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发兵清朝!
宋朝太祖位面。
“踏踏踏”
宫门缓缓打开,一道小小的身影,走了进来。
脚步声很轻,很轻。
正在看着直播界面的宋太祖,宋太宗两人,没有回头都猜到来人是谁,说道:
“昺儿,回去吧,就算要和天道拼一个死活,大宋也该由我们两个去拼。”
“是啊,我等走后,大宋交给你,最放心不过。”
宋少帝赵昺走到近前后,说道:
“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孙儿已经封印了绍兴三朝,日后惟有身怀大宋皇室血脉之人,得左右丞相认可,才能登上皇位,解开封印。”
“为了一个天道,连始皇帝都转世轮回了,不该半途而废。”
宋太祖赵匡胤诧异道:
“谁?秦始皇转世轮回了?昺儿,你是从何处得知这件事的?”
他原以为,在那般恐怖的因果之力下,秦始皇就算没死,也是身受重伤。
没想到竟直接转世轮回!这可是放弃了一身修为,法则啊。
宋少帝赵昺解释道:
“孙儿刚接到大宋锦衣卫来报,说是始皇帝一朝,天降异象,气运神龙哀鸣,大秦太子扶苏奉旨监国。”
“还有流言从宫内传出……便是说始皇帝转世轮回了。”
“此刻,许多诸子百家的修士,还有秦朝大臣们,都发了疯一般,在始皇帝一朝挖地三尺的搜寻着秦始皇的转世。”
宋太祖赵匡胤脸上露出奇怪的表情,沉吟道:
“大宋锦衣卫?还是安插在秦朝?昺儿,你老实说,我身边有没有你锦衣卫的探子?”
锦衣卫,那可是明朝的,想不到他这位孙儿,不声不响的,真就捣鼓出一个大宋锦衣卫来。
还将探子都安插在其他朝代……这手段,嗯,越来越老谋深算了。
大宋后继有人了!
宋太宗赵光义意味深长道:
“昺儿,让朕猜一猜,是不是还有一些流言蜚语,说始皇帝遭了天谴?”
“哼,果真是秦始皇一走,什么牛鬼蛇神,阿猫阿狗,都自己跳出来了。”
“当真以为修行世界的皇朝,是那么好推翻的?”
不用去打探,他都对那些诸子百家修士们的想法一清二楚,无非就是想趁此机会,窥视那帝位。
升级版的主少国疑而已。
……
清朝康熙位面。
“哈哈哈”
元世祖忽必烈畅快淋漓的大笑声,不绝于耳。
元武宗,清高宗弘历两人,也就差弹冠相庆了,说道:
“好好,好啊,秦始皇重伤垂死,还有隋炀帝也是连本体都差点陨落,再这样下去,看那些帝王还能不能继续这般嚣张!”
“没错,秦始皇和隋炀帝这两个昏君,实力在那些帝王中,也算名列前茅,我等就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清世宗胤禛却觉得并未有如此简单,忧愁万分道:
“弘历,不可大意,依照那些帝王的性子,恐怕会留下后手,来提防我等。”
清高宗弘历不以为然道:
“父皇,你啊,就是太深谋远虑了,还留下什么后手?光对付一个天道,他们底牌都用尽了。”
“这也真够愚蠢的,明明只要都离开洪荒,洪荒就会不复存在,还偏要逞一时之气。”
“等到朱重八也迎战天道,我大清的几个心腹大患,都会烟消云散了!”
清圣祖玄烨也是赞同清高宗的老法,指着直播界面,说道:
“快了,朱重八已经进入洪荒了,多半快去自寻死路了。”
清世宗胤禛看着周围四人,都等着坐收渔翁之利,不禁有些发愁。
按照他对那些帝王的了解,谁也不想当下一个被南下擒龙的那只【龙】。
哪怕是晋惠帝这痴呆皇帝,要真是以身犯险,也会留下后手,何况是雄才伟略的明太祖他们?
……
汉朝中平位面。
“呼”
一阵清风吹过,营帐内,烛火幽幽摇摆。
大周帝王武则天着一身龙袍,端坐在龙椅上,闭目沉思着。
一旁。
郭嘉,戏志才等一众大周的文武大臣们,都在用目光交流着。
良久。
郭嘉饮了一杯美酒,说道:
“陛下可是在发愁,要不要发兵秦朝?”
聊天群内,被废去皇位,流落异乡的帝王不在少数,如宋高宗,明英宗,元世祖,元武宗……
而自家陛下虽然是主动离开,却也算是没有根基之地。
孙坚见郭嘉说起此事,严肃道:
“陛下,依臣之见,大周当发兵!”
“始皇帝一朝被秦始皇治理的宛若人间仙境,如今秦始皇生死不明,还有内应投靠大周。”
“里应外合下,秦始皇一朝必是您的囊中之物!”
“若是陛下担忧名声……臣等愿背负……反正江东鼠辈之名,早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说到最后,孙坚想起那不孝子,还是颇有怨言。
那不孝子要是能像他,像策儿一样勇猛善战,就不会在史书上骂名累累。
白衣渡江,好生威风。
结果害的东吴和蜀汉自相残杀,两国都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那关羽的项上人头,就这般珍贵?!!
郭嘉摇了摇头,说道:
“文台,不可,不可。”
“如今早已经不是凡间厮杀,你莫小瞧了修士王朝的可怕之处。”
“再者,扶苏被始皇帝立为太子,还有秦惠文帝相助,秦朝哪怕群臣皆反……”
“但只要始皇帝一日没有陨落,他回归之日,就是战乱平定之时。”
这时。
武则天缓缓睁开眼瞳,一双美目中,带着几分决然,说道:
“朕意已决,发兵清朝!”
“那祖孙三人逍遥自在的日子过的太久,似乎真以为能稳坐钓鱼台。”
“至于秦朝,大周就不争了,奉孝,将胡亥捆绑起来,送往秦朝,送到扶苏面前。”
没错,之前亲自赶来投靠她大周的,就是大秦十八皇子,那位鼎鼎有名的秦二世胡亥。
只不过,在权衡利弊后,武则天并未选择发兵秦朝。
待话音落下,帐内文武大臣们纷纷起身,俯身道:
“末将领旨!”
“臣遵旨!”
在人群中,有不少人,诸如袁术,袁绍,孙坚……都面露迟疑之色。
只不过,直到大周将士们收拾妥当,出兵清朝时,都没有一个大臣出言劝谏。
在外漂泊的日子久了,能有个安身立命之所,也就将就一下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