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未老先衰
第285章 未老先衰(求订阅)
蒙恬的心态很是平和,因为他明白大王的心思。
大王对待自己人,分为两种态度,一种人给予丰厚的待遇,给予食邑,美人等等,这是要让你养老的迹象;一种是,给予严厉的考核,各种难度的任务,这是重用的迹象。
大王,是真的大方。
只要干得好,食邑可以给,封地可以给,钱财可以给。
可若是干得不好,可能依旧给一些,可却是要彻底边缘化。
蒙恬继续道:“一切照旧就可以了!”
农民说道:“将军,我知道了!”
很快的,农民处理好的一切。
在这个七口之家当中,一人一个房间不可能,也不现实。
往往是两个老人,还有弟弟,居住在正间中;接着,农民与妻子,大小儿子等,居住在西面的房间当中。
至于东北角的房间,扶苏和老大居住在一起。
天色刚刚变黑,就是开始睡觉。
睡觉很早的,大约在晚上八点多,就是开始上床睡觉
穷人家,买不起蜡烛,灯油也是价格昂贵,尽量节省为主。
况且,穷人家到了晚上也没有大事情。
扶苏也是睡下了,在旁边是农民的大儿子,名为赵海。
据说,这位农民也是公族出生,祖上与当今的秦王同宗同氏,只是漫长岁月后,彼此的血缘关系极为淡薄。
躺在床上,扶苏却睡不着觉,有些想妈妈。
……
咸阳宫当中,王后芈倩也是睡不着觉。
在床榻之上,秦王政与王后芈倩的战斗刚刚结束。
王后芈倩感知某人的心跳,不由的问道:“大王,我睡不着觉。扶苏到了外面,会不会想家?”
赵政说道:“会想家,一定会想家。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一块宝,没妈的孩子是一根草。扶苏还小,岂能不想家!”
王后芈倩说道:“妾身,明天就去看扶苏!”
赵政说道:“不好,慈母有败家儿子。王后呀,你也不想扶苏成为一个败家子,成为一个无能之辈吧?”
王后芈倩又是担忧道:“扶苏,在外面吃得好吗?”
赵政说道:“绝对吃不好。很多平民家庭,一年吃不上几回肉,也只有在大年的时刻,可以吃上一顿好的。扶苏在那个农民家居住,想要锦衣玉食,这是不可能了。平常的时刻,就是吃着麦饭。”
“麦饭是穷人的饭,在蒸煮的麦子当中,会添加野菜,槐花,苜蓿,榆钱,楮絮等等等,味道不好吃,可胜在抗饿。事实上也是如此,越是难以消化的东西,也是抗饿。越是容易消化的东西,越是不抗饿!”
王后芈倩说道:“为何不把麦子磨成麦粉,蒸煮成面条,或是制造成馒头!”
赵政笑道:“把麦子磨成麦粉,需要花费牛马的力道,再次一点也需要农民亲自推动,这需要消耗大力气。可很多民众到了地里面干活,一天下来,早就累的双腿发抖,还有时间把麦子磨成面粉?”
“享受美好食物,享受精致的生活,在乎食物的口味,营养等,这是上层权贵才会理会的事情。普通的民众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是想着吃饱不饿而已。况且,制造出的面条,容易消化,饱腹感差,地里面干活一会就是肚子饿了;可吃着麦饭,不容易消化,却是能增加饱腹感,很久才能肚子饿!”
“扶苏,以后的日子,就是麦饭为主,还有一些粟米,荞麦等,还会有木粟,稻米等,可能会添加一些肉类,可能有一些蔬菜,可想要享受精致生活,却是不可能了!”
王后芈倩道:“大王,扶苏能吃好吗?会不会变瘦!”
赵政说道:“变瘦不会,倒是会变黑。男子汉大丈夫,长得那么白,如龙阳君一般,又是有什么意思!黑一点,高一点,挺好的!”
芈倩说道:“若是有刺客,扶苏可能遭遇不测!!”
赵政笑道:“有黑冰台保护,不会出现大问题。那是我的儿子,寡人只是让扶苏去吃苦,而不是去受罪。况且,那个农民在前线参军作战,爵位是公士,有百亩耕地,在大秦已经凌驾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群。”
按照阶级成分,那个农民也是中农阶层。又是有蒙恬交给的伙食费,扶苏无法享受锦衣玉食,也能过上小康生活。
农民也分为阶层,最低的雇农,贫农,中农,富农,还有小地主。雇
农,没有自己的耕地,或是有自己的少量耕地,根本不足以自给自足,需要租种他人的耕地,或是为他人种地。
贫农,自己有耕地,可耕地数量勉强能满足温饱,缴纳朝廷的赋税,每年不会有太大的结余,甚至可能欠债,随时可以陷入雇农的状态!
中农,有自己的百亩耕地,每年在解决自身温饱,在缴纳朝廷赋税后,还能吃上几回肉,还能有多余的钱财购买其他的东西。
已经可以过上小康生活。
扶苏到了中农家过日子,并不会太苦。
芈倩说道:“妾身,何时可以去看扶苏?”
赵政说道:“半年一次吧!”
芈倩说道:“能不能三个月一次!”
赵政说道:“好吧!”
只能这样点头。
可芈倩却心中思索着,打算远远的看看扶苏。
偶尔,还给扶苏送一些食物。
……
在农村当中,扶苏暂时居住下来。
开始的时刻,显得格格不入。
在这里的一切,很是不适应。
有些想着父亲,有些想着妈妈,还想着家中的那些美食。
只可惜,现在一切都没有了。
曾经,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现在看来却是珍贵至极。
在迷迷糊糊当中,扶苏醒来。
旁边的赵海已经开始起床,扶苏也是迷迷糊糊的醒来,有些瞌睡,可还是鼓动勇气开始起床。没有侍女帮助穿衣服,扶苏就自己穿着衣服。
歪歪扭扭的穿着衣服,赵海笑着上前,为扶苏穿着衣服。
昨夜的时刻,父亲已经叮嘱过了。
这位是小贵人,出生富贵,很多东西皆是不懂,要适当的办成一下。
起床之后,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男人们开始道外面去砍柴,妇人们开始生火做饭,就连小孩子也是忙着拿起扫把开始打扫着院子,还有为切着猪草,照料马料,或是其他事情等等。唯有扶苏显得很是多余,手足无措。
扶苏也是拿着扫把,开始打扫卫生。
很快的,饭食熟透了。
每天吃两顿饭,上午八点多为早食,也是大食,这一顿饭要吃得多,要吃的饱饱的,这样下地干活,才有力气;
下午吃饭的时刻,名为晚食,食物可适量少一些,毕竟晚上睡觉为主。
早上的食物,就是粟米蒸熟后,里面有一些野菜,还有其他的瓜果之类的,很是黏稠。
还有少量的猪肉,放在里面。
然后开吃起来。
成年劳动力,多吃一点;小孩子少吃一点。
扶苏只是吃了半碗,就是吃不下了。
赵海说道:“扶苏,多吃一点。不如上午会饿肚子!”
扶苏说道:“我吃不下了!”
收拾完一切后,两个男丁开始拿着锄头,到了耕地当中,进行锄草。
至于妇人们,开始摘取桑叶,进行养蚕;或是收拾麻,编制衣服。
这是一个男耕女织的社会。
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制造的农具,还有其他生活用品等,多数能自己制造,自己消费;若是自己不行的,也能在村里面找到相应的人,为自己做好一切。
每个农村,都是一个相对封闭,又是相对循环的经济模式。
还会有一些货郎行走着,行走在各个村子当中,出卖着一些小商品。
“小贵人,还是不要下地了!”
农民说道:“小海呀,你照料小贵人,采摘桑叶就可以了!”
就这样,扶苏没有下地。
而是在家中,开始采摘桑叶。
在簸箕当中,有着满满的桑叶,然后根据着桑叶的新鲜程度,开始喂养蚕宝宝。
扶苏好奇的询问着。
赵海仔细的说着。
上午的时刻,赵海牵着牛出去放牛,牛要吃草料。
扶苏骑在牛背上,晃悠悠的前进。
老牛很是听话,乖巧。
等到中午的时刻,牵着牛归来。
收拾在课本,还有石板,石笔等,放在扁形篮子当中。
开始去上学。
在大秦也只有咸阳的附近,很多的小村子实行义务教育。
孩童们,往往是上午帮助爸妈干活,下午的时刻去上学,半农半读。
对于很多农村家庭而言,七八岁的孩子已经算是劳动力,已经可以干部分的农活了。全天上学不可能,也不现实,顶多是半天上学。即便是半天上学,还有很多孩童,无法前来上学。
小学的课本很是简单,语文课、算术课、历史课、地理课、军事课。
五本书籍,需要五年读完。
课本是免费的,朝廷免费发给每个孩子。
书写,没有笔墨纸砚,穷人也没钱买那些东西。
主要是石板,石笔为主。
设立在村里面的西北角,步行只需要十分钟不到。
校舍,是村民们搭建的茅草屋,在里面有桌椅板凳,学生们到齐之后,老师敲击小钟,宣布开始上课。
大秦的经济不足,钱财不够,老师数量不足,在大秦全境实行义务教育,没有一丝可能;就是在关中地区,实行义务教育也是成本很高。
现阶段,也只是在咸阳附近,实行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意味着成本很高,还需要强制性。
不能强制普通的孩童,只能强制老师了。
老师,来自咸阳学宫的师范生。
想要发展教育,率先要发展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成本很低,可回报率却是很高。这些乡村的教师,本质上也是秦吏。
每年需要教育出相应的学生,学生毕业率越高,会获得相应的钱财奖励,甚至是爵位。同样,老师若是完不成相应的指标,也是会受到严惩的。
老师放开课本,开始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纷纷到了老师面前开始背诵。
有的孩童在家里面背诵的很好,可面对老师的时刻,就是磕磕巴巴,说话不利索,或是干脆背着背着,就是忘记下面的内容了。
背诵的很好,老师会给予奖励,给予一块肉干,一个糖人,或是其他的小玩具;若是背诵的不好,老师会拿着戒尺,在学生的左手掌打三下到十下不等,作为告诫。
小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识字,背诵,背写。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好,死记硬背为主,很多东西记的牢牢的,现在理解不了不要紧,长大了自然会理解的。
检查背诵之后,老师学生们神态不一,表情各异。
扶苏也仔细的听着,只是感觉无聊。
有些课程,他已经学过了。
学习的内容很简单,识字,背诵,背写。
老师开始教学,老师念一遍,学生们跟着念一遍,不断的念着,背着,加强着记忆。
在背诵一段时间后,开始学写字。
两个时辰后,等到天色昏暗,陆续开始回家。
又是到了晚上,晚饭吃的很少,可以节约粮食。
吃完饭后,大致了活动了一会,就是开始睡觉,又是一天过去了。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时间在流逝,扶苏渐渐变得适应起来。
不只是公子扶苏送到农村,就连公子高也是送到一个公士家中。
接受着,底层民众的再教育。
至于扶苏、公子高等,这两人最后成龙,还是成蛇。
赵政一点也不担心,大号炼废了,那就选择小号。
他有二十多个儿子,前面两个失败了,那就从其他人当中选择,总是能找到适合的一个。
……
邯郸城,今天的冬天来的有些早。
仅仅是九月份,就是寒风阵阵,很是寒冷的样子。
秦国也好,赵国也好,皆是陷入气候异常当中。
此刻,王城当中。
赵王在咳嗽着,似乎病入膏肓的样子。
似乎,命不久矣的样子。
“寡人快要不行了!”
赵王叹息道,眼中闪过不甘之色。
他仅仅是三十九岁,还不到五十岁,可头上已经有了白发,已经是垂垂老矣,好似五十岁的老头子一般。
赵国内部繁杂的政务,外部秦国的入侵,让他操心不已,焦虑不断,未老却是先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