渊明需要借用这样一个‘高尚人士’的死亡来告诫其他人千万不要去寻找‘桃花源’,要不然会身死,结果是大大的不祥。”
“而他自己却归隐山林,默默去寻找‘桃花源’,也就是那个时间虫洞去了。”赵春秋说完了自己关于《桃花源记》的所有解读,这个版本的确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之震撼。
“那我们就算是知道了历史上这两件关于时间虫洞的事件,对我们现在的处境又有什么帮助呢?”人群中有人不解的问到。
“有帮助!肯定有帮助!第一,陶渊明记载的那个时间虫洞如果是真的,那就说明先秦时期,就有人进入过时间虫洞,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掌握了如何开、闭时间虫洞的方法,要不然那位误入时间虫洞的‘武陵捕鱼人’不可能出得去。并且,那时候的时间虫洞是明显的结界存在;”
“第二,晋朝时的王质意外进入的时间虫洞,依然是他误入的时间虫洞。后来,也是由‘下棋的童子’破除了他们所处时间虫洞的结界之后,他才能下山。”赵春秋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那你的意思是,我们也算是误入现在这个时间虫洞的,只要想办法破除时间虫洞的结界之后,就可以回到现实,是吗?”那位姑娘的问话,点燃了大家逃离这个困局的希望。
“可以这么理解,不过......”赵春秋的转折话语,让人心里一紧。
“虽然,历史上都未有困在时间虫洞出不来的人,但是,都是借由外力,或者靠他人才能走出时间虫洞。这么说的话,我们这一行人当中,是有人掌握开启、关闭时间虫洞的方法咯?”赵春秋越往下说,越能看到大家眼里的希望之火越来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