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背刺
下人们对于这些其实有听到过这些个风言风语,甚至某些大嘴巴子在府上已经传得有鼻子有眼了,不过谁会没事在刘义符面前嚼这种舌头根子?
平时一些府里的无关紧要的八卦,他们会和刘义符分享,这个事情他们也是万万不敢。
小郎君对自己这些下人好,确实没错,一来,他年纪太小,二来,最重要也是现在不是小郎君当家做主,要是刘义符脑子一热,跑去问自家阿母了。
然后这些个风言风语借助张氏真的传到刘老大耳朵里,一个弄不好,所有人都要吃挂落,挨板子,再严重点就是逐出刘府。
能在庞大的刘府讨生活的,没人是傻子,就算是有傻子也混不下去,有些话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自己要有点数。
另外,东府待遇好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刘大少的府上,出了东府能不能找到相同优渥的工作都是其次,最大的问题是有没有人敢收刘裕赶出府的下人……答案是有,但是为了这点小事就去恶心刘裕,也犯不着。
自然,刘义符不知道的是,这件婚事刘裕亲自拍板的事情,起因就是刘义符在家太能闹腾,“恶名赫赫”,他倒是想直接给刘义符娶一个三媒六聘的大老婆,奈何找来找去没发现合适的人选。
当然,这其中考虑的人选,很大程度上刘裕看的就是对方的出身。
曾经和他起家的那些个兄弟关系是铁,同甘共苦,也都有权了,结亲家可谓是亲上加亲,但几乎都是和他一样的出身,说起底蕴比不上那些世家大族,最扯的是算来算去他这个算半个泥腿子的出身竟然是最好的……
是以,这帮兄弟家里就算有年龄合适的,长相也不错的,刘裕还是很不满意。
倒是后面无意间去袁家做客的时候,相中了左长史袁湛的女娃,一眼就觉得,这个女娃一定得是我儿媳妇。
然后刘裕就问了问袁湛,搞了一通后,发现只是他的庶女,一时间觉得有些可惜。
刘裕一开始想的是,要不指婚给那个自己不算太喜欢的三子刘义隆算了。
结果刘义隆的母亲跑来恶心自己的结发亡妻,心里没点碧树,刘裕直接学汉武帝,杀母存子把她给砍了,后面这婚事就没太多做考虑。
不过后面转念一想,干脆给自己大儿子当小也不戳,对方只是个庶女,也不一定非要作正室,加上刘义符这个小兔崽子一直在家不消停,把他的婚事先订下来再说,后面早点成婚于是就拍板了。
在出兵的前一天,刘裕和刘义符母亲张氏通了通气,让她找个时间带刘义符去袁家那边走走,毕竟是准亲家了,也顺便可以让两个小孩多多培养感情。
当然这些事情刘义符还不清楚,甚至自家三儿的母亲没了他都不知道,毕竟东府太大了,这件事发生的时间也不久,刘义隆住的地方的下人全被下了封口令,然后全部遣散出了建康。
刘裕走后,没过多久,就让人把刘义隆先暂时送到了刘道规家里,又有刻意在瞒,是以这件事还没传得沸沸扬扬,那段时间后,刘义符都没见到自己的三弟,至于能瞒多久,那也不好说。
这次北出伐燕,刘裕在行军途中刘裕直接考虑过继刘义隆给自己无子的弟弟刘道规,准备掉时候试探一下镇守荆州的这个弟弟,看他愿不愿意。
插一句嘴,袁家小姑娘的亲身母亲是叫王氏,本身王氏出身不是高门,有些姿色才被袁湛相中,袁湛也是个刻薄寡恩的主儿,生的女儿这么些年甚至都没见过一面,还是刘裕上次去做客的时候瞅到了,才让他知道有这么个女儿,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刘大跑到袁湛府上打秋风做客,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女娃,觉得长得不戳,于是就问袁湛,哎,老袁,那个女娃是谁长得还不错哦,那是谁家女娃?
结果袁湛来了句我也不知道,然后就把那个女娃叫过来问了问这娃的双亲,这才知道这特么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袁湛当时尴尬得脚趾都能抠出三室一厅了……
连说亲都没和自己儿子说,刘裕想的是小屁孩可能连结婚是啥意思都不知道,殊不知……
所以,鉴于这些狗屁倒灶的家庭伦理大剧的狗血背景,刘裕是更不可能和刘义符说……
然后就造成两眼一抹黑的刘义符心里还有些疑惑:陈郡袁氏嫁的虽说是庶女,但毕竟是作为高门,这么容易就嫁了?还是做小?
其实理清了里面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先不要说袁湛自己本身就在刘裕手下讨生活,有些事情不太好拒绝自家明公,而且老袁家嫁的又是个不受待见的庶女,是以,袁湛倒也没有过多的排斥。
难怪刘三支支吾吾地,顾左右而言他,看他那个怂样儿,张氏除了老生常谈的要看照顾好自己外,这婚事怕是老母也已经说了,这些东西也不好瞒自己的贴身小厮,早点通气给对方有点准备才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