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魏国经过几次战争的失败之后,实力大损,失去了欺压东方各国的资本。在西邻,通过变法强大起来的秦国,对魏国逐渐形成打压之势。
帮助秦国壮大起来的商鞅,一开始就在魏国,作魏国国相公叔痤的侍从。商鞅本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儿子,名叫卫鞅,后来因为在秦国变法有功,被秦国封为商君,后世又称商鞅。
魏国国相公叔痤得了重病,魏惠王去看望他,问他:“万一你的病有个好歹,国家该怎么办呢?”公叔痤回答说:“我的侍从卫鞅,年纪不大,却有奇才,大王可以把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他,让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没有说话。当惠王将要离开的时候,公叔痤屏退左右对他说:“大王假如不能用卫鞅,就一定要杀了他,不能让他走出国境。”惠王觉得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公叔痤说:“卫鞅身负大才,他侍奉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成为第一强国。您如果不用他,以他的才能肯定不甘心被埋没。将来他侍奉哪个国家,都会成为我们的威胁!”
见老国相说的这样认真,惠王就点头答应,然后就离开了。
等惠王离开之后,公叔痤叫来卫鞅,向他道歉说:“卫鞅啊,刚才大王问我能够担任相国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应该不会同意。我先从臣子应该忠于君主的角度,劝他杀掉你。大王已经答应了我的要求,你赶快离开吧!我告诉你这些,让你赶快逃走是出于咱们之间的情谊。”
卫鞅见公叔痤紧张的样子笑了,平静地对公叔痤说:“相国不必担心,大王不会听您的建议任用我,又怎么会听您的建议杀掉我呢?”
说完之后安静如常,没有逃离魏国。
魏王离开后,对身边的侍从说:“公叔痤病得很重啊,真是叫人难过,他想叫我把国政交给一个不知名的卫鞅,这不是头脑已经糊涂了吗?”
公叔痤去世以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求贤,就西行到了秦国。
秦孝公迫切地希望富国强兵,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了实现理想,秦穆公以诚恳的态度面向天下求贤。
卫鞅到了秦国之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秦孝公。从卫鞅的处事当中,我们看到这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卫鞅与秦孝公谈了几次话,前几次谈话都不能叫孝公满意,最后一次的谈话抓住了孝公的心,俩人谈的非常投机,一连谈了几天都不知道疲倦。
卫鞅告诉景监,他第一次给孝公谈的是尧舜的治国之道,孝公领会不了;第二次谈的是周的王道治国,孝公觉得不合他的心意;第三次谈的是春秋五霸的治国方法,孝公有点兴趣;第四次他对孝公说的是法家的富国强兵之道,孝公听的非常入迷,决定用法家的富国强兵之道来经营国家。
其实,卫鞅这话是不实之词,他根本不懂尧舜之道和周的王道,他心里没有什么道德仁义,有的只是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对孝公说的尧舜之道、周的王道不过是信口胡诌,说些绕来绕去道德礼仪,不讲尧舜卓越的治理才能,不讲周王道调动百姓的积极性,给国家带来深厚根基的富强。让孝公对他所讲的尧舜之道厌恶,对周的王道排斥。然后他给孝公讲能够速成的法家富国强兵之道,引起孝公的兴趣,取得孝公的支持,他好在秦国大展身手,建立功业,谋求富贵。秦孝公,乃至整个秦国不过是卫鞅谋求富贵所利用的工具罢了。卫鞅欺骗了秦孝公,也欺骗了全天下。
取得秦孝公的支持后,卫鞅开始在秦国施行变法。
法令规定:百姓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坏人的腰斩(够狠吧),告发坏人的跟斩杀敌人一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罪……(这样一来,犯罪的是无处遁形,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怎么样?人心里那点残存的良善,会在这种制度下被彻底消除,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信任、怜悯和宽容。)
一家有两个以上壮丁不分居的,赋税加倍。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事斗殴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因懒惰而贫穷的,其妻、子全都没入官府为奴;国君亲属宗族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数量、衣裳、服侍按各家爵位等级决定;有军功的享受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
这个法令鼓励农业生产,特别鼓励军功。不好好种田打粮,连老婆孩子都要被官府没收了;不努力抓点军功,你连穿件好衣服都没有资格,就连君主的亲戚本家,没有军功都不允许列入家族名册。这样,贵族的身份就失去了,只能沦为被人瞧不起的下等人。在全国上下,明显地划分阶级,想往上爬有路,参军上战场,拼命搏杀,砍下别国士兵的脑袋就行;砍的越多,爵位越高,就算战死,也给子孙挣一个爵位……
就这样,秦国上下,在利益和荣誉的诱惑下,在对沦为卑贱身份的恐惧中,努力的发展农业,追求军功,整个国家成了一台可怕的战争工具。秦国终于实现了富国强兵。
秦国强大起来之后,趁着魏国在马陵之战被齐国打败后的虚弱,出兵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兵迎击,与卫鞅率领的秦军对峙。
卫鞅写信给公子卬,在信中说不忍心两**兵互相厮杀,愿意与公子卬会面结盟,畅饮几杯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答应了,应约来见卫鞅。公子卬进入卫鞅摆的酒宴,还没喝上两杯酒,卫鞅埋伏的士兵突然冲进来,捉拿公子卬。公子卬万万没想到卫鞅作为大国的领军统帅,竟然如此流氓!在毫无准备之下,只能束手就擒。
这边抓住魏军的统帅,那边卫鞅就下令趁魏军无准备、无指挥之机,向魏军发起攻击。魏军完全没有防备,又没有统帅指挥,被杀的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秦军士兵可逮着立功受爵的机会了,那群龙无首,四散奔逃的魏军士兵,就是他们脱离下层阶级,往上攀爬的梯子;魏军项上的人头,不再代表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他们迈向上层阶级的一级级台阶。
这一战,魏军惨败,秦军大胜。虽然胜之不武,虽然让天下人唾弃,但是秦军胜了。卫鞅采取这样卑鄙的欺诈手段,即使在人类道德退化的几千年后,也是无耻到叫人不敢相信的。但是卫鞅竟然这样脸不红心不跳的作了。卫鞅相信天理吗?他是不相信的。但是,不管他相不相信,天道永存!只是要到了时候才能显出来。
不管怎样,这时的卫鞅看起来是成功的。这一仗,使本就虚弱的魏国恐慌不已,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以求和。为了躲避秦国的威胁,魏国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魏惠王后悔地说:“我真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公叔痤的意见啊!”
卫鞅得意了,在这之前,他就因变法有功,被授予大良造的高等爵位,掌管秦**政大权。现在,又有了这么大的军功,秦孝公把商於十五个城邑封给他,称为商君。此后,卫鞅就叫商鞅。
现在的秦国粮食充足、国富兵强。商鞅功成名就,坐享荣华。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不过,商鞅完全撇弃道义,不择手段谋求的利益,给他个人带来的不是祝福,而是咒诅;他的变法给秦国带来的短暂强盛,并不是秦国之福,更不是天下之福,乃是秦国之祸,天下之灾!
商鞅执掌秦国国政十年,很多宗室贵戚都怨恨他。权力、地位、财富都有了,但是,商鞅活的并不踏实,没有一点安全感。说来讽刺,整个国家被他的法治整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没有人敢犯罪。带来这“良好”治安的商鞅却不敢一个人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