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在野君王 > 第十章

第十章

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就渐渐地有人拜在他的门下作他的弟子。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正好三十岁,已经以才德闻名。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国又小又偏僻,现今却能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道:“秦国虽小,却志向远大;虽地处偏远,但是施政得当。秦穆公慧眼识贤才,百里奚这个德才兼备的贤者,外表是奴隶的身份,秦穆公把他从拘禁中释放出来,与他促膝长谈三天,然后放心地把政权交给他。他们明君与贤臣结合,发展经济,教化戎狄,开疆拓土……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就算要统治天下也是可以的,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景公听后连连叹服,既叹服于秦国以偏远弱小发展到称霸的功业,又叹服于孔子对秦国之所以强大的解读。看来这样准确地分析问题的人,一定拥有解决问题之道啊!

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发生变乱,现在我们来看看鲁国这次变乱的背景。

自从平王东迁之后,王室衰落,诸侯做大,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王,却对诸侯,对天下失去了控制力,中央已经没有了权力。周王室对诸侯失去控制力,但是诸侯们还在名义上尊奉周天子,周王室还有惯性的权威。这段时间在中国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到后来,周王室连最后的权威也失去了,诸侯国完全不拿他当回事了,诸侯国之间各行其事,这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春秋中期,诸侯国也像周王室一样,内部出现君权的坍塌。像周王室分封诸侯,把地盘分给诸侯们一样,诸侯也是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这些卿大夫不仅拥有分封的土地,还参与朝政,手下有军队。久而久之,他们势力强大了,就出现凌逼君主的情况。

在齐国,田氏卿族壮大起来之后,推翻了原来的姜姓公族——齐国第一任君主就是辅佐周文王、武王推翻商王朝,建立大周王朝的姜尚姜子牙。姜尚因功被封到齐地,活到一百多岁。之后齐国就是由姜子牙的后裔代代相传作诸侯,后来公室慢慢衰落之后,被强大的田氏卿族取代,称为“田氏代齐”。

晋国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比齐国也好不了哪里去,甚至更悲惨。晋国是被下边势力大的三家卿大夫给瓜分了。这三家分别是韩、赵、魏,原来的晋国不存在了,成了韩、赵、魏三国。

在孔子的时代,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还没有发生,不过也开始慢慢地往那个方向发展了。

鲁国呢?这时候卿大夫势力很大,与公室的矛盾渐渐地激烈。国政由季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为首的卿大夫把持。这三家卿大夫合称“三桓”。鲁昭公即位时,国政基本上由势力最大的季氏掌握,鲁昭公只是徒有国君的虚名。

昭公不甘心被季氏欺凌,又加上被季氏欺压的其他卿大夫撺掇,于是发动了公族军队讨伐季氏。这时候季氏的当家人是季平子。

鲁昭公带军队围攻季氏府邸,季平子措手不及,被围困在府中的高台上,于是向昭公求饶。首先请求迁移到沂上(今山东临沂市沂河附近),在那里省察自己的罪行,昭公不答应;接着又请求被软禁在费邑(今山东省费县),昭公还是不允;最后请求给他五辆车让他逃亡,昭公仍然拒绝。

鲁昭公手下有一位聪明的臣子劝昭公接受季平子的妥协,放他走。因为季氏当政多年,党徒众多,如果不接受妥协,季平子很可能会翻盘。

果然,在昭公拒绝季平子的要求后不久,三桓中的另外两家叔孙氏和孟孙氏联合起来攻打昭公的军队,形势马上逆转,昭公被迫逃亡,三桓继续执掌鲁国政权。因着鲁国内乱,孔子来到齐国。先是给一位官员作家臣,后来就有机会见到齐景公。景公也又有机会再次向孔子问管理国家的道理,孔子回答齐景公说:“治理国家之道,在于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臣子要有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有父亲的样子,儿子要有儿子的样子。”

景公听了连连点头:“是啊,话简单平易,却是说在问题的要点上了。如果君臣父子乱了次序,君王怎么享受一个君王的待遇呢?”

孔子见景公没真正理解这话的内涵,便补充道:“首先,国君得有国君的样子,以仁慈爱护百姓,以道德修养律己,以身作则为国人做榜样,才能使臣下尊敬顺服;才能在国中看到臣子谦恭、忠诚地侍奉君主,父亲爱护儿子,儿子孝敬父亲。”

听着孔子的进一步说明,齐景公没有说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另有一次,齐景公又问孔子管理国家的的道理,孔子说:“管理政务最重要的是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在能够拓广收入的地方开拓财源,在能够节约的地方节约。”

景公点点头:“是啊,孔子说的道理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都说在要点上,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且真的实行的话,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齐景公感到孔子真是一位治国奇才,想要重用他,准备把尼溪的田地封赏给他。

这件事被晏婴知道了,他劝诫景公:“儒者能言善辩,以道德、礼义为根据说话,如果不能驳倒他们,他们说的即使不利也要执行,不执行就在道义上输了;他们挥舞道义为旗帜,站在制高点上,不能用法来约束,他们桀骜不驯,不能作为臣子来使用;他们注重丧事,竭尽哀伤,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丧事办的隆重,我们齐国决不能形成这样的风气;还有,孔子推崇周礼,讲究仪容服饰,详细地制定上朝下朝的礼节,这些繁文缛节,多少年也学不好,一辈子也搞不清楚。自从圣贤去世,周王室衰微以来,礼乐缺失已经很多年了,我们恢复不了,也没有必要恢复。你如果给了孔子封地,重用他,要在齐地搞这一套,弊多利少。”

齐景公听罢,觉得晏婴说的有理,恢复过去的繁文缛节确实也是没多大意义的事,于是,就不再向孔子问关于礼仪的事了,当然也没有再提给孔子封地的事。

景公还是想任用孔子,他应许给孔子比上卿低,比下卿高的待遇。但是齐国的贵族们害怕孔子得到重用后会加强公室的权力而削弱他们,就想杀害孔子,孔子也听说了。

景公不愿意看到孔子在齐国有什么意外,就对孔子说:“我年事已高,不能重用您了。”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重新回到鲁国。

这时的鲁国,鲁昭公流亡在外。有时寄居在齐国,有时寄居在晋国。国内没有君主,政权当然是由季氏掌握。

在这段时间里孔子在家专心研究学问,广收弟子。他精细地研究《诗经》《尚书》《礼经》《乐经》等书。一边研究、讲授,他也一边关注政治动态,始终想有一个机会把所学之道用在治理国家上,盼望带来国家的大治,重现尧舜之治,文王之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