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总结暨请假
第四卷算是跌跌撞撞写完了,这一卷可以说是我写得最痛苦的一卷。
一方面,我的能力达到了瓶颈,各种问题开始暴露,收尾阶段无数条线需要汇总,却发现进度不统一,没办法收束在一起,只能说是挖坑一时爽,填坑火葬场。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很多作者都会太监,因为收尾是真的难,哪怕我对后续剧情有大致的想法,但到底该怎么从目前的进度跳到构思好的那几个名场面呢?我完全没有思路。
另外一方面,写作期间收到了很多意见,直接导致我的剧情偏移原有的大纲,原本计划第五卷末尾再刀的常胥死在《斗兽场》副本,给人的观感就是太突然了,像是跳过了一大段中间剧情,直奔大结局;人物弧光没来得及写完整,我不得不停更返工前面的内容,重新梳理常胥这条线。
写作外也遇到了一些事,和黑吧闹掰了,现在回想过去的写作动因,有一半都成了笑话。好在割席割得快,近段时间看到黑吧一些魔怔言论,我只觉得及早认清不是一路人也好,三观不同,不相为谋。在这里正式做个说明吧,我写黑暗文更多是想探讨人性善恶、道德伦理、社会契约,从来都看不起那些吸du强jian一条龙的所谓“纯黑文”,觉得很low。
本卷收尾阶段,处理了一起抄袭事件,起先看到人设、世界观、诡计设计和语句片段雷同,真的很愤怒,后面发现对方是群里聊得很熟的书粉,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不过这位读者兼作者群友道歉态度很诚恳,告诉我他并非有意为之,只是对本书印象太深刻,写作过程中无意识地用到了一些表述和桥段。我考虑到写智斗无限流的越来越少了,愿意吃力不讨好地投身这个小众赛道,想来也有热爱在,遂和平解决。
我个人是不介意有人学习和借鉴我的,毕竟写作是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我的设定、诡计包括一些句段、人物设计,我的读者朋友们大可以拿去用,只需要标明出处,和我说一声就好。我比较反感的是一声不吭直接剽窃他人灵感,还标榜原创的行为,那会让我觉得你对写作的态度不真诚,欺骗自己,也欺骗读者。
话说回来,回首看这件事竟然也有恍若隔世之感,有不少读者朋友走上了写作这条路,就像我当年因为三渣更新太慢,一怒之下投身网文作者这个巨坑。(不想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我也成了更新困难户。)
鉴于三渣虽然拖更但从不太监的美好品质,秉持“粉随正主”的玄学定律,我最近梳理了一下已有的剧情,重新写了个更详细的大纲,发现本书还有救,暂时还没到写不下去、不得不太监的地步,所以接下来还有第五卷,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会有第六卷。不过由于我要准备考研,更新速度肯定会更加难绷,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养书。
之前的卷末感言很多话都说过了,这个卷末感言就上点新的内容吧。可能更偏向文学理论,算是我结合学习和实践,得出的一些心得吧。
………………
文艺创作是有“互文性”的,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是在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中形成的,“互文性”包含了某一文学作品对其他文本的引用、参考、暗示、抄袭等关系,以及所谓超文本的戏拟和仿作等手法。
而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这种“互文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往往前人写火了一本书,就会有乌泱泱一片后人对其进行“跟风”,形成各种各样的流派,比如系统流、无限流。“无限流”的诞生与“互文性”更是密不可分,在原教旨主义的无限流小说中,将一个个已有的影视作品改编成副本,就是一种致敬和互文。
但“互文”不等于抄袭,它更深的一层内涵是要对前人的创作进行超越,汲取前人的经验,创作出更优秀,更符合读者期待的作品。就像无限流开山之作《无限恐怖》,那些影视副本让无数人弥补遗憾、热血沸腾,但后来者若只懂照搬《生化危机》,一上来就打丧尸,恐怕读者会打哈欠:“这剧情我奶奶都能背出来。”
作者要做的是打破读者的期待,不要让读者猜中后续的发展。推理小说圈有一种说法:“写推理小说就是给读者出题,作者用一本书的篇幅写解析,读者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想答案,是作者与读者的智慧博弈。”这在网文领域同样适用,作者至少要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不要让读者觉得又被套路愚弄了,智商受到了侮辱。
打破期待的同时也要满足读者的期待。这听起来是矛盾的,其实不然。打个比方,在读者习惯性以为先出场的是主角时,你反个套路,让那人被真主角刀了,这就是打破读者期待。但真主角逼格很高,很令读者喜欢,读者一看觉得太帅了,这就是满足读者期待。
读者以为主角会接受大佬的橄榄枝,抱大腿获取资源,但是主角拒绝了,这就是打破读者期待。但主角后续利用这桩事待价而沽,操纵舆论,获得了更大的利益,这就满足了读者对资源和利益的期待。既翻新脱俗,又不恶心读者,逻辑还通顺,好了,我要腆着脸在书籍页打上“智商在线”“不套路”的标签了。
反例就是写主角吃屎的剧情,的确是打破期待了,但读者也被毒跑了。所以在我的个人理解中,衡量一个剧情是否合格的标准就是,既要打破读者对具体情节的期待(不要被猜出剧情发展),又要满足读者马斯洛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期待。
无限流小说发展到今天,其实已经有点套路化了,剧情无非是主角或因为意外,或是为了满足愿望,进入主神空间,通关一个又一个的副本,一步步变强,探究游戏本质。读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乌泱泱那么多本无限流,我写作过程中经常有不配得感,我凭什么让读者花费时间看我写的书呢?后来我总结出来两点原因:一是小众细分赛道,二是微创新。
什么是小众细分赛道?起点app打开标签筛选,同时包含无限流、无女主、杀伐果断三个标签,三日内有更新的书只有七本。再加上“原创副本”这个标签,一本书都没有。而含有这些标签的书中,正文内容完全符合标签的恐怕还得减半,我一瞬间觉得压力骤减。作者觉得竞争大、卷,读者觉得没书看,一方面是推荐机制的问题,另外一方面恐怕也有选材不对齐的原因在。
接下来是做梦时间:如果我再写一本无女主无限流,主角像苏晓那样杀伐果断,不放毒,再稍微有点水准,岂不是就能吸引一部分看了《轮回乐园》觉得不过瘾,还想多看几本的读者了吗?结果一搜,发现已经有人这么做了,这里推荐一本叫做《虚空灯塔》的书,更新比我还慢,哈哈哈。
然后再说创新。一个是人设创新,主角可以是反派,是邪神,是小孩,是老头,做一个有趣的人设,加一些背景故事,加一些动机和欲望,提炼一下三观和认知,添一些癖好和小习惯,和市面上大部分主角区别开来。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长青仙尊》,又想到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叫做《高龄巨星》,仙侠和都市分类,老头主角有了;无限流分类好像还没有。年迈的福尔摩斯先生或者莫里亚蒂教授进入无限流游戏,看上去不起眼且和蔼慈祥,实际上又强大又疯批,听起来挺有趣的,不是吗?
还可以在副本上进行创新,规避一些比较老套的选材,再融入一些跨学科领域的元素,比如美术、中医、采石。美术方面,《画怖》有了;中医和采石等各种非遗元素,好像还是蓝海,再加上最近阅文在搞非遗征文,未必不可一试。
写原创副本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很耗费精力;写非原创副本,或许可以考虑从一些古籍名著中取材。我一直觉得山海经和聊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宝库,李贺的诗词也可以脑洞大开成恐怖故事;再或者看看李碧华、爱伦坡的小说,其中的素材对于网文来说应该还是挺新奇的。
在情节的构建上,也可以融入更多的新元素,什么电车难题、博弈论、神话宗教、哲学,不一定要精通专业,在我看来,去通读一下经典著作,理解一下基本原理,会运用几个名词,在写作过程中融入进去,给人的感觉就会很不一样了。
世界观方面也可以创新,现在的无限流风格以科幻和悬疑居多,为了避免竞争,也许可以把背景放在古代,写古风仙侠无限流。《山海经》《聊斋志异》《剪灯新话》《酉阳杂俎》《子不语》都可以取材,或者玩一手古文克苏鲁化,什么桃花源其实是污染地,都可以写。一群身份性格各异的古人遭遇诡异事件,探案解谜,想想都有画面感,(而且据说是影视改编热点)。
这其实有点广义无限流的意味了,忽然想到还有一种情绪流写法,写一些社会上处理结果不令人满意的案件,激发义愤填膺的情绪,再在小说中由主角充当审判者,完成大快人心的处理,纾解郁结的情绪。由于社会案件是实时更新的,每年每月都有新活,紧跟时事一点,这种写法经久不衰。
很多人都说无限流小说势微,很难出成绩,但在我看来,这个题材还有很多好写,很多地方可以挖掘,远没到寿命耗尽的程度。我磕磕绊绊写了一年半的书,其间有心得收获,也有经验教训,姑且总结成这么一篇,希望能给想要写书的朋友一些灵感,也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有趣的无限流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