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

第六章 惊闻将生变,归心疾似箭下

时间回到赵旻率军冲进延津大寨那1晚。

正当张辽的亲军司马冷笑喝问魏种“你这等无耻小人,为何降于袁本初”时,赵旻便匆匆奔入中军帐。

张辽见来人是赵旻,登时便瞪大了眼睛。

短短1瞬间,前者便想通了1切。

赵旻含笑向魏种和张辽2人抱拳。

“魏府君高义!旻感激不尽!”

“文远兄,别来无恙乎?”

赵旻这厮不学好,偏要学那曹老板的恶趣味。

张辽冷哼1声,魏种则笑着作揖。

“即使荀令君有言在先,但某仍未意卫将军竟如此年轻!”

张辽冷冷道:“荀文若实乃反覆小人也!”

赵旻哑然失笑:“文远兄谬矣!旻现身于此,与文若兄无关。况且文若兄始终忠于天子,反覆小人又从何说起?”

魏种颔首道:“文远,卫将军所言非虚。荀令君于书信之中曾盛赞卫将军,某绝非参战主力,仅为卫将军阻拦刘子台、断曹孟德之后路耳。”

赵旻有些好奇:“魏府君,文若兄于信中做何言?”

魏种作揖道:“卫将军,请恕某不便相告。待卫将军赴许都后,可当面向荀令君问明。”

赵旻环视4周,当即了然。

其人见张辽被魏种亲兵制住,心中火热起来。

这可是未来的武庙6十4将之1辽哥耶!

抛开征黑山诸战不谈,白狼山之战,郭嘉出了个馊主意,若非辽哥神勇无敌,曹老板注定药丸!

于是乎,1时激动之下,赵旻说错了话。

“文远兄,你既可前后投效何遂高、丁建阳、董卓老贼、吕奉先及曹孟德,何不弃暗投明归顺天子乎?”

魏种强忍住以手抚额的冲动,暗道:卫将军为何如此羞辱文远?莫非其人与文远曾结下深仇?

可怜张辽刚刚被魏种揭开的伤口,又被赵旻狠狠撒了1大把盐…

辽哥1张英气勃勃又颇有些俊朗的脸,登时涨红到与关公有1拼。

辽哥咬牙切齿道:“赵旻!你何故羞辱于某!某绝非反覆小人也!”

赵旻见张辽反应如此激烈,登时醒悟过来。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然则…这种事儿越描越黑。

其人只好深深1揖:“旻绝无羞辱文远兄之意,请兄长恕旻失言之罪!”

他叹了口气,向魏种抱拳道:“魏府君,某须即刻赶赴我家叔父大人处,此处有劳魏府君与子伯先生坐镇,告辞!”

言罢,其人灰溜溜地率亲卫驰出延津大寨。

万幸娄圭及时赶到,向张辽解释1番后,张辽方才咽下这口恶气。

所以,当赵旻再次见到张辽时,后者能给前者好脸色才怪!

赵旻微微思忖后道:“文远兄此番乃投效天子也,且将来我等必定恶战连连,文远兄若为天子奋勇作战,必将以忠良之名流芳千古。”

张辽冷哼1声:“某自投效天子,又与你卫将军何干?”

见张辽搬出个台阶,赵旻笑道:“文远兄所言极是。既如此,请文远兄随我家叔父大人赴许都,弟先告辞!”

张辽“哼”了1声,不再理会赵旻。

赵旻抱拳后退出营帐,心中暗暗叹息。

他目前最大的短板,就是可用之高才太少。

谋士、文臣还好,赵旻已经挖了未来东吴的数位贤臣,但武将严重短缺。

孙策麾下那些武将济济1堂,能轻轻松松搞出1场群英会,看得赵旻眼热不已。

袁绍看似武将匮乏,但只要其人返回河北,很快便又能聚齐十余员武将。

所以,对曹操麾下的这些良将,赵旻已经迫不及待想招至自己帐下。

多疑的曹操对张辽、徐晃、李典极为提防,但赵旻清楚,他们均无反志。

赵旻连5万部曲的臧霸都敢放心任用,遑论“仅”近万部曲的李典?

然而…前提是,这些人必须要由刘协过1遍手。

这是大义所在。

奉天子以顺讨逆,确实是1把锋利难当的双刃剑。

诚如《增广贤文》所言:恨刀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人子。

当然,如何与天子共处,赵旻如今还无暇考虑这个问题。

赵旻当务之急…当然是尽快去洛阳!

于是乎,其人不敢再怠慢,催动马速,向白马城疾驰而去。

赵旻的想法错了。

他的当务之急,不是去洛阳,而是应解决白马渡那座坚城。

他建城建得痛快,再想拆除可就难咯!

是以,他甫1进白马城,迎面而来的,便是白马县士族豪强们的诉苦。

“卫将军,此城极为碍事,当尽速拆除为上!”

“卫将军,此城阻碍我等货殖往来,还请卫将军尽快处理!”

“卫将军…”

“卫将军…”

听到4周这“嗡嗡”之音,赵旻第无数次头大如斗。

你们以为老子不想拆?

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腹黑男默默吐槽,当然,他绝不可能生怨,因为这是他自己的锅。

赵旻只是急于去洛阳,再尽快去许都罢了。

好吧,他其实是想尽快处理完大事,好回家和老婆…

是以,赵旻笑眯眯地抱拳道:“诸位,诸位!旻必当妥善解决此事!还请诸位放心!”

学前世大领导1般,打太极应付完这群士族豪强之后,赵旻急吼吼赶回白马县衙。

他将鲁肃、诸葛瑾、步骘、陈登、臧霸和孙观都召集过来后,简略地安排了1番战场善后事宜。

鲁肃不能留于此地,要随他1起赶往洛阳;

步骘也不能在此,要尽快赶回陈留坐镇大本营;

诸葛瑾暂任河南郡太守,主持战场善后工作。

陈登、臧霸和孙观,其2人和麾下诸将1起,兑现赵旻的承诺。

待战场善后工作完成后,3人先率大军至许都,接受天子任命之后,再返还各自驻地。

最后,话题还是不可避免地回到白马渡之上。

鲁肃问道:“主公,此坚城不易拆除?”

赵旻有心给他们科普1下,十兆帕强度、8十厘米厚的1体式混凝土墙是什么概念,需要用什么机械拆除…

但他果断放弃自己这种对牛弹琴的想法。

于是他摇摇头:“以我等之力,几乎不可能拆除。”

鲁肃复又问道:“主公,若以重凿凿之如何?”

赵旻叹了口气:“至少需6石之重凿,猛力凿之方可。”

6石是近9十公斤,那钢凿子得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正是液压式破碎锤的工作原理。

众人闻言瞠目结舌。

他们此时方知,这座城有多贱…啊呸!多坚强。

于是乎,众人不约而同地叹了口气。

正在此时,原来负责看押韩定、而今负责城防的吴敦赶来。

“主公,东郡太守董公仁求见。”

赵旻1惊,旋即1喜。

其人对麾下道:“我等同去迎公仁公!”

董昭是被赵旻忽悠的第1人,且正因其人冒险返许都,才得以讨来天子秘诏。

其人与魏种相似,皆被曹操所猜忌,心中慌得1批。

区别在于,魏种是被动等死,董昭则投靠赵旻主动找死。

虽然董昭赌赢了。

众人于县衙大门处,看到了满面春风的董昭。

其人笑着作揖:“昭恭喜主公定鼎中原!”

坐拥4州之地的赵旻,已彻底取代了曹操的地位,用定鼎中原形容毫无问题。

赵旻笑着抱拳还礼。

“公仁公,刘玄德已接手东郡?”

董昭笑道:“正是。主公,以刘玄德之能,稳据东郡绝无问题,然则…”

他笑而不语。

赵旻会意。

“适逢诸位皆在,我等借机详谈1番!”

吩咐吴敦率亲兵把守门户后,众人在县衙召开战略会议。

鲁肃作揖道:“主公,袁本初此番北逃,我军缴获粮草近2十万斛,箭矢十5万支有余,环首刀3万5千把…

木楯、长枪不计其数,全套甲胄1千2百领,刀车、云梯车等亦不在少数。主公,此战之后我军装备无忧。

此外…主公易耕牛之战马,仍有近8千匹,加之袁本初部曲之战马,共近万匹。”

潼关缴获的战马,转了1个圈,重归于赵旻。

赵旻心中大赞袁绍:好人呐!

其人笑道:“我等仍以战马易耕牛,关中、河南郡急需大量耕牛。”

官渡大部、洛阳皆隶属河南郡。

董昭作揖:“既如此,主公,我等当速返许都。”

赵旻再次发愁。

“公仁公,然则白马渡之坚城又当如何?”

董昭笑道:“此事不难解决。”

赵旻对张辽所说的话,说白了就是指着和尚骂秃驴。

骂人不揭短,赵旻狠狠揭辽哥短,辽哥不怒才怪!

赵旻这次苟下来,确实赚大了。袁绍留在战场上的物资,都是赵旻如今急需之物。

赵旻留诸葛瑾在官渡战场,其实大有深意。

因为刘备太能忽悠!

历史上刘备屯驻新野时,将刘表麾下众臣忽悠地都对其人倾心不已。

而诸葛瑾的品行、才学均极为优异,又受鲁肃、刘晔等人熏陶,恰恰是刘备忽悠不动的那种人。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上1章说到,刘晔不在劝进者名单之列。

这或许说明,其人当时便已遭受曹老板敲打。

而当刘勋被诛后,刘晔更是彻底认清形势,死心塌地为曹魏出谋划策。

然而其人却屡遭猜忌,最终忧愤致死。

建安2十年(215)曹操征张鲁,粮尽欲退;刘晔拼死劝励,才得以克平汉中。

蜀中、汉中唇齿相依,汉中既破,蜀中“1日数十惊,刘备斩之不能止”。刘晔劝曹操1鼓作气,攻灭刘备,但此时曹操的心思已经不在建功立业,而想凭借收取汉中的的威望、积累政治资本。刘晔之计,遂不能用。

魏武后克平张鲁,蜀中1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裴松之

清代学者姜宸英,为此曾大骂刘晔,称他与刘备“同为宗室”,却助纣为虐。

(刘晔)策蜀是矣。但晔故宗室,区区炎汉,惟蜀1綖,而晔必欲灭之,譬之禽兽,其枭与獍欤?--姜宸英

实际姜氏是只知其1、不知其2。“刘勋之死”对刘晔的心理震慑是无比巨大的,刘晔必须通过“大表忠心”,才能获得曹操的谅解与信任;否则刘勋的昨天,便是刘晔的明天。

曹**(220),刘晔辅佐曹丕。

刘备伐吴时(221),孙权腹背受敌,不得已向曹魏称臣。魏国群臣皆贺,唯独刘晔道破孙权的诡诈心思。孙权复叛,又是刘晔提前预知。

曹丕“伐吴不克”之后,对刘晔的功绩不但不予奖赏,反而加以斥责,称“不可只知道情势,还得知道如何替朕剿灭2贼”。

大驾停住积日,(孙)权果不至,(文)帝乃旋师。云:“卿(指刘晔)策之是也。当念为吾灭2贼,不可但知其情而已。”--《魏书刘晔传》

有功不赏、无罪却罚。如此荒悖的反应,很明显不是正常的行为。

刘晔当年劝魏武伐蜀,魏武不纳;谏魏文孙权有叛心,魏文又不听。如今其言皆验,曹丕却反过来指责刘晔没有尽到责任…

我们通常将这种行为称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或者可以概括为:莫须有。

蜀将孟达来降(220),又是刘晔提前看出孟达“有苟得之心,日久必叛”。

(刘)晔以为“(孟)达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术,必不能感恩怀义。新城与吴蜀接连,若有变态,为国生患。”--《魏书刘晔传》

结果曹丕又不听,还将上庸、房陵、西城3郡1并封赏给孟达,赐达为散骑常侍(位同侍中),显贵无比。结果孟达在曹丕死后,果然叛乱,1如刘晔所言。

曹丕的行为,有意无意地反映出了“敲打刘晔”的意味,即“篡夺者”内心深处对“汉室宗亲”的提防,因此魏朝皇帝对刘晔的“心理阈值”也就设得特别高。

换言之,刘晔的计策如果正确,曹氏君主也未必肯听(基本是从来不听);但刘晔的计策如果不验;那便正好有了诛杀刘晔的理由。

随着曹丕死去(226),曹叡继位,刘晔的前路似乎看到曙光。进爵东亭侯,食邑3百户。

3百户耶3百户,真真大方!

明帝即位,进(刘晔)爵东亭侯,邑3百户。--《魏书刘晔传》

从另1个角度看,刘晔在武、文两朝,屡建奇策,却连个“亭侯”都没混到,竟被提防到这个地步。

然而,刘晔在明帝朝的好日子也没过多久,便又遭构陷,最终竟被活活气死。

如前所述,刘晔被长期猜忌,因此养成了“揣摩君主心思“的习惯。结果正是这个习惯,断送了刘晔的政治生命。

因为刘晔善于揣摩对方心思,因此很受明帝喜爱。中领军(禁军主帅)杨暨对明帝说:

“陛下可将心思反着和刘晔讲,如果刘晔与陛下回答相反,说明他与陛下的本心相合;这就说明刘晔时常揣摩圣意,其心不轨。”

或恶晔于(明)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复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傅子》

实际这是诛心的毒计。因为即使刘晔的回答、与明帝的本心相合,杨暨依然可以诡称“刘晔的本志与陛下相反”。这其实是1个无解的悖论。

换言之,刘晔被信任还是被疏远,其实不在刘晔,而在明帝。要看明帝是否真的相信刘晔这个汉廷宗亲。

最终不出意外,刘晔被明帝疏远,“狂疾忧死”。与董太后、刘瑁、荀彧等人落得相同下场。

(明)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刘)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傅子》

上1个发狂而死的,是刘璋刘季玉的3哥刘瑁。这个发狂而死…不用多说了吧?

毕竟明帝“持法深刻、动辄以小过诛杀大臣”,失宠的刘晔,恐怕亦不能免。

明帝喜发举,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魏略》

刘晔的人生,清楚描绘了“前朝宗室”在新朝的尴尬境遇。

青年时代的刘晔,文武兼备,又曾在乱世诛杀英豪(郑宝),割据1方。

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傅子》

似刘晔般的枭雄人物,其实与刘勋、刘备的气质、履历颇为相似。只不过因为在曹魏没有掌兵的机会,因此逐渐退化为谋主型人物。

看刘晔在魏明帝朝始封侯,且食邑不过3百,爵位不过亭侯;便知道魏武、魏文两朝,刘晔根本得不到带兵的机会。

刘晔不仅没有领兵的机会,甚至连献纳的计策都被经常否决。虽然后续发展,无数次证明了刘晔的战略眼光有多么锐利。

讽刺的是,刘晔的能力越高,曹氏对其的猜忌也便越重。这又形成1个悖论:

身处“嫌疑之地”的人物,不能太没用,又不能显得太有用。

刘晔献策不纳,理由显而易见。

因为曹氏父子从来没打算听从刘晔的计策,只是通过试探刘晔的立场,来决定是否需要“清除隐患”。

因此刘晔与刘备虽同为汉室宗亲,却拼命劝魏武剿灭蜀汉,乃至捶胸顿首。这并非刘晔无情,实是形势所迫。

看建安十8年(213)的《魏公劝进表》,即可知晓彼时的刘姓将领有多么不受待见。

刘晔故主刘勋之死,对刘晔的打击极为沉重,与张绣之于贾诩相似;

然而单论筹画智计,刘晔比贾诩却也不遑多让。但贾诩可以官至太尉,刘晔却连做个亭侯都困难。可见汉室宗亲的身份,给刘晔带来多么巨大的桎梏和拖累。

饶是如此,郁郁不得志、1身才华难以尽展的刘晔,却仍了与程昱等人合传。

由此可见刘晔之能,亦可见陈寿先生之严谨,远非王沈小人可比。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刘晔的憋屈和遗憾,便由云某在本书中为其人伸张出来吧!

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句话:纸永远包不住火,真相即便再被遮掩、丑化,也终将大白于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