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清泪长啼血(上)
五月十日深夜,宫室中灯火长明,今晚由于某些特殊的因素,显得更加明亮。
朱松见到神色匆忙的马士英,还有脸上都没了血色的韩赞周,旋即就被马士英的言辞弄得晕头转向:“马阁老是什么意思?”
明晃晃的光照在马士英脸上,各种表情扭曲在一起,只是奋力喊道:“事情危急了!仪真已经失陷了!”
朱松一下从床上蹦跶起来,只身着一件单衣,灯光照耀下脸色也显得苍白:“怎么突然到了仪真?前几日不是还说泗州方向都没有异动么?”
马士英用力将头摇起来:“眼下看来,江北的塘报都不知道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现在唯独清楚知道,仪真已经丢了,那便只能按着最坏的情况考虑,江北很有可能全都丢了!”
韩赞周递上衣冠,朱松一边点头,一边踱步,手上捧着衣服,却因惊慌没来得及穿戴,在二人目光催促中,慢慢平静了下来:“马卿你说的很有道理,现在赶紧去把其他人喊上,商量出个办法来。”
马士英却拦在朱松身前:“现在不是所谓想对策的时候了!才月余时间,就已经进逼长江,依老臣愚见,请皇上眼下巡狩暂避才是!”
朱松这时候正穿着衣服,为之行动都一缓,并不是不懂什么是巡狩,张口问道:“虽然局面大坏,但是毕竟还有长江天险在,为什么要朕逃走?这时候不应该是军民合力一起守护南京吗?”
灯火照的马士英那张脸发白,只是喃喃说着:“不是这样的,不能是这样的。”
朱松眼见马士英也没多少言语,再三让自己镇定下来,先勉强将衣服穿好了,手上捧着冠帽,坐着等韩赞周帮忙梳理头发:“自古就有守城以救危难的天子,便是本朝也有景泰帝有于谦,难道马阁老不愿意当于少保吗?”
马士英看着朱松,平地差点跌也一下,然后才说着:“臣愚钝,如若能攀附先贤,也想勉力做个于少保。”
又旋即吸了一口气,费劲喊道:“可是于皇上而言,眼下只能学着唐肃宋高,绝不能学景泰故事。”
韩赞周刚刚才帮朱松将头发扎好,朱松手捧着冠帽出神:“马阁老,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士英眼角飙出泪花来,用力说道:“皇上!去岁三月先帝就被流贼攻破了神京,自缢煤山。现在才转了年,朝廷方立,万方民心都待从头收拾,若是南京再为东虏所破,又将如何?天下再无正统了!”
朱松捧着冠帽恍恍惚惚,马士英继续恳切说道:“何况连着两朝的天子,在两年内被贼虏所害,这算是什么?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奇耻大辱了!若真是这样,臣等又算什么?”
朱松猛然站起,朝着马士英针锋相对:“南京要是真守不住了,再突围而出,朕也对得起百姓。现在不战而逃,那朕算什么?如何向天下臣民交代?!”
马士英摇头大喊:“因为东虏势大!非李贼可比!何况夏季偏东南风,仪真入南京便是顺风而下!真被围着城了再想突围,便悔之晚矣了!”
try{ggauto();} catch(ex){}
‘扑通’一声,韩赞周先跌坐在了地上。
朱松更加恍惚:“那士民之心...”
马士英居然直接打断:“只有活着的天子才能收拾人心!皇上若是在南京有所不测,天下正统将要去哪里?!”
朱松还想说着:“朕死在南京也算是君王死社稷,也能激发...”
在今夜的灯火下,马士英的脸庞显得格外狰狞:“激发什么?!到时候天下板荡,诸王各非序统,为了继位互相起了龃龉,操兵戈于内,那大明就真的亡了!眼下已经是国家最危难的时候了,绝不能妄想这般无益的事情!”
这时候马士英也察觉出了自己失仪,连忙跪下叩首:“一死何其易!一条白绫即可,皇上可存死志,却要为来人收拾河山才是啊!”
大殿内并不漏风,但是朱松却感觉摇摇欲坠,慌乱之中,只能凭着印象随便抓了一颗稻草:“可是南京的孝陵可是太祖陵墓,如何可弃?”
马士英指着北方喊道:“先代十三陵,均在燕京,不食香火一年有余了!”
朱松彻底失声。
身侧的韩赞周白着脸说着:“要是皇上真这样逃出去,南京的百姓肯定会彻底失望,届时士气也将一落千丈,又将如何?”
马士英朝着朱松答话:“臣已经想好了,对外就说朝廷差了一支劲旅出外防守。由朱成功带一万精锐,配备好军马器械粮草,先带皇上往东行,而后再相机往南去。”
韩赞周连忙望着朱松,朱松也瘫坐了回去:“马阁老呢?”
马士英再拜道:“臣愿奉太后守南京,请皇上授臣便宜行事之权...”
马士英一边交代着自己守城的蓝图,朱松的脑海却翻江倒海起来,再听不进一个字。
在朱松脑中闪现过的,是许多画面,除了登基时的心花怒放、去年年末的无奈,甚至上...还有自己幻想中还于燕京的画面。
谁人没有一个英雄梦呢?虽然这一年来经历的是非让朱松不得不沉稳下来,可是快意恩仇,匡扶天下,又何尝不也是朱松的愿景呢?
更何况朱松实际上只是个二十出头的血气方刚少年。内心深处被层层束缚锁住的冲动,已经被经历过的的琐事频频冲撞下,那层枷锁已经松动开了。
无论如何,一听闻后金到了长江边就想着逃跑,实在是太丢人了吧!
毕竟像模像样的仗一仗都没打,即便是委曲求全到了这般地步的朱松,也是不甘心的。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可怕的念头盘旋在朱松脑中,为什么自己学过的历史里,明朝到了崇祯就算结束?
无论是‘弘光’还是‘定武’,在教科书里还是在《明事》中都没有提到。莫非历史上自己就是在南京,或者在南京周边,送了性命?
如果真是这样,那自己想留在这到底是对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