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朕与诸君共死
李邦华和王家彦互相对视一眼,沉声喝道:“陛下如今已斩杀朝中佞臣,正一个个查抄佞臣府邸……我等相信,很快就会有粮草送到,尔等也不必再忍受饥寒之苦!”
只是,二人的一番话,却被嘈杂声彻底淹没。
无奈,李邦华只能让身后的亲兵们一起喊。
虽然声音够大了,但如今朝廷早已没了任何威信可言,岂是几句话就能让人信服?
吵闹声越来越大,甚至有绝望者,扬言要开城投降。
李邦华二人脸色十分难看,索性,他们都不是那些庸官,而是镇守一方,握有兵权的狠人,自然不会被这些场面吓到。
两人对视一眼,随后默契的抽出腰间的佩剑,事到如今,只有暴力镇压……
咚——
咚咚——
突然,战鼓声响彻天地。
彰义门上下突然一片寂静,所有人脸色一变,纷纷看向城外,!
只是,城外却一片安安静静。
倒是有一些闯军的哨兵也被这一阵战鼓声惊到了,驾着战马逃也似的远离城门口。
“这……这鼓声好像是内城传来的……”
“是……是陛下来了!”
就在所有人疑惑之际,李邦华和王家彦突然大喜过望,惊呼出声。
只见内外城的街道口,仪仗队的旗帜随风摇曳,锦衣卫策马在侧护卫,崇祯坐在龙撵之上,身后则是大批的御林军。
大明以红为尊,远远望去,犹如一团燎火之源,熊熊燃起,席卷而来。
原本还陷入绝望的军民百姓见状,除了震撼至于,精神也不由为之一震,那点恐惧感彻底消失了。
咚——
咚咚——
龙撵在前,战鼓在后,一路迤逦而来,等整支队伍彻底出现在外城内,身后那一车车的粮食映入眼帘,所有人再次震动。
呜呜呜呜——
滚滚号角响起,龙撵缓缓停下,王承恩扯着嗓子高喊:“陛下驾到,众臣行礼!”
“臣,李邦华(王家彦),率守城军士,拜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邦华和王家彦二人十分激动,率先从队列走出来,单膝跪地行礼。
守城的将士和百姓们都欣喜不已,随后呼啦啦一片,一起跪在地上,齐声高喊万岁。
崇祯被这数万臣民的高呼声震得一阵心颤,但却颇为享受,他不由瞥了一眼随车而行的周显,心里多了几分赞赏。
摆出如此阵仗,全是周显的主意。
本来他查抄完毕后,就急匆匆回宫召集禁卫军,组成了一支五千人队伍出宫,一是押运粮草,二是援兵。
周显却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冒着风险提醒:“您堂堂当今圣上,这般仓促出城,守城的军民看了,士气只会低落,更显我大明落寞之气象。”
于是乎,崇祯一番斟酌后,开始整顿禁军,配上清一色的仪仗队。
现在看来,周显说得没错,守城的军民士气大振,一个个眼里都有了光。
“朕自继承大统以来,虽勤勤恳恳十七载,却毫无功绩,中原天灾人祸不断,外有鞑虏扰边杀我百姓,内有百姓不甘贪官污吏欺压,沦为贼寇……”
崇祯一张嘴,就是罪己诏。
当然,今天的听众却不再是那些贪官污吏,祸国殃民之佞臣,说给那些人听,就如明月照沟渠。
但眼前这些平民百姓,低层的将士,却是真正的感同身受。
尤其看到崇祯如此年轻却苍老憔悴至此,配上那染血的破烂衣袍,这一身跟寻常百姓无异的穿着,可见这些年这个皇帝撑得有多辛苦,如此帝皇,真如传说那般,是个昏君吗?
“大明无罪,罪在朕无能,如今朕的子民围城造反,朕并不怪他们,是朕欠他们一个安居乐业的大明,但那闯贼李自成,并非善男信女!”
“他说与民修养,不纳百姓钱粮,实则却烧杀抢掠,攻破一城抢光一城,用妻儿老小作为要挟,让青壮攻城填壕,如此作为,跟匪寇何异?”
“此番朕亲自守城,凡杀贼寇者,赏银十两,良田三亩。战死伤残者,赏银百两,良田二十亩,若城破,朕与诸君共死,绝不独活!”
崇祯一番慷概激昂的宣言,可谓是真情意切,最后定下赏罚,喊出与诸君共死的诺言。
李邦华当即激动大喊:“誓与陛下共生死!”
“誓与陛下共生死!!!”
其他人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同样齐齐高喝起来,山呼海啸,震慑寰宇。
士气大涨!
……
……
城外,闯军大营。
李自成正与几位心腹聚在一起,站在高坡上,拿着千里镜,听着城内不断传出来的高呼声。
“看,是九旒龙旗!”
“原来是崇祯那小儿亲自挂帅城头,怪不守城的军将士气一下高涨……”
几位将军看着那九旒龙旗所到之处,便会传来山呼海啸的高喊声。
李自成看了良久,最后砸了咂舌,“素闻崇祯这小儿勤俭执政,吃穿用度都十分节俭,龙袍也破得缝缝补补。
以前只以为是以讹传讹,是那些文臣故意迷惑百姓的手段,今日一见,这小儿的确不像奢靡昏暗之辈,城破在即,还能与军民同甘共苦。
难不成,大明还有援军?”
他说着,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的众将士。
几位将领呼吸一滞,低头不言。
“杜勋!”
“臣在。”
“你想办法混进城去,跟崇祯见一面,就说我李自成愿俯首称臣,撤兵回陕西,以后我闯军与他大明分国而治,他若能犒赏三军百万两纹银,共同出兵抵御后金鞑虏……”
原掌印太监杜勋,苦笑着接下了这份差事。
李自成摆了摆手,随后看向小将李来亨:“小虎头,你今夜带人往城内射书信,信上就写我军愿意归顺朝廷,只要崇祯皇帝能答应我开出的条件,一切好说。”
“得令。”
李来亨躬身抱了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