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回家
吃完饭后,宋少莲拿出了账本给宋少波看,说:“我们第一个月赚了4000多,拿去开了第二个店;然后一店到现在大约每月赚八千左右,又给少华和你姐夫各买了摩托车,到现在账上有多点;二店真正营业也就三个月不到,账上有多。这样算起来我们总共赚了吧。”
宋少波说:“不错不错,这个效益不错,超出了我们预估的成绩了。那我们今年就分红四万元吧。留点钱在账上备用,年底员工出双粮当年终奖让大家都开心过年。”
大家都对这个安排没什么异议,宋少波又说:“今天我和哥哥商量过了,之前我让他放弃了买地建房的事情,现在我们赚到钱了可以重新再买了。我建议要买就买大一点的,买够120平方,起它五六层楼,一楼做铺面出租是肯定的,自己住顶楼,剩下的楼层隔成单间或者一房一厅用来出租。
这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从农村出来打工租房子的人会越来越多,房子不忧租不出去,那以后光是收租也可以保证家庭开支了。姐姐你和哥哥一样还是农村户口,我建议你们也一起买了把户口转出来,现在地价这么便宜买了肯定不亏,以前我们是没钱,现在又了这个钱就要学着怎么投资了。”
宋少莲看了看丈夫说:“这个想法听起来是很不错,我们现在租房子住就是一笔最大的开支,能买地建房然后收租肯定好啊,可是建房要一大笔钱哦,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呀!”
“现在没有,明年后年肯定够了,我们这两个店每个月赚一万多,一年就十几万足够建起一栋六层楼房了,两年建两栋不就搞定了吗?主要是老一辈的经验好,有钱不懂投资不要紧,买地买房肯定不会错的。”
说起这个是宋少波一辈子的痛啊,上一世不懂这些道理,有点钱就跟着熟悉的甲方投这个餐厅投那个酒吧的,错失了无数买房变富的机会,这一世一定要教会家人这个古老的投资智慧。
姐夫李志明说:“波仔说得对,我们也一起买地建房来住吧,以后能收租是很好的家庭保障。那波仔你不干脆也买一块地?我们三家以后都靠在一起也不错啊。”
“我以后肯定是在省城发展的,不会回来县城住,所以我就没必要买了,等有钱了在省城买房收租也一样,这个投资方法放在哪里都同样道理。”
第二天,姐弟几个就去卖地的国土局了解情况,看到果然还剩下一批大面积的地块没卖出,看来现在有钱买地建房的人还真不多。
于是就选了相邻的两块都是120平方的宅基地块,价钱也还没变都是100块一平方,马上又去银行取了钱回来办完了相关手续。
地买了以后,光有土地证还不能转户口的,必须要等房子建起来拿到房产证以后才可以办理入户手续。宋少莲也一样,李志明目前的户口是挂在单位集体户里的,所以她也不可能转入丈夫的户口本,只能等建好房取证以后。
明天就是年二十八,大家都要放假了,快餐店也会没什么生意,原定也是今天营业完就放假的。
宋少波选做快餐不做其它餐饮就是考虑到假期的问题,普通的餐厅越是放假越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营餐厅对一家人的生活影响太大。往往越是假日里越不能陪伴家人,开小店的甚至在假日里全家人都要去店里帮忙,过年过节都是没有休息的。
除非已经做成大型企业可以做撒手掌柜,否则连小孩子的成长都会深受影响。
他上一世认识很多做厨师的朋友,他们大部分长年漂泊在外,家里只有老婆带着小孩过日子,就像一个单亲家庭一样,孩子成长中长期缺乏了父亲角色,大部分小孩都有点问题儿童的倾向,没听过哪个不感慨自家小孩没教好的。
做快餐不一样,过年你想不放假都不行,甚至普通的大节日也可以放假,毕竟快餐主要是面向上班一族的,假期里订餐都少。
宋少华也几个月没有真正休息过了,虽然宋少波定的制度是每周休一天,可是毕竟自己刚创的事业,休息也放不下,反正目前单身汉一个,无牵无挂的休息也是睡觉而已。
现在店里上了轨道平常也没有多累,卖盒饭就是中午忙乱一阵,其它时间都很悠闲。
他每天下午都可以睡一觉的,早上也不需要早起,采购蔬菜都是姐夫负责,他九点钟才需要起床安逸的很,觉得弟弟做快餐的选择实在是太正确了。
年二十八,洗邋遢。
今天要赶回家帮忙做大扫除的。
兄弟俩采购了一大堆年货还有几条好烟几瓶好酒,大包小包的扎满了那辆五羊本田的车尾,好在宋少华的摩托车为了车货专门烧制了一个加长货架,否则还真装不完。姐姐一家也要回乡,只是回他们自己的村子,一家三口坐一辆摩托车更挤。
父母亲见到两个儿子驮着大包小包,威风地开着摩托车回来,都乐得合不拢嘴。
赶紧帮忙把年货都安置好,其实他们在家早就把两个儿子的房间搞干净了,床铺被褥也都洗干净晾晒过好几遍。
但是回家了,年二十八这天还是要做点工作的,这是广南乡下的老传统。
休息够了,宋少华翻出房间里久没使用的收录机,清洗一遍后放了一盒宝丽金的金曲合辑进去播放,然后两人就拿工具边跟着唱歌边清理屋前屋后沟渠里的杂草垃圾,好像这都成了每年过年前洗邋遢的仪式。
清理完房屋周边,接着又把很多平常用不上的桌椅板凳搬出门口清洗晾晒,这些东西堆放久了都有股霉味必须洗干净,过年期间来客人多地时候需要用的。
90年的时候,村子里出去打工的人还不算多,基本上是刚出社会的后生为主,不像后来基本上年轻的中年的都出外了,村里只剩下空巢老人。
现在和他们两兄弟差不多的同龄人大部分都出去了,过年回家就是童年小伙伴们的聚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