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就在孔子放弃了去费邑的机会之后,终于有一个真正的机会临到他,鲁定公授予他官职——中都宰(管理中都的长官)。
一个有理想有能力的人,终于得到了实践理想的机会。事实证明,孔子的言论真不是虚的,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中都就被治理的和谐顺畅,各地都效仿他的治理模式。孔子就由中都宰提升为司空(相当于工业部、建设部部长),然后又由司空被提升为大司寇(最高司法长官)。
这时候的孔子已经是真正的鲁国高层了。鲁国重用孔子,引起了齐国的恐慌。齐国君臣一致认为有孔子治理的鲁国一定会发展壮大,而鲁国强大之后会成为齐国的威胁。齐国就赶紧与鲁国恢复友好关系。因为在过去的年日里,齐国一直欺压鲁国。
在以后的日子里,齐国想通过与鲁国会盟时劫持鲁公,以此要挟定立损害鲁国的条约,来压制鲁国的发展。但是这个计谋被孔子的智慧、勇气和凛然的大义所挫败。齐国在恐慌当中,把过去侵占鲁国的土地主动归还了。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施行加强君权,消弱卿族的政策。其中一条就是要拆掉卿大夫家封邑的城墙。这些城墙被拆毁了,卿大夫们赖以对抗公室,据城自保的屏障就被毁掉了。
在要拆掉费邑的城墙时,引起了公山不狃的反抗。公山不狃避实就虚,率领费邑的人,放弃费邑攻打鲁国,鲁定公逃到季氏家躲避。危急时刻,孔子指挥弟子和军队勇敢作战,终于打败了公山不狃,使其逃亡齐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寻求大道,拥有理想又真诚实践的人是多么强大,他治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迅速壮大,他加入哪一方的阵营,哪一方就得胜;国家没有他,不由他来治理,就会衰败;哪一方没有他就失败,衰亡。
如果孔子不出来做官,鲁国公室就衰微,卿大夫就做大,卿大夫手下的家臣也做大;国君不能管理卿大夫,卿大夫无法控制家臣,整个国家的秩序就会崩溃。
现在,孔子参与政务,国家开始走向正轨,朝着富强的方向发展。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他以大司寇的身份代理国相的事务。
孔子处理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商业上的欺诈就消失了;国家的道德进一步地提升,男女有别,互相礼让,没有越轨的行为了;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丢的东西回头再来找都可以找到;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都能得到很友好的招待,像回到家一样自然舒畅,不用紧张防范;来鲁国办事的人,不用向官员送礼求情……
齐国听到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这样迅速地往好的方向发展。就非常恐惧,觉得孔子继续执政下去,鲁国一定会称霸,到那时齐国就可能先被吞并。于是他们打算先送些土地,讨好鲁国。就在这时,齐国有一个大夫提议:“我们先阻止他们发展,如果阻止不成功再送土地也不迟。”
怎么阻止呢?这个齐国大夫出主意:在齐国挑选八十个绝色美女,使她们穿上华丽的衣服,教她们学会跳很能诱惑人的舞蹈。把这些经过精选和训练的美女,连同一百二十匹身上有花纹的马送给鲁国。如果鲁国的君主和卿大夫接受了美女,不理朝政,孔子一定生气,对他们失望,然后就可能离开鲁国。一个没有孔子执政的鲁国就不可怕了。
齐国人商量好了,就依计而行。精选的美女和纹马彩车送到了鲁国,被安置在鲁国城南门外。季桓子身穿便衣前往观看,他打算接受下来。
此后,季桓子常常以出外到各地巡游视察的名义,去观看齐国送来的美女和骏马,连国家的政事也懒得管了。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这种情况,便对孔子说:“夫子,我看这种状况不好啊,我们应该离开这里。”
孔子虽然觉得季桓子这样不是个好的情况,但还是舍不得离开。就对子路说:“鲁国就要举行祭祀了,如果能够按照礼法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我们就留下不走。”
在孔子看来,季桓子就算耽于女色,也不至于会忘了把典礼后的烤肉分给大夫们。可是,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送来的美女,一连三天不过问政事;在祭祀结束后,又违背常理,没有把烤肉分给大夫们。于是,孔子在失望之余,带着弟子们离开了鲁国。
孔子因为失望而离开鲁国,他想找到一片可以建立理想国度的土地,找到一位可以辅佐的君主。这段到处寻觅的历程被称为“周游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