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苏氏诊所喜讯频传
转眼就是第二天,早晨路珍珍与苏玉琴早早就来到苏家诊所,又是里里外外收拾一遍,路珍珍小心翼翼地站上体重秤:“哇!!我居然掉了五斤肉!好大一团!玉琴姐,你真的给我刮瘦了!”
路珍珍高兴地抱着苏玉琴就不撒手。“哇哇!你看看我是不是很苗条?”
苏玉琴无奈地说:“你撒开我,一会把你瘦巴巴的姐姐抱窒息了。以后可不要这样对待患者,他们可受不了珍珍你火一样的热情,搞不好会出人命。”
路珍珍还是很激动:“啊!我自从出生就一直面对着体重上升,没有想过有一天还会面对体重下降!这可真是首次啊!我真是太高兴了!我想拥抱太阳!我想拥抱朝霞,我想拥抱桌子,我想拥抱椅子。。。。。。”
苏玉琴无奈地说:“你真的精力那么旺盛,我不介意你去村所外边,把苏氏诊所院子用扫帚扫上一遍,门口的小绿草都拔了,用洋井把水桶压满了。做完这些你若是还有精力,就把高处门框的灰擦了。”
路珍珍苦着脸:“玉琴姐,我怎么觉得你是在折磨我呢?”
苏玉琴调侃地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我是帮助你蜕变呢。别这样看我哈。而且,运动就会燃烧你体内的脂肪,让你更加的瘦。最好是忙的出汗,可以甩掉肥肉的速度加快。”
大门一响,进来一个男患者,五十多岁,苏玉琴看着他有点眼熟,却没有想起来他是谁。他拿着一个口袋装着好几斤黄灿灿的香蕉,还有两串紫葡萄。“请问,苏大夫上班了吗?”
苏玉琴说:“我就是大夫。”
患者:“我不是找你,我要找男的苏大夫。岁数大的。”
患者把手里的口袋一紧,唯恐让俩女助理分去他的礼物。苏玉琴看出来人家就是找老爸苏恒生的。
刚刚好苏恒生进屋。扑通一声,患者跪在地上,“苏大夫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呀!”
苏恒生的面色有点尴尬。这个患者五十出头,却跪在苏老爹的面前。苏恒生今年才47岁,还没有患者的年纪大,而且患者的头发都是花白的,看着凭空比苏恒生大了十岁还多。
有点让人受不起这一跪。苏恒生赶紧把患者扶起来:“老大哥,你今天感觉怎么样呀?昨天胸闷那么厉害,愁眉不展的,今天怎么笑的和弥勒佛似的?”
患者容光焕发地说:“我昨天其实来看病的时候,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让这个病折磨的我有点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苏大夫昨天给我开药,只花了5元多钱,拿着药,我这心里是将信将疑,不敢相信它能有什么治疗功效。昨晚上把药熬了,喝了一顿,还留了半碗,打算今天早晨喝。你们猜不到,今天早晨发生了什么?”
路珍珍猜道:“难道是你的胸口没有那个甲鱼了?”
患者一拍桌子,破旧的桌子摇晃了两下,苏玉琴想,该换桌子了。患者说:“正是如此!我万万没有想到,折磨我这么久的病,在早晨习惯地摸摸那条鼓起的甲鱼的时候,它平坦了,消失了!苏大夫你是神医啊!我在街上买下了水果,又找到来桃花村的车,坐着第一班客车就来了。千言万语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敬仰之情,以后我如果再遇到患者,一定会把他介绍给苏大夫看病。您医术这么好,应该去市医院当大夫,这个桃花村有点屈才了。”
苏恒生很淡然地说:“我不求名利,在大医院当大夫,实在是不自由。我只是闲云野鹤的性子,还有我们这桃花村空气好,处处春天桃花开,夏季秋季可以吃桃子,还有我的很多亲戚都在这个小村。我是不会离开桃花村的。找我看病的患者都说,我是桃花村的苏大夫,如果离开这里,哪里会有这个标志呢?”
患者有点不好意思,搓着手指说:“我就是特别激动,怕苏大夫的才华被埋没了,那样太可惜了。”
苏玉琴婉转地说:“谢谢大爷的好意,我父亲在桃花村,每天来看病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有本村的,有本市的,也有远道慕名而来的,还有开着车接我父亲去市里看病的患者。在桃花村村民的眼里,父亲也是他们安全的保证,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在生病时候找到大夫,也是本村村民的幸福。很高兴你的病好的这么快,以后没事也可以来我们桃花村转转。”
患者:“那好吧,我以后还会来看苏大夫,明天开始我就可以上班了。我都病休了很久,停薪留职,看病还要花钱,天天为自己愁,为亲人愁,终于又可以上班去了,不用给亲人添负担了。我在市里的第三中学当老师,这是我的电话,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就找我。”
患者恭恭敬敬递给苏恒生一张名片。上边有名字和电话号。
清晨,东方太阳带来了瑰丽的朝霞,村子里的烟囱飘着缕缕炊烟,空气中弥漫着轻纱似的薄雾。此时,村里的人也都出动了,三两个人,在朝着苏家诊所的方向走来。
远远的,苏玉琴看到慧英婶子熟悉的身影。嗯,看着走路的样子,今天就轻快了不少。
慧英婶子今天占了头一号。进屋就打着嗓门喊玉琴:“苏丫头,你昨天让我吃的逍遥丸,我吃了以后,昨晚上睡得可香了。看来你选药还是挺有一套的。”
苏玉琴调皮地问慧英婶子:“那婶子今天敢让我给你针灸膝盖吗?”
慧英婶子犹疑了一下:“这个么,这可不行,还是让你爸爸苏大夫针灸吧。我今天膝盖疼的差些了,你父亲针灸术很厉害,可不要失传,玉琴丫头你可得好好学习医术,我今天就小小地放权,让你拔针怎么样?”
苏玉琴笑嘻嘻地说:“好,我给慧英婶子拔针,感谢慧英婶子信任。我给你们烧开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