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君山会武(三)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foncolor=rd>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当年梁元帝藏宝之后,为了防止人抢劫,在珠宝上涂了极厉害的毒药,这是解毒药方,郭伯伯、黄伯母去取宝藏之时,一定要多加注意。”杨过说完宝藏来历,又从怀中取出几页纸,递给了郭靖,上面尽是方志兴标明的藏宝所在、解毒方法、以及一些关于取宝的设想,用以作为参照。
郭靖、黄蓉听到藏宝上涂有毒药,心中吃了一惊,大觉不吉。但细细一想,却又觉得是应有之意。梁元帝费心搜刮宝物,自然不是为了给他人做嫁衣,在藏宝上有所防范也是应当。这毒药历经数百年仍有效用,当真可谓是天下奇毒,若要取宝,还需小心在意才是。
“方道长大仁大义,现宝藏而不自领,郭某愧受了!”郭靖听完叙述,躬身向杨过拜道。方志兴现这等宝藏却不自用,而是大大方方的送到了襄阳,当真可以说是高风亮节。这个宝藏中的财物若是用的好了,足以让郭靖手头宽裕许多,他从《武穆遗书》中得到的练兵之法,也终于能够派上用场了。等到练出精兵之后,即使襄阳城中的武林人士全部离开,也不会造成多大损失了。而其它方面的用途,更是数不胜数,方志兴这份礼物,实在可以说厚。即使以郭靖郭靖定力,也忍不住起身拜谢。
杨过知道郭靖这是在向师父拜谢,坦然受了这一礼,而后又向他回了一礼,说道:“师父说他得了这么多钱财也没多少用处,不如给郭伯伯为天下造福。还望郭伯伯物尽其用,为襄阳城、为天下人练出一支精兵,效法武穆,重整河山!”
郭靖拱手应是。虽未应答,神情却极为振奋。他这些年守卫襄阳,着实可以称得上是殚精竭虑。若非这几年蒙古内争不止,忽必烈的兵锋又转向吐蕃、大理。只怕襄阳城的形势还要险恶的多。如今乘着形势尚好,又有如此财力,他所做的一些规划,总算有条件得以实施了。
黄蓉见到郭靖表情,知道他心中所想,也是极为欣慰。她瞥了杨过一眼,说道:“过儿,听说你这次来。是为了华山论剑之事,不知你师徒是如何打算的?”她刚才没有在场,只是隐约知道了一点,对于其中详情,却不甚了了,如今向杨过问了出来。
杨过闻言又将方志兴有关华山论剑和君山会武的想法说了一遍,说道:“师父说要办如此大会,必须要好好绸缪才行,丐帮是天下第一大帮,八年前又举办过大胜关英雄会。若能出面襄助,那是再好不过。而且此事牵扯甚多,师父还希望伯父和伯母一起署名。联合起此次大会。”郭靖这些年来义守襄阳,在武林中的名望可以说不作第二人想,而黄蓉作为丐帮前帮主,又和郭靖一起守卫襄阳,武林中的名望也是不凡,若是二人和方志兴一起号召君山会武和华山论剑,必然会引起更大的轰动,让此事传遍天下。
不过郭靖、黄蓉听闻此言,却是没有回应。两人这些年来一直在襄阳城中。对于武林中的事并不上心,襄阳城中的事已经够他们忙的了。自然难以分心它顾。
杨过对此也没报多大希望,又知道此事非一时可决。眼见夜色已深,便先行退下,以待来日再议。
“靖哥哥,你说方兄弟要举办第三次华山论剑,又提出要在君山会武,到底是什么用意?”杨过离去之后,黄蓉向郭靖说道。
郭靖闻言回道:“过儿不是说了吗,方兄弟是自感武道艰难,欲与天下同道交流,堪破武学迷障。”
“那也不需要如此吧?方兄弟的武功数年前便不下于你,与爹爹、七公也相差无几,特别是剑法,更是出神入化。他想要和人交流更进一步,也不必去找哪些普通武林中人吧?这些人又哪里知道什么武道迷障,能够有什么见解。就连你我二人,对此也只是隐隐感觉罢了。”黄蓉叹了口气,说道。她的武功虽然不凡,却因为心思太杂,进境比较缓慢,又因为生孩子元气大损,这几年不过是恢复了以往实力而已。若非经常与郭靖交流,恐怕对此便毫无头绪了。这次方志兴为了让他们支持君山会武和华山论剑,不惜送上宝藏,解决襄阳城离开武林人士后的忧虑,可以说是耗费极大,让黄蓉直觉此事没有那么简单。但要说方志兴要借此成为收揽名望,成为天下第一人,那又何必邀请两人联合署名呢?而且两人和方志兴相交十多年,自然知道他不是在意虚名之人,否则也不会多年了一直声名不彰了。莫非真的只是为了见识百家武学、增长见闻破开武学迷障?黄蓉心中着实疑惑不已。
郭靖闻言摇了摇头,也不知方志兴到底为何如此大张旗鼓,不过他为人质朴,想不通便不再去想,转而向黄蓉问道:“那这次相借君山之事,要不要应下?”
“君山虽是丐帮总舵,其实却并没有多少要紧物事,借出去也没什么。而且即使我们不借,方兄弟也能另找地方,比如附近的铁掌峰等,条件也是不错。只是我听过儿刚才所说,是想要借用丐帮之人协助此次大会,如此一来,合全真教和丐帮之力,这次会武就不会出什么岔子了。他让过儿带来如此厚礼,摆明了是让我们拒绝不得,这次会武之事,我们避也避不过,还是主动应下更好。”黄蓉想了一下,说道。
郭靖点了点头,说道:“那事情就这样定了,明日我等和鲁帮主、梁长老、简长老商议一下,尽快给过儿答复,早早定下章程,免得出了乱子。”他虽然不是丐帮之人,但作为洪七公的弟子,又是当世大侠,自然在丐帮中颇有影响力。再加上黄蓉这个前任丐帮帮主,两人一旦决定,此事就多半不离十了。(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