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
袁绍长叹1声后,抚须道:“阿瞒,兄自认待君不薄,君何以叛我而自立乎?”
曹操仰天长笑,笑声中却带着无尽的悲凉与凄怆。
“本初兄,操最初之时,不过欲为1郡之守,以操之道治1郡国耳。
然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汉祚既衰,国亦不国。
是以操便欲借兄长之名望,兴天下之义兵,讨洛阳之不臣焉。”
袁绍打断了曹操的话。
“阿瞒,此事休要再提。彼时我等初至诸郡国,尚且难以立足,遑论兴兵讨董。
再者说来,我等立臧子源为盟主之举…唉!此事不提也罢。阿瞒,你可略过此丑事,休得再言。”
所谓“酸枣会盟”,其真相是这些初入各地或任太守、或任国相的各方“诸侯”,尚且得不到当地豪族支持,因此并未会盟。
而且,这些“诸侯”居然公推臧洪臧子源为盟主…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臧洪当时的官职是1郡功曹,属于太守自募的体制外人员。
因为这些“诸侯”都害怕董卓老贼事后清算,所以臧洪只是个背锅侠罢了。
此事不但是曹操之耻,更是袁绍之奇耻大辱。
遑论所谓“关东联军”,几乎都要被董卓老贼打出翔来。
若非董卓老贼麾下胡轸和吕布的凉州系、并州系内讧,恐怕孙坚都拿不到1场大胜。
正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值此兵败之际,曹操索性不再藏着掖着,将真相大白于天下。
于是,曹操继续道:“本初兄长,董卓老贼因河东白波军欲断函谷关,是以迁都长安。
此后,你我皆不喜关中伪天子,是以欲立幽州伯安公为天子,怎奈初平4年冬,伯安公兵败为公孙伯圭所擒。”
曹操又说出1桩秘辛:董卓老贼迁都,并非因关东联军…实际上关东联军根本打不过凉州铁骑。
真相是:
河东白波军杨奉、韩暹等人欲占据函谷关,董卓担心自己后路被断,这才被迫迁都长安。
曹操如今也坦承,当年自己也曾参与拥立刘虞为天子,以对抗关中李傕、郭汜拥立的刘协。
袁绍闻言也变得感性起来。
“孟德,彼时,你我之策为我据幽、并、冀、青4州,你为我攻兖、豫2州,然后我等在上党、河内合兵,据司隶而东进徐州,最终你我雄踞北方。
然则,孟德,自你欲迎伪天子之后,便逐渐背离初衷及你我既定之策。故而我仍发此问:你何故叛我?”
袁绍可谓句句诛心。
他实际上是在骂曹操:老子立你为兖州刺史,扶持你立足兖州,甚至吕布生乱时,老子还不计代价、不求回报地助你平乱。
咱俩计划好的,要合力雄踞北方,老子为此又出兵又出粮,可你这小老弟是如何回报老子的?
你夺老子河内和上党不说,如今还欲弑你旧主乎?好1个得志便猖狂的中山狼!
虽然此时还没有中山狼这个名词。
曹操闻得此诛心之言后,再次仰天大笑,这1次,他的笑声中带着嘲讽。
“汉失其鹿,群雄共逐之!弟欲与兄逐鹿中原,又有何不可?况且弟始终尊天子为主,弟为天子之故,而讨不臣之兄,又何罪之有?”
袁绍冷笑不止:“阿瞒,你非尊天子为主,实欲代汉而自立也!你我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操故作诧异:“岂独操有代汉之心耶?兄长欲立傀儡天子,与弟又有何异乎?”
袁绍仍冷笑连连。
“阿瞒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绍5世3公,生为汉臣,死亦为汉鬼!岂你阉宦之后可比哉?
十年前你我共谋诛除董卓老贼,彼时阿瞒你之言,犹在我耳!然则,今时之曹阿瞒,终已非昔日之义士曹孟德矣!”
曹操哈哈大笑,竟笑出了眼泪。
“我兄何其愚哉!汉祚已衰,我欲襄周公之伟业,又有何不可?”
袁绍仰天大笑,豪迈笑声响彻4野。
其人止住笑,指着又当又立的曹操正色道:“你非周公,实周文王也!
你囿于名教,为逐鹿之群雄所迫,欲自立而不可得,待你身死,你之子嗣必为周武王!”
袁绍的政治嗅觉果然了得,他已看透了曹操又当又立的全盘谋划。
实际上,南北朝诸多开霸府之权奸,都是以曹操为标榜。
不待曹操辩驳,袁绍复又大笑道:“曹孟德,我必废当今之伪天子,而改立大汉嫡系血脉为帝,兴汉之伟业,便由我为之!”
曹操念及此时正隐于暗处的赵旻,嗤笑1声,摇摇头不再多言。
其人长叹1声,向袁绍深深1揖。
“兄长,无论如何,弟终对兄有愧,今弟亡于兄之手,亦死得其所哉!”
袁绍作揖还礼:“阿瞒,阿弟,你与我之恩怨,自此1笔勾销!你之眷属、族人,兄必善待之。弟尽管放心!”
言罢,其人直起身,眼中露出不舍与怅然。
“你我兄弟,本可共扶汉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乎?”
其人灵魂3连问后,泪水不由自主地自眼角滑落。
本就感性的曹操,此刻更是真情流露。
“兄长勿悲,此乃弟之抉择也。弟最后苦劝兄长1句忠言:
兄长即便再受重挫,亦当惜此身,以图东山再起!弟先走1步,兄长多多保重!”
言罢,其人1揖到地,起身抽出腰间佩剑,从容1笑后,猛地抹过自己脖颈。
寒光乍现,这曾不可1世的枭雄,亲手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了休止符。
随着曹操尸首跌落,袁绍本已滑落不止的眼泪,瞬间如洪水般奔涌而出。
泪眼朦胧中,其人仿佛看到,自幼便跟在自己身后嬉闹、极为爱笑的小老弟,此刻似乎正向自己挥手作别。
其人纵声大哭,向曹操的尸首1揖到地后,竟失足跌倒,瘫于高台上痛哭不止。
在这1刻,袁绍1如入关中后的赵旻1般,对这乱世痛恨不已。
远处的许褚见主公自刎,毫不犹豫地抽出佩剑,向自己主公的尸首顿首后,当场自戕。
“虎痴这便前来护卫明公!”
忠义的许褚,紧随曹操而去。
郭嘉先是远远向曹操尸首行了个稽首礼,随即喃喃道:“世无明公,如伯牙失子期,又有何趣?明公稍候,嘉于泉下与明公痛饮3百杯!”
言罢,其人1如曹操1般,从容辞世。
这如游侠1般放荡不羁、而又重视恩义的豪杰,也毅然决然地追随曹操而去。
赵云看着这1幕幕,眉头紧紧蹙起,心情变得极为沉痛。
高台上,袁绍哭得险些背过气。
袁绍虽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但当曹操当真死在自己眼前时,袁绍仍感悲痛欲绝。
然则…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总之,曹操会甘心投降苟活?
这就是可恶可恨的乱世!
众人仍沉浸于或悲痛、或难过、或惋惜、或自我心灵拷问的种种复杂情绪中时,远处骤然传来1声高喝。
“广陵陈元龙,率1万精兵,前来援救曹公!”
这声高喝犹如1发信号弹。
4面8方,呼喝之声此起彼伏。
“泰山臧宣高,孙仲台,率4万泰山精卒前来援助曹公!”
“河内太守魏种,率1万骑兵援助曹公!”
仍是赵云最先反应过来。
其人翻身上马,牵着1匹骏马驰至袁绍的高台之下。
“主公速速上马!徐州、河内6万援兵已至此,我军恐难以抵挡,不若速退至黎阳!”
袁绍和赵云都清楚,由于曹军破釜沉舟,背水1战,袁军虽最终获胜,却也仅是惨胜罢了。
如今袁军可战之兵,已不足3万,且此刻均已松懈,又未吃午饭,哪里是6万精兵悍卒的对手?
袁绍强忍下悲痛,冷静道:“子龙,由你为我断后如何?”
这1章,先为诸位大大奉上袁、曹2人真实经历的简单介绍…此处,向司马温公致敬,因此云某用编年体形式书写。
袁绍生年虽未见载于史籍,但结合其人为3俊中的同乡陈蕃摇旗呐喊,而陈蕃于168年诛宦事败被杀来看,袁绍生年不会晚于148年。
因为古代2十岁及冠后,方才算是成人。
也就是说,其人至少比曹操年长7岁,确实是曹操的老大哥。
有鉴于王沈习惯于秽史,因此,云某结合王粲王仲宣的《英雄记》,以及裴松之先生的注,基本可以断定,袁绍是袁成的庶子、袁逢的从子。
袁成是外戚梁冀的谋士,颇有游侠风范,其人骤然离世,袁绍自然因此而不清不楚。
袁逢为释族人之疑,便以自己与袁成婢女所生庶子之名,将袁绍抱养。
云某不敢断言,但实情或许大抵如此。
下1章,云某再就本章之疑点,为诸位大大展开论述。
现在,咱们从倒行逆施的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说起。
中平元年之前,袁绍已有士人之楷模这1美誉;曹操则仍是个阉宦之后的浪荡子。
曹操杖毙蹇硕叔父,1方面是为作秀装笔,1方面…此事涉及到中常侍们之间的内斗。
简而言之,他即便杀了蹇硕的叔父也是白杀,因为根本无人追究其责!
汉末宦官的政治生态,与底线极高的东汉士大夫们迥异。
囿于篇幅,不再赘述。
曹操于光和元年(178),受宋皇后牵连免职(何进妹子何皇后立后,以巫蛊诛宋皇后1族,曹家与宋家是姻亲)。
因曹腾余荫、曹嵩买官的缘故,曹操很快又被复用。
而在此期间,袁绍则与党人,也就是当时颇有清名的士人关系密切,始终不出仕。
编年体开始:
中平元年(184),黄巾之乱起,绍应大将军何进之召,入大将军幕府;操则拜骑都尉,于长社之战中立功。
自此,2人正式踏足政治舞台,开启各自之英雄传奇。
中平2年(185),是岁,帝造万金堂于西园,引司农金钱、缯帛牣积堂中,复藏寄小黄门、常侍家钱各数千万,又于河间买田宅,起第观。
哦,您问钱从何来?
卖官鬻爵也!
是年,谏议大夫刘陶刘子奇请求诛宦官而下狱。
陶谓使者曰:“臣恨不与伊、吕同畴,而以3仁为辈。今上杀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后悔何及!”
陶遂闭气而死。
好1位忠良之臣!
此忠臣之死,激发了士人敌忾之心。
中平3年至4年(186-187),发生之大事皆与袁、曹无关,诸葛珪故,孙坚因平区星之乱封乌程侯。
中平5年(188),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
从可见史料看,曹操、许攸、华歆、陶丘洪等人均牵涉其中,甚至连刘备也受到了事件波及,并最终改变了东汉的历史进程。
王芬在《后汉书》中被记载为“王考”,属于清流党人,8厨之1。《魏书》则称王芬“有大名于天下”。
度尚、张邈、王考(即王芬)、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8厨”。--《后汉书党锢列传》
(王)芬有大名于天下。--王沈《魏书》
王芬之乱,被汉、魏极有默契地删除。
关于此事,咱们后文详谈。总之,因此事,汉灵帝刘宏和何进坚定了要消除地方藩镇割据之患…
他们想多了!
王芬之党,刘宏尚且不敢处分,对那些有部曲的军阀,刘宏敢动手?
王芬之事后,曹操未受处分,且8月,汉灵帝建西园8校尉,为其人收买官之财,袁、曹2人皆列其位。
绍对此深以为耻。
重头戏来了。
中平6年(189),王芬之乱1年后,天杀的刘宏终于崩了。
何进未听绍劝阻,死于十常侍乱刃之下,董卓老贼无人可制,4意兴废立之事。
卓按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绍逃亡冀州,卓表其为勃海太守。绍作书与韩馥,韩馥听其举兵。
操逃亡中牟,后辗转陈留,得卫兹之助,募5千部曲。
初平元年(190),正月,张超麾下功曹臧洪,提议张超、张邈兄弟,倡讨董联盟。
首任盟主非绍,实乃洪也。
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
洪乃升坛、操盘歃血而盟曰:“兖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陈留太守邈、东郡太守瑁、广陵太守超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其时,袁绍、乔瑁、鲍信、曹操、臧洪、韩馥、刘虞、袁遗、刘表、会稽周氏兄弟先后进群。
自此,操开启为绍打工之路。
关东联军驻于陈留郡酸枣、河内郡及荆州鲁阳。
酸枣的军阀即张邈、张超、臧洪、乔瑁、鲍信等人;曹操最初亦在其中。
河内的军阀即袁绍与张杨。曹操在荥阳惨败后走归河内,与袁绍合兵。
鲁阳的军阀是袁术与孙坚。该势力1直与其他集团保持距离,始终游离在外。
关东军名为讨董,实际是趁乱谋求割据。因此其内部的固有矛盾始终存在。
操领兵追击董卓,遭卓将徐荣邀击,战于荥阳。
曹军覆没,卫兹战死,5千甲士星散,连曹操自己的坐骑也被射死。倚赖曹洪让马、才侥幸生还。
是战之后,操投奔绍,为其人麾下。
名豪大侠,富室强族,飘扬云会,万里相赴。兖豫之师战于荥阳,河内之甲军于孟津。卓遂迁大驾,西都长安。--《典论自叙》
2月,因白波军自河东南下,欲据弘农郡而断函谷,卓不得已,迁都长安。
洛阳至关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其后,关东联军再无征伐董卓之记载。
是岁,关东联军…主要是绍、操2人,拥立刘虞,以抗关中天子。
此后,咱们加快节奏。
初平2年(191),7月,绍夺韩馥之冀州,绍、术内战爆发,公孙瓒遣从弟公孙越助周昂伐孙坚,越中流矢而亡。
瓒与绍反目,绍割勃海于瓒。
十1月,瓒于东光县大败青徐黄巾贼,史称“东光之战”。
操得张邈之助,借绍之威,初据兖州之陈留郡。
初平2年(191),春2月,“界桥之战”绍大败瓒,声势1时无两。
是岁,绍任麾下操为东郡太守,兖州陈留、东郡,绍赐予操。
初平3年(192),绍、操暗中勾结青徐黄巾寇暴兖州,刘岱亡。
绍表奏操为兖州刺史,东郡收回,授予臧洪,操将治所迁至济阴郡鄄城,然济阴太守为绍从弟袁叙。
由是推之,操确为绍麾下也。
初平4年(193),刘虞伐公孙瓒,瓒擒刘虞。
绍、操欲立之天子,危殆!
是岁,操屠徐州。
绍邺城之乱,麹义疑似与此事有关。
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袁)绍以(董)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
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英雄记》
兴平元年(194),兖州之乱,反骨仔陈宫迎吕布,说张邈,兖州仅余3城,余者皆叛。
结果,前文提过…
是岁夏,公孙瓒杀刘虞。
绍怒极攻瓒,平黑山之乱,援操于兖州…
绍真够忙的!
当然,关于袁曹之历史交集,也就是兖州之乱这两年的袁绍干了什么,同样不见载于史册。
这就是《3国志》袁绍两3年空白期的由来。
平黑山,定乌桓?呵呵呵,狗腿子王沈可能记载吗?
所幸陈寿先生将其隐于臧洪传之中。
兴平2年(195),兖州之乱定,布东逃下邳。
关中饥荒,操阴迎天子,绍3思后不迎天子。
是岁,臧洪阴受关中策反,拿张超说事儿,为了高官厚禄,为了青史留名,为了拥立之功,果断叛绍。
虽然张超被围时,臧洪根本就无动于衷。
张超死后的价值,就是给打算背刺主公的臧洪1个绝佳由头。
所以,对臧洪而言,死去的张超更有用,那还救个屁啊!
可惜,臧洪永远等不到李傕郭汜的援兵,因为是岁关中因大旱而饥荒,郿坞又被马腾搬空,2贼自身难保,哪里有空管臧洪这颗钉子?
度娘上1群人为此狂吹臧洪,云某深感尴尬…
这就好比1群人狂吹吴3桂爱国1样。
太讽刺了!
绍、操2人因天子,裂痕初现。
咱们再次加快节奏,如今已是十1点了,再不快点儿云某今天就无法上传了。
随着操迎天子东归,改元建安元年(196),董昭、钟繇、曹操1通操作猛如虎后,刘协最终定都许都。
翅膀硬了的操,对故主绍亮出獠牙,从此2人反目。
操彻底摆脱绍控制。
其后3年,操东征西讨,灭吕布,讨张绣,伐刘备,除袁术,终于在建安4年(199),据兖、徐、豫3州,控司隶,定关中。
绍刚好平公孙瓒,定乌桓、黑山等,于是乎,官渡之战开启。
衣带诏事发前,备东奔徐州,后,操伐备,建安5年初(200),随着刘备投奔袁绍,官渡之战全面打响。
这,便是袁曹2人之恩怨。
有相濡以沫,有砥砺前行,有共克时艰,还有精诚合作。
当然,也有尔虞我诈,有互相算计,有明争暗斗,还有背叛和伤害。
显而易见,袁绍对曹操的感情,1定是极为复杂的。
曹操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