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红楼贾兰:今晚省亲,要不要逃? > 第二八八回 百年疑团 郑家迷踪

第二八八回 百年疑团 郑家迷踪

既然决定开始南洋贸易,那郑家的去向自然就成了贾兰的一块心病。

在贾兰原来的世界线里,为了策应形势危急的永历朝廷,郑成功亲率主力舟师,号称十万,乘战船北上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江战役。

郑成功意气风发,他判断清军主力集中在西南追击永历朝廷,自己从旁侧击定能收复南都,扩大以自己为首的东南抗清基地。

根据西班牙传教士利胜的记载:“他(郑成功)带领着一支由三千艘全副武装的战船组成的舰队,要夺取这座城市(江宁),并占领全省以及毗邻的南方省份,这些地方是全中国最为繁华富庶之地。”

然而这次本以为水到渠成的攻伐,却在江宁城下遭遇清军顽强阻击,甚至清军在兵力劣势的情形下仍然敢于秘密出城绕道郑军背后发动偷袭,导致郑军全线溃败。

也正是因为大江战役的失败,让郑成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陆战之短,为了寻找更合适的根据地,他将目光投向海峡对岸的夷洲,并在数年准备之后东渡海峡击败尼德兰人,夺取全岛。

但是在红楼世界里,郑家去向完全是一个谜。

这么一个庞大的势力,除了在南省与广南少数地方留下一些传说,半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诺大的郑家舰队就这样彻底消失在历史之中,哪怕在传言中郑家出没的南洋,也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踪。

见贾兰忽然问起郑成功的事,焦大脸上怔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略带老迈的声音说道:“国姓爷朱成功的大名,老朽当然听过,只可惜晚生了四十年,不能一睹当年英雄真容。”

【注】“郑成功”这个称呼其实是清廷的蔑称,因清廷不承认夷洲小朝廷,自然对于明朝赐予郑成功的朱姓也不承认。清代留下的各种文献均记载,郑成功本人一向自称“朱成功”“国姓成功”或者直接用本名“郑森”,后代或部下则尊称其“大木公”。

贾兰听完哈哈一笑:“焦大爷你就别乱想这些了,你若是早生四十年到今天都成人瑞了。”

老焦今年七十有余,早生四十年都过百岁了。

焦大两个眼睛一瞪,不服气道:“老头子吃喝拉撒样样可以,再活个几十年也行!”

“好好!”贾兰高举双手作投降状:“您老能吃能喝,保管肯定长命百岁!”

“这还差不多!”

“来,让我给你把把脉。”贾兰顺势伸出手,焦大哼了一声,把手伸出。

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沙场汉子尤甚。

一般沙场征战的汉子都带着一身暗伤,青壮年时尚未显现,四十以后逐渐会显露。

但这样的规律在焦大身上却使不通,老头子身体十分硬朗,很久之前贾兰医术小成之后就发现了,焦大身上并没那种伤及本源的暗伤。

可恨这老头一开始常常给贾兰秀伤疤,说自己如何如何杀透敌阵,如何血透重铠,结果都是些皮外伤。

不过以防万一,贾兰还是展开灵觉,用灵力稍稍疏通了一下老头子的经脉。

游历一年,虽然没有找到进阶的契机,但贾兰在灵力运用上明显比一年前圆润熟练了许多。

通过不断摸索,贾兰已然明白自己的灵力应该是偏柔和的方向,没有很强的攻击性,自己的灵力通过气场融入对方时,不但可以直观地了解对方的身体情况,还能调动灵力来疏通对方的经络。

之前游历的时候贾兰便是靠着这一手佯装成游历的医学世家子弟,避过了不少麻烦。

疏通过经脉后的焦大舒服地哼了一声,惊讶道:“兰哥儿你这一手推拿的手法越发精妙了,我感觉整个人年轻了十岁!”

“说回正事,焦大爷关于国姓爷后人的去向,你可曾知晓?”

焦大翻了个白眼,用关爱的目光望着贾兰:“方才都说了,老头子恨不得早生四十年一见国姓爷的英姿,既然晚了四十年,我能知道什么?

老头子我祖籍北地,年幼时跟着二代宁国公,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关外草原上,百年前的事情我哪知道?”

贾兰听了一想也对,毕竟是太过久远之前的事。

“不过……”焦大忽然话锋一转:“国姓爷的事迹我也从先代两位国公嘴里听来的,隐隐约约好像说过,国姓爷扬帆离开了。”

“离开了?”贾兰眉毛一下子立了起来,讶道。

“是啊,离开了。”

“然后呢,没了?”

焦大摊开双手:“当时我才刚刚进入府里担当国公爷的随从,具体的哪记得那么多?大约总归就是这样了,反正都是些陈年旧事,你打听来打听去的作甚?”

贾兰微微怔住,随后叹了一口气,打消掉念头:“算了,就像你说的都是些陈年旧事,想它作甚,还是再说说海贸之事。”

焦大强笑道:“老头子一生都没有看过海,兰哥儿你如果特意找我商量这事恐怕是没有找对人。”

贾兰看着焦大随意一笑:“没事,就当我自言自语,焦大爷你听听给我参详参详。”

感受到贾兰的信任,焦大内心一暖,笑口大开。

南洋海贸,明面上维持一支三到五条的商船队,用来贩卖瓷器茶叶等本土的事物足矣。

他真正想要涉足的,乃是东瀛贸易,将中土与南洋的产品运送到东瀛二国换取白银。

只是这当中有一个问题。

东瀛虽两国分治,可在对外贸易上还是沿袭过去的方式,西朝由于信仰关系开放了好几处港口与西洋人贸易,但仍需要提前准备官方颁下的朱印状。东朝在横滨开港,前去交易也需要奉行下发的奉书。

这两样贾兰都没有。

而且,从长远上说要持久地参与海外贸易,贾兰最好获得朝廷颁发的勘合,这东西贾兰也没有。

“说起勘合这东西……”听到这里,焦大忽然开口:“我记得这东西早年在王家手里,贾府初代两位国公镇守南省时也得过,后来因为禁海都交了,最后紫薇舍人薛家凭着皇商的身份从朝廷手里得了这勘合文书。”

“哦?”贾兰有些意外,薛家居然有勘合文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