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家祖朱重八 > 第181章 抓住七寸

第181章 抓住七寸

伴随着丝丝血腥,朱允熥很快开了口。

“叶舞二县,由南阳官仓赈济,现我已在东城门搭起了灾棚,凡南召百姓均可去吃。”

“南召属于我大明所治,赈济标准和叶舞二县相同,有不同意见亦或者其他需求,找衙役和军卒,他们不能解决你们的问题,自有律法惩戒于他们。”

“谁若故意挑事,制造混乱,破坏赈灾大局,新账老账一块算,别指望我能再网开一面了。”

南召的受灾情况,和叶舞二县情况等同。

粮价攀升,也会有很多人吃不起饭。

这次的暴乱,是被人蛊惑所致,不能因此就断了赈济。

温饱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饭都吃不饱了,还指望他们做顺民。

当然,赈济赈济,只限温饱。

肯定不能像朱允炆那样,把一个赈济弄得比平常人家吃的都好。

官府有白给的,谁还会吃自个儿的。

本来不需赈济的,也都过来了。

一来而去,不仅是南召百姓,其他受灾不重地方的人也过来。

每天吃了又拿,拿了又吃,有座粮山也扛不住。

“另外,你们借与官府的粮,即日起将以南阳官仓的粮做归还,还保留借条的拿着借条领,没有借条的登记之后,由官府审查之后归还。”

有借条的给,没借条的也给,谁能知道有没有人故意来浑水摸鱼。

听到这里,有人欢喜,有人忧愁。

保留了借条的,欣喜于马上能拿到粮。

没保存借条的,捶胸顿足后悔不已。

谁又能想到,官府借了粮还真要归还。

就在此时,一衙役站了出来。

“殿下,小人有账。”

朱允熥扭头一瞧,王祥庆站在不远处。

“借粮的时候,是小人和齐先生一块儿去的,齐先生让小人做了账,小人留了一本。”

齐泰行事迂腐,激起了民愤,但从始至终倒的确没有抢粮的心思。

留下账目,以备将来偿还,并不足为奇。

“哦,太好了。”

“那你就协助虎威营,把借了农户的粮一粒不差的全都还回去。”

听没了借条的也能还,那些毁了借条的农户,这下才终由阴转晴。

之后,农户纷纷散去,静等官军还粮。

真正需要赈济,亦或者想要占便宜的,全都跑去了东城门的灾棚。

瞧着又黑又粗的馒头,以及飘着些叶子的野菜汤,灾民们大眼瞪小眼,全都发懵了。

“来啊,快来。”

“在我们叶县,抢着吃还吃不到,三皇孙偏袒于你们,让你们管够,你们该知足了。”

“在我们舞阳不也是这样,我说你们到底吃还是不吃,这可是三皇孙为你们另加的小灶。”

灾棚下面,有几个汉子手握着大勺,随时准备派饭。

几人都是从叶县和舞阳挑选出来,表现都算是最好的。

让他们过来,是为了起带头作用。

旨在告诉南召那些人,给他们的待遇和叶舞二县相同。

叶舞二县都能接受,他们要再有啥不满,那纯粹是他们自己的原因了。

瞅瞅不咋下口的馒头,又瞅了瞅灾棚外面,挎着军刀的虎威营军卒。

之后,再回想一下县衙外面,被砍掉脑袋的五个倒霉鬼。

再有啥不满,也很快烟消云散了。

一顿上等的白面才值多少钱,要是因此丢掉了脑袋,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没用多久,不少寻到灾棚前的人,全都纷纷散去。

朱允熥早就有令,凡属南召百姓,全都可以无偿食用。

谁来谁走,是他们的自由,官府绝不干涉。

因而,不过片刻功夫,灾棚前便只剩寥寥数人了。

几天时间,朱允炆提供的灾饭实在是太好了,很多人嘴巴养刁,肚里还有食,对这些东西还瞧不上眼,留下的人少不奇怪。

“来,给你们!”

守着灾棚,等着派饭的汉子,掐了几个馍递给了留下的灾民。

“三皇孙惦记我们,未经朝廷旨意,便私自开仓放粮,是顶着被朝廷惩处的压力的。”

“但凡有良心的就该念着三皇孙的好,受了三皇孙的恩,再嫌好道赖还是人吗?”

只为填饱肚子,能吃就行,的确没那么多要求。

留下的灾民,基本都是冲着这个来的,对这一观点自然并不反对。

之后的过程,还算顺利。

预备的馍和野菜汤,差不多正好够用。

除这些外,崔和生还遣派出衙役,正对暴乱之后的街道进行修整。

该扔的扔,该修的修。

不然,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人上了街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

而与此同时,南召县衙外面。

被崔和生请来的富商,在灾民散去之后,又被朱允熥留了下来。

之前被砍掉的五人,已被衙役拖走。

剩下干涸的血迹,也有衙役在清洗。

有富商一个劲儿擦着额头上的汗水,不知是被吓的,还只是因热的。

“几位都是南召人,暴民变乱几位多多少少有些损失,而造成这一结果,也是因官府处置不当,才给了那些心怀叵测之人机会。”

“把几位留下,是想问问几位在这次暴乱中损失几何,看看官府能否对几位的损失中做些补偿。”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几位别不好意思说,只要不是暴民的授意之人,损失肯定是会有的。”

“仇富仇官人之常情,没有了规章制度的约束,那些暴民不可能只冲击官府,而不对几位这些颇有身家者动手。”

这些富商胆敢蛊惑暴民暴乱,就得做好出血的准备。

这么大的事情,若啥都不说了,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

朱允熥话落,几人低着头,谁都不敢多说。

让他们报损失,可绝不是他们报多少,就赔偿他们多少的,肯定要对此详查。

因而,肯定没办法造假。

没办法造假,而朱允熥又摆出理由,凡是没有损失的,必会与蛊惑暴民有关。

就这理由,天衣无缝,根本挑不出毛病。

就这位皇孙的处置之法,可比之前那位狠多了。

那位至始至终,就和你讲大道理。

什么捐了粮,就是圣人,日后必将青史留名什么的。

他们就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能赚些钱财比一般人过的好就行了,哪想过当啥圣人。

而这位,看似宽空大量,实则拽着你七寸,不主动说让你捐粮,而你却又不得不捐。

“承蒙三皇孙惦念,损失是有,但小人是南召乡民,理应和南召共进退,南召蝗灾,百姓暴乱,全因天灾所致。”

“百姓无粮可食活不下去,小人虽没家财万贯,却也还不至于饿死,岂能再和百姓争利,让官府补偿损失。”

“小人家财不广,也还有所结余,愿拿出十石面粉,协助于朝廷赈灾。”

十石面粉,差不多两千斤,能供两千人一天的口粮了。

对县里的普通富商来说,并不算太少。

“东家高义。”

朱允熥拱拱手,表示了肯定。

一瞧有门,其余之人纷纷效彷。

十石还能勉强接受。

要不主动认领,一旦被官府强制,再加上一个蛊惑暴民变乱,就不是几石粮食的事情,怕还得家破人亡。

三言两语,完成了朱允炆绞尽脑汁都没办到的事情。

有十石以上,有十石以下,全部加起来都快有上百石之多了。

“我替南召百姓多谢各位东家了。”

朱允熥微微一笑,拱了拱手。

“我留下各位,还有个事要说。”

才说了一句,几位富商便变了脸。

他们粮已经捐了,还想咋样?

“粮价飞涨,与蝗灾有关外,也与粮食短缺有关,我找两淮商会送了批粮过来。”

“几位是本地富商,清楚本地的商道,两淮商会的粮要想卖的开,还得几位的支持。”

“几位大可放心,我也知道两淮的粮价压低,于本地粮商损害极大,凡进南召的粮,皆以市价售卖,不得攀升,也不得压价。”

话听明白,富商懵了。

难道朱允熥把他们留下,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平抑粮价而来?

官府动用一切手段,在大灾之后平抑物价,这都是正常操作。

调粮食发于市场,他们根本阻碍不了。

既然如此,他们之前的捐献,岂不白白浪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