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 免税免役百官加俸 尊崇太子加封皇子
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胡皇后谥号中的含意,‘昭豫’就算了,‘齐天配圣’四字就是在明晃晃地强调胡皇后才是正配。
而‘贞’字就用得更妙了,‘贞’与‘真’同音。
以后大家每次提到胡皇后,都得称为贞皇后,这样一来就可以没完没了地恶心孙太后了。
至于为什么不用章皇后,朱祁钰也给出了解释:皇帝过继给胡皇后之后,要到西山居住三年,为胡皇后守陵,以表至诚之孝心。
三年之后,再考虑合葬与祔庙之事。
之所以这样做,朱祁钰有几个考量:一是,不能一下子做绝,让孙太后彻底无路可走,直接狗急跳墙。
孙太后争了大半辈子,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名分。你现在直接把章皇后的名号定了,孙太后不得疯了啊。那事情就一丝转寰的余地都没有了。
所以要先给她留个念想,然后再步步紧逼,一点一点收网,最终逼到上皇派起来造反。
二是也要给朝野上下一个接受的过程。不去逼迫文武百官立即在孙太后与胡皇后之间做一个非此即彼的抉择。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朱祁钰觉得按胡皇后本人的意愿,她未必那么喜欢和宣宗合葬;也未必那么乐意当什么章皇后。
胡皇后被废之后,为什么不去当尼姑,而是选择当道姑?
大明皇家的女人,明显还是信佛的人更多一些,比如孙太后、汪氏、钱氏、周氏。尤其是汪氏这种,已经尊佛尊到了过分的程度。
信佛与信道的,完全就是两路人。信佛的喜欢金碧辉煌,虚名攀比。信道的,则普遍喜欢清静恬淡、与世无争,徜徉山水、寄情自愉。
而且真心信佛的人,也更相信什么因果轮回。所以历史上的周氏,拼命阻止钱氏与英宗合葬,闹得极为不堪。
朱祁钰考虑着自己一家全是信奉道家的,都不大喜欢去凑那些热闹。由此推想,胡皇后在天有灵,也未必愿意去和伤害了自己一辈子的宣宗往一起凑。
所以就先这样吧,陵先不移、庙先不祔,也不去叫什么章皇后了。以后的事情,等着孙太后死了之后再说吧。
反正自己这位荒唐皇帝已经有很多创新了,如今再多一项创新也无所谓了。
果然,大臣们也无所谓。皇帝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大家也看出来了,二帝之争,一时半会也结束不了。
如今这些都是开胃小菜,等太上皇回到京城,皇帝生下嫡子,那时候才是真正的大戏登场。
朱祁钰见众人都不说话,便命王诚接着宣旨。第二道圣旨,景泰改元,大赦天下。
第三道圣旨,是再次确认了东吴郡王、西吴郡王的地位。并且正式宣布,彻底地释放建文旧臣。为铁铉、黄观、平安等人平反、赠官、追谥、立祠。
至此,在景泰皇帝手中,建文与永乐两朝的恩怨正式终结。
第四道圣旨,改南宫为皇太子宫,赐给朱见深居住。封皇次子为德王,皇三子为吉王。
宣到第四道圣旨,大臣们终于有了一些反应。皇帝肯善待太上皇的儿子,并且对太子予以尊崇优待,这是大臣们乐于看到的。
于是众人终于开始喊‘陛下圣明’了。
接下来,第五道圣旨,是为百官增加俸禄,以正统十四年百官的俸禄为基准,景泰前五年,每年涨两成。
景泰六年到十五年,每年涨一成。
也就是到景泰十五年,百官的俸禄要达到正统十四年的三倍。
而且朱祁钰承诺,自景泰元年开始,百官俸禄足额发放,只发白银、铜钱和禄米。
自己不做宣宗那样的缺德事,拿胡椒和苏木给百官抵发部分俸禄。
更不会像张居正那样缺德还带冒烟的,直接把所有的俸禄都折成胡椒和苏木,搞‘胡椒苏木折俸制’。竟到最后把礼部一个叫做童立本的官员给逼得上吊自杀了。
听到这道圣旨,百官放下了刚刚的不快,一起跪下山呼万岁。百官倒是非常想得开:过是过,功是功。别管皇帝行事怎么荒唐,但肯真金白银地给百官发钱,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紧接着,第六道圣旨,朱祁钰公布了景泰朝前三年的免税免徭役顺序:
为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对大明两京一十四省优免如下:
景泰元年,免除北直隶、山东、山西、陕西的一切赋税徭役。
景泰二年,免除广东、广西、湖广、云南、四川、贵州的赋税徭役。
景泰三年,免除南直隶、浙江、福建、河南、江西的赋税徭役。
景泰前三年,免除交趾一切朝贡。
在景泰朝的第一天,朱祁钰也不装了,直接提出了大明两京一十四省的说法。
然而出乎朱祁钰意料的是,没有大臣站出来反对这个提法。
自从胡濙和于谦被彻底赶走之后,已经没有人愿意再为了宣宗和三杨,与皇帝抬杠了。
宣宗和三杨就是放弃了交趾,这是事实。而交趾就是实打实的汉土,前汉书、后汉书上写的明明白白,根本就抵赖不了。
大明立国,以驱除鞑虏,恢复汉家衣冠作为正统性来源,是大汉之后得位最正的汉人王朝。
结果一个皇帝加三个奸臣,上去就丢了整整一个省的汉土,然后还来了一句:丢了就丢了吧,我无所谓。
真是搞笑,这简直就是把治国当成了儿戏。
然后大明在南方藩国中的权威和形象就崩塌了,不久之后麓川反叛。
麓川之战打了十年,为了支持明军主力作战,南方又被消耗到崩溃了,又是苗乱又是农民起义,一发不可收拾。
征麓川的大军还没回师,又有数万京营精锐被调到了东南平定农民起义。
结果北方兵力空虚,又导致了土木堡之变。
这就是宣宗和三杨给宣宗的两个儿子埋下的大雷。
这样奇葩的操作,无论如何也洗不干净。
这也是大部分臣子还偏向太上皇的原因:宣宗这个当爹的那是真坑,大明如今的一系列乱相,太上皇有责任,但全怪在他一个人身上,也确实是有失偏颇。
即使是朱祁钰,虽然从表面上,主要是在打压朱祁镇。但是从内心之中,还是对宣宗的鄙视更多一些。
交趾之事,还可以用宣宗胸无远略解释。但扶持瓦剌坐大,那就纯属是宣宗丝毫不为子孙考虑,故意坑人了。
而朱祁镇呢,纯粹就是因为菜。但朱祁镇为什么这么菜呢?则纯粹是源自于宣宗和孙氏两个人的一通瞎教。
由于朱祁钰要在景泰朝第一天确立下改革的基调,所以后面还有很多道圣旨要宣布。
如此一来,也就不留时间给百官发表意见了,朱祁钰又亲自宣读了第七道圣旨,为京师保卫战的功臣加官进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