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仙林水径 > 第九八章 至善一言仙浆溶

第九八章 至善一言仙浆溶

秣陵镇的镇管名叫刘善。

他最近烦愁锁心,郁结难舒。

此刻,他正坐于自家书房之中,默默地想着心事……

“清明将至,主坟不在,何处祭祀?

列祖列宗泉下有知,会不会怪我呢?

前几日倒是来了一位本乡本土的年轻'仙师'。

可是人家清高的很,对大伙所提之问,视而不见,闻而不语……

唉!说什么故土难忘,犹念本真……都是一堆废话……

我算是看出来了,他修得不是道,而是……”

就在刘善想的入神之时,忽然间,一道唱声飘进了他的脑海之中,“天降陨石落地碗哟……”

刘善并没有在意这唱声从何而来,他仔细聆听着里面的唱句……

他是越听越觉得惊奇,越听越觉得不可思议,越听越觉得这里面是否在暗指着什么。

刘善跃身而起,疾步跑出府外。

他刚出大门,就看到一位蓝袍老道,向着自己迎面走来。

老道口中唱声不停,刘善想都不想,三步并作两步,跑至近前……

刘善对着老道士躬身一礼,道:“道长有礼了,请道长留步。”

老道士停下唱腔,看着刘善道:“何故拦贫道去路?”

刘善道:“鄙人刘善,听闻道长所唱,是否意有所指?”

老道士抚着白须,笑道:“贫道只是一个过路之人,看此处气象万千,瞎唱两句而已,无有所指,无有所指啊。”

刘善道:“道长唱词之中,有‘落地碗’、‘盛乾坤浆’,这不正是暗指小红山之事吗?”

老道士奇道:“贫道初次到访此地,却是不知。

你若有意,可说来听听。”

刘善闻言,遂道:“我镇西向三、四里之处,原有一座小山,名'红山'。

一年前,此山突发两声巨响,大地为之一动。

待平静数日,镇里乡亲结伴而行,前往一观。

及至此处,那还有什么山哟……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约有七、八十亩大的巨坑。

这正好印证了‘落地碗’。

之后没几天,暴雨倾盆,地水上涨,待风止雨息之后,天露地水汇成了一汪碧湖。

这也正好印证了‘盛进乾坤浆’。”

刘善说到这里,老道士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哈哈……甚好甚好!”

刘善赶忙摆手道:“不好,不好。

自那日之后,外间传闻‘地发一怒,山没坑出',认为此地不祥,都敬而远之。

小镇也越发冷清了起来。

而且,此山中有我秣陵人的祖坟。

如今山不见,坟不见,只有湖,以后我们去哪儿祭祀祖先呀。

祖先要是知道了,还不责怪我们这些后辈吗?”

说得激动,刘善对着老道士,再次躬身一礼,“我观道长仙风道骨,绝非凡俗。

还请道长见怜,为我全镇百姓开示一二吧。”

“哈哈哈哈……”老道士又是一阵大笑。

笑罢,他道:“在贫道看来,此地好得很呐!”

刘善不敢出声,直直地盯着老道,等待下文。

老道士抚了抚须,接着说道:“这‘落地碗’,确确实实由陨石而成。

但‘地怒’之言,却是无稽之谈。

地有多大?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地有多厚……”

说在这里,老道指了指天,“天有多高,地就有多厚。

在大地眼中,我们是渺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仿佛尘埃一般。

你觉得它会对我们发怒吗?

正所谓'坤厚而载物'就是如此。

你说你祖坟不在,无处祭祀。

那贫道就要告诉你,行善积德方能‘光宗耀祖’。

常怀感恩心,常行至善事,这就是对祖先最大、最好的祭祀。

祖先必受子孙后辈的德行而飞升。

他们飞升于天,也会更加护佑子孙后辈,不受邪秽侵扰。

故而,不要为表象所惑。

试问,一个作恶多端,为祸人间的人,他的祖先还会保佑他吗?

还能保佑他吗?

怕是连他们自己都要受到牵连吧。”

老道士的一番话,说的刘善怔怔无言,暗自沉思……

轻风伴当,涟漪物芳!

老道士双眸一凝,负手而立,他仰天说道:“天网恢恢,报应不爽。行善积德,方为正道呀!”

说完,老道士不理呆立当场的刘善,径自走开了。

老道士与刘善的对话,声音虽然不高。

但是,此音聚而不散,随风往复,传播四方;

此音,覆盖了整座小镇,传入众人的耳中,是语言清晰,字字入心。

坐在家中,也能听到大街上两人的对话声,令全镇百姓惊呼神奇,无不敬畏。

刘善沉思良久,恍然大悟,他一心开明,“锁”解、郁舒。

不仅仅是他,镇中所有百姓,此时此刻才如梦方醒,精神为之一振……

在镇管刘善的带领之下,世居于此的秣陵人,在湖畔边立了一块石碑,以此为小湖定名为——“百家湖”。

石碑一面刻着“百家湖”;另一面刻着一首诗。

诗曰:

天降陨石落地碗,

只为盛进乾坤浆。

厚德载物人行善,

风云捧付与君尝。

一字一言涤阴霾,

神仙临凡化道妆!

…………

从此之后,全镇一扫颓势,百家湖之名不胫而走。

随着百家湖声名鹊起,传言也跟着多了起来,并且越传越离谱。

其中有一条传闻说,天上的仙君独饮之时,一滴仙浆不慎滑落坠空……

其间,仙浆被云神风仙、各路神明截取了绝大部分。

所剩不多之时,最后落在了小红山地界之上,化成了一汪仙湖。

这正是:

一滴仙浆,从天而降,

落入凡尘,神君难挡。

化山为湖,万世陪疆。

…………

百家湖又名百家仙湖,很多人慕名而来,瞻仰仙迹。

连带着秣陵小镇也红火了起来,是百业繁荣,人丁旺盛。

再之后,小镇不断向西发展,将百家湖囊括其中。

渐渐的,秣陵由小镇升格为小城;

又从小城升格为大城……

世居于此的秣陵人,感念仙人开化,自立碑起,家家行善,人人积德,不敢或忘仙人教诲。

秣陵美名远播,成了一座远近驰名的至善之城。

…………

南域,清风山,云雾朦胧,郁郁葱葱。

左水东已被革籍出山,严格地来说,他已经不能算是沧波门弟子了。

左水东离开秣陵镇之后,他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登山一拜。

他已是外人,就不好直飞青山,只能按着拜访礼仪,山门通传……

玄袍少年来到山门之处。

只见这里无人值守,牌坊前立着一块大石碑。

石碑高约三丈、宽一丈,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封山百年”。

“封山百年?难道宗门出事了?”左水东站在石碑前静静思索。

少顷,左水东决定上山一观。

他朝着碑后的牌坊刚迈出一步,一个披胄挂甲的大将,登时就从石碑中钻了出来……

大将身长约有三丈,体型极其魁梧,他一手执枪,一手叉腰,威武不凡。

大将俯视着左水东,嗓音威严道:“山已封,请回!”

语音宏亮,不容置疑。

左水东抬头望着大将,拱手道:“将军,因何故而封山,还请告知。”

大将面无表情地看着左水东,道:“我奉太乙真宗掌教之命,在此封山驻守。

至于何故,我却是不知。请回!”

“太乙真宗?封山……”左水东心中急思,“难道是因为那件事,沧波门受到了惩罚?”

左水东细细想来,应该不差。

思及此处,他转念一想,“既然沧波门被太乙封山,那我就不能硬闯了。”

左水东退后两步,鼓荡法力,朝着山内高声喊道:

“左水东特来拜见群和、群秀两位前辈……

左水东特来拜见群和、群秀……”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