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始皇帝 > 第237章 五德始终,天命在水

第237章 五德始终,天命在水

第238章 五德始终,天命在水(求订阅)

看着地图,赵政沉默了。

十五年灭六国,这是蒙骜给他的时间表。

十年灭六国,这是卫缭给他的时间表。

事实上,蒙骜的时间表正确。

卫缭也是赞同这位,只是为了迎合某人,变为了十年。

“十五年呀,假设每年出兵三十万,战争时间维持在三个月,十五年要损耗损耗多少粮食?”

赵政大致计算着,最后不想要计算了。

因为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

很多时刻,还是不知道为好。

很多时刻,还是迷迷糊糊为好,至少这样有一点信心,心态能变得良好起来。

十五年,这是最短的时间,也是没有出现意外的时间表,若是中间出现一些大的变故,比如秦军大败,折损二十万大军;或是他驾崩而去,秦国内部争夺王位等等,还会延迟一段时间。

灭六国之战很不好打。

在之前的战斗当中,秦军主要是内线作战为主,运输距离短,粮草运输损耗小,大军集结速度快,攻击速度快,持续战斗时间短。

可在灭六国的战斗,却是外线作战为主,运输距离长,还要走陆路,粮草运输损耗大,持续战斗时间长。

秦国太强了,六国会尽量避免与秦军野战,而是守城战为主。

六国守城为主,秦军攻城为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拔,这就是灭六国的节奏。

而攻城战很难打的,还损耗秦军士兵多.

会死掉很多的秦军。

这十五年征战当中,秦军最少要阵亡五十万士卒,这是一个吓人的数字。

这还是最少的数字,事实上比这个数字还要多很多。

“要不放弃灭六国……”

赵政犹豫了,几乎要放弃灭六国。

对于大秦而言,灭六国是亏本的买卖。

只是稍微犹豫一下,赵政就是拒绝了,灭六国的决策不能变,秦军好似滚滚的车轮,不断毁灭着六国,没有谁可以抵挡这一切,谁抵挡谁会化为粉末,他这个秦王阻挡也会被化为粉末。

秦国的战车只能前进,没有一丝退步,或是原地止步的可能。

“头疼了!”

赵政略微头疼,脚步在走动。

到了芈文的宫殿当中。

芈文感觉到了秦王政的烦躁,不由问道:“大王,可是心烦了!”

赵政点头道:“对,是有一些心烦!”

芈文好奇道:“大王,为何心烦?”

赵政说道:“有些事情不好说,来我们进去饮酒!”

很快的分宾主落座。

似乎觉得无聊,直接在芈文耳朵说了几句,芈文到了床榻上。

赵政直接躺下,头枕在美人的膝盖上,闭上眼睛在享受着,说着一些烦心事:“夫人呀,我遇到一件事情,准确来说是赔本的买卖。做这样的事情,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亏本的!”

芈文好奇道:“那是什么事情?”

赵政笑道:“过去的时刻,我还不觉得,觉得只要战争打胜了,就是赚了;战争打输了,就是亏本了。可直到现在才知道,即便秦军百战百胜,最后依旧是输!”

芈文笑道:“大王,那能不打仗吗?”

赵政笑道:“不能,因为大家都想打,即便我是秦王也无法阻止!”

芈文说道:“既然如此,大王为何不顺其自然!”

赵政叹息道:“只是寡人不甘心!”

芈文说道:“大王呀,不要多想,还是多听听歌舞吧!”

赵政说道:“好!”

很快的歌女上来了,一个身躯曼妙,然后开始尽情的舞蹈着。

赵政却是闭上眼睛,陷入沉思当中。

思维在不断扩散着,在想着破解困境之法。

穿越者的记忆,在不断回放着。

那个穿越者,有着华夏未来两千年的记忆,这些记忆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不断回忆当中,寻找着一些答案。

可渐渐的锁定了一个存在感很低的王朝,东汉。

在历朝历代当中,很多朝代的军队都是很多,明朝有二百万军队,北宋有一百八十万军队,唐朝也有百万大军,清朝有一百二十万军队。

不管这些军队能打不能打,可至少军队数量很多。

可东汉是例外,东汉军队最多的时刻,也只是三十万而已,中央的禁军也只是五万而已。

毫无疑问,东汉的军队数量最少。

可东汉军队的数量少,并不代表战斗力差,反而在历史上顶级的。

窦宪大破匈奴,勒石燕然,可不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差。

西域都护府只是几千人,却是压着西域十几万军队,服服帖帖。

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救回26名孤军。

汉武帝打匈奴,打得国库空虚,民众怨声载道,造反不断。可东汉打北匈奴,打鲜卑,打羌族等,战斗打了不少,可国库损耗也不大。

东汉军事的成功,这是精兵的战略。

“哈哈!”

想着这些,赵政笑了起来。

芈文笑道:“大王,想到了什么?”

赵政笑道:“寡人有了答案,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寡人有了答案……”

芈文笑着,有些不理解。

可赵政挥挥手,舞女陆续的退下。

赵政站起来,穿上鞋子,笑着说道:“寡人已经有了答案!”

……

马车在响动着,四周的护卫守护在旁边,大约有三千人之多。

吕不韦端坐在马车之上,打开帘子看着窗外,此刻正是秋收的季节,民众正是忙碌的时刻。

他却是轻松下来。

他年纪越来越大,体力上越发的不如人,每天只是处理一些大事情,很多的小事情开始退让给昌平君、王绾、李斯等人,他也开始进入半退休当中。

从丞相的位置上,突然退下去不可能,可能会引发朝廷局势的不稳定。

为了朝廷的稳定,他只能是一步步的让出政务,一步步的让出一些权力,让给小辈们接替,而他需要的只是把关。

在出现问题的时刻,及时的提醒。

此刻,他要前往洛阳。

不久前的那次合纵,也是最后一次合纵,接下来敌人很难打到洛阳,洛阳会进入太平时期。

洛阳学宫,也要加快建设当中

在秦王政的命令当中,他要去洛阳做好三个事情。

第一,在洛阳建立洛阳学宫,招揽天下所有的英才。

秦国想要大一统,不能只是兵戈上征服敌人,还要在文化上,在辩驳上,让各国的士人心服口服。

第二,在洛阳汇聚百家之英才,编写《秦礼》。

昔日,周公旦编写了《周礼》,成为八百年周朝的行为准则,也形成了周礼。大秦快要建立,建立庞大的功绩,难道还继续沿用周朝的礼仪吗?根本不行,也是不可能的,而是要新的礼仪。

这些新的礼仪,名为《秦礼》。

秦礼,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礼法诸制,算是大秦未来的施展纲领,未来做事情的原则。

对于大秦极为重要。

同样,秦礼不能是大秦闭门写作,然后颁布出来,这样不好,很不好。

而应该向天下的士人寻求意见,邀请百家的名人汇聚在洛阳,汇聚百家的精华,百家的智慧,书写成秦礼。

至于书写的时刻,该如何选择,该如何汲取,这是秦王政和吕不韦要思考的事情。

不论如何书写,可至少要给一个舞台,让众人吵吵闹闹的舞台。

大家吵闹当中,未必能得出真知,却是给了宣泄的舞台,给了发泄情绪的机会。不论在谈论的时刻,言辞多么激烈,多么的偏激,多么的不合理,可发泄情绪后,心情也稳定了。

也不会反对大秦了!

正所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骂人。

莫要看某些人吗骂骂咧咧,可其实问题不大。

可就怕某些人憋着不骂,反而憋着心里面,反而会闹腾出大事情。

第三,筹建洛阳图书馆。

在洛阳汇聚名流,不断将各家的书籍编修,整理,印刷等,存放在书库当中。

这些事情,只能在洛阳进行,而不能在咸阳。

咸阳是大秦的中心,就是耕战为主,不能操心其他事情,免得民众心思乱了。若是引导百家进入咸阳,彼此吵吵闹闹,会让秦国动乱起来,下面混乱不堪当中。可在洛阳,百家再为闹腾,也无法翻天。

说白了,洛阳就是试验区,就是经济特区,思想特区。

成功了最好,失败了也损失不大,还能汲取教训。

马车在前进着,离开咸阳,到了函谷关,到了洛阳城。

马车没有进入洛阳,而是到了学宫之地。

此学宫还未建设而成,还在施工当中,在施工当中没有用巨大的木材当组织,房梁,而是用着钢铁浇筑而成的柱子。

至于为何用钢铁柱子,而不是用巨木,主要是为了省钱。

很多大型的木材,需要到大山当中进行开采,有时还要借助河流,还要建造堤坝蓄水,建立方塘,逐级下放大木运至大河,不仅是路程漫长,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干脆直接用建筑成钢铁柱子,这样不仅是节省人力,还节省成本。

曾经有人建议,直接用洛阳的王宫,用来当学宫。

赵政拒绝了,要嘛不修建,修建就是修的大而威严,大的气派,抠抠搜搜算什么。

洛阳学宫在高度上,在庄严上,在肃穆上,在威严上,要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咸阳宫。

“拜见丞相!”

秦吏上前道。

吕不韦问道:“工程进度如何了?”

秦吏说道:“只是修建好地基,只是修好书库而已,很多地区还在营建当中……”

说着,开始介绍着工程进度。

吕不韦点头着,感觉进度有些慢了。

可这些事情,却是快不了。

稍后离开这里,回到府邸当中。

府邸外面看起来并不奢华,里面却是颇为巨大,诸多的门客也是随着他,进入府邸当中。

吩咐之下,门客纷纷离去,前往六国邀请着一些名人进入洛阳。

……

六国在合纵的时刻,齐国在修养生息。

此刻,稷下学宫当中,一群博士正在讲学

稷下学宫的兴起,源于齐国重商。

商业的繁荣形成了齐人‘宽缓阔达’、‘足智’、‘好议论’的特点,而田氏代姜后,如何论证田氏代姜的合法性,于是成为稷下学宫夫子讨论的问题,最后找到了五德始终说。

稷下学宫内,邹露正对着一群学生,讲述着自己的五行学说,讲述着一些似乎而非的东西。

“凡是圣王要兴起,上天必显示出征兆。黄帝时代,上天显现出大蚯蚓大蝼蛄。黄帝说:“这表现土气旺盛。”土气旺盛,所以黄帝时的服色崇尚黄色,做事情取法土的颜色。这是黄帝得到土德。

到了夏禹的时侯,上天显现出草木秋冬时节不凋零的景像。夏禹说:“这表明木气旺盛。”木气旺盛,所以夏朝的服色崇尚青色,做事情取法木的颜色。这是夏朝得到木德。

到了汤的时候,上天先显现水中出现刀剑的事。商汤说:“这表明金气旺盛。”金气旺盛,所以商朝的服色崇尚白色,做事情取法垒的颜色。这是殷商得到金德。

到周文王的时候,上天先显现由火幻化的红色乌鸦衔着丹书停在周的社庙上。周文王说:“这表明火气旺盛。”火气旺盛,所以周朝的服色崇尚红色,做事情取法火的颤色。这是周朝得到火德!”

“代替土的必然是木,代替木的必然是金,代替金的必然是火,代替火的必然是水!”

“新的圣王必然是承载水德,所以新的王朝的服色应该崇尚黑色,做事情应该取法水的颜色。如果水气到来,却不知气数变化,从而取法于水,那么,气数必将转移到土上去。”

一个学生问道:“敢问夫子,周人亡矣,代周而得天下者,秦乎?楚乎?齐乎,赵乎?秦人,于天下之西,西地属金,故秦人得金气,祭白帝,其色尚白。楚人,居天下之南,南属火,故楚人得火气,祭炎帝,其色尚白。赵国处天下之北,北地属水,祭颛顼,其色尚黑,得水气。”

“可赵国的天命吗?”

若是长平之战前,赵国还能说得水德,承载天命。

可现在傻子也知道,赵国没有天命!

邹露说道:“赵国本来有天命,在长平之战当破秦军,并天下,成就圣王伟业。可在邯郸,却是诞生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承载水德之命。等到九岁的时刻,回到咸阳城,十三岁成为秦王,天命也是转移到秦国,此为秦王政!”

……

pS: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龙袍不仅仅只有黄色,黑色、白色、红色等龙袍也有很多,主要是受到五德始终说影响。

所以大家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认为龙袍理所当然就该是黄色。

概括而言,秦始皇穿这黑色龙袍,刘邦也是黑色龙袍,汉文帝黄色龙袍,王莽黄色龙袍,刘秀红色龙袍。

曹丕穿黄色龙袍,刘备红色龙袍,孙群青色龙袍。

隋文帝红色龙袍,李二黄色龙袍。

宋朝皇帝红色龙袍,明朝皇帝,清朝皇帝皆是黄色龙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