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一章 下乡考察(1)
有句古话叫“王权不下乡”,这句话背后很直观的反应了封建王朝对基层控制力的缺失。存在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交通不便,成本过高;统治者的意愿不强;封建宗族制根深蒂固等几个主要因素。
交通不便,成本过高,很好理解。古代一项正令从京城发往各地少说要几个月,绝不是在城门口贴个榜那么简单。乡间百姓有时候几年才来一次县里,所以有些正令看不到是常有的事。再者,从县里发往各乡的朝廷正令传递极为困难,有些乡,车马根本进不去,就算进去,不识字的大有人在,一对一的宣传需要的人力物力代价实在过高。所以,正令通常到达各县后,县老爷会交给手下的乡长、里长,至于这些人有没有宣传,那就不得而知了。
统治者的意愿不强,具体来说,在许多掌权者眼中,美其名曰“无为而治”是项善正,只要各地把田赋交上来,供其享乐就行,下面具体什么样,掌权者并不会关心。
正所谓“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县令任职几年就会调任,真正治理还得靠当地有势力的宗族。在古代,县之下皆有宗族,有宗族就会有豪强,有些地方上的宗族并不一定是同姓,一些族人很可能都是依附者(士绅有优免)。官府十分依赖这些宗族稳固地方,以致于宗族有时处理宗族人员时,官府也无权过问,这便形成了“王权不下乡”的奇特现象。
不过还是那句话,权力从来不会消失,只会悄悄进行转移。如现今的明朝,万历帝学他爷爷嘉靖几十年不上朝,但没学到精髓,大批官位空缺,得不到补充,导致底层权利真空,被乡绅获取,这就为日后的明末动乱埋下了伏笔(乡绅逐渐变为劣绅,逼着百姓造反;土地兼并加剧,朝廷收不上田赋等)。
宋洲尽管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但千百年来的固定思维,使得这种现象很难根除,尤其是在基层,下面人有没有阳奉阴违,实在不好说。正基于此,每三年一次的明暗线下乡考察,对于中枢掌握底层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新世界113年)的下乡考察,明暗线选择错开,明线从西都迎日城出发,暗线则是从朝歌城开始。
作为明线考察队里的一员,石响其实对考察队的规模与人员名单,并不清楚。在启程前,队长特意向众人交代了一些事宜,简单来说,就是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讲的别讲。
考察队前往的第一站距离迎日城只有50多公里,是一处名叫福来乡的乡镇,该乡下辖11个村,共有1720户口人。
众人在乡里招待所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由队长分组,每三人为一组,下往各村考察。
与石响分在一组的,是一男一女,男的不过三十来岁,在统计部门工作,石响习惯称他张哥。女的和石响一样,也是高中毕业不久,人长得挺白净,就是不爱说话,做事一板一眼,石响背地里叫她“高老师”(和自己高中老师一样不苟言笑,做事极为较真)。
石响所在小组下往的村子名叫福来三村,位于一条小河边。村子里的房屋修整得极为整齐,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铺开,有如行道树般。村里有160多户800多口人,村民们的农田就在屋后,此时已值小麦的收割季节,入眼所及的除了大片金黄的麦穗外,还有不少的油菜、鹰嘴豆田等作物。(注:鹰嘴豆是豆科鹰嘴豆属植物。其淀粉具有板栗风味,可同小麦一起磨成混合粉作主食用。小粒型鹰嘴豆籽粒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磨碎后是饲喂骡马的精料。茎、叶是喂牛的好饲草。)
石响向陪同的村长询问了该村的经济情况,据村长介绍,该村经济水平在福来乡11个村中属中游水平。
“以前我们村是最早的一批农机站站点,在撤站重新规划的时候,大部分村民选择分田,并没有组建大型农场,因此才与一、二、六村拉开了差距。我担任村长时,乡里派人下来做工作,重提组建农场之事,但因为村里人心不齐,这件事到最后并没有办成。”村长有些遗憾道。
石响点了点头,转化话题,问起该村农田水利建设与维护情况。
村长边说,边领石响去了村外的水闸与水库,走了一圈。事关粮食安全,中枢对下面农田水利的建设极为上心,因此,由不得石响马虎。
一直忙到天近黑,村长才带着石响返回村子。
这时候,考察卫生及风俗习惯的高老师与核查田税的张哥早已结束手头的工作,正坐在村长家院子里喝茶。
见天色不早,村长极力挽留三人在村里过夜,不待张哥开口,他便张罗自家的两个婆姨去做一桌好菜。
张哥看了看手表,再过半个小时就要完全天黑,想乌漆麻黑的赶回乡里实在有些危险,于是他便承下了村长的人情。
趁着村长一家忙着做菜的功夫,石响、张哥、高老师三人彼此简单汇报了一番村里考察的结果。
高老师道:“除了有些人家比较重男轻女外,裹小脚的情况,我这边没有发现。”
“那受教育情况呢?”张哥问。
“小学建在二村,我抄了一份上学适龄儿童的名单,明天带回去,和二村那边的考察小组核对完,才能知道结果。”
张哥点点头,说道:“我这边账目没有问题!”说完,他看向石响。
石响急忙道:“我在村周围走了一圈,也没发现问题。”
三人正说着,院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接着五个半大小子、两个丫头,背着背包快步跑进院中。
“娘,我饿了!”一个冒着鼻涕泡的小子刚进门,就大声嚷道。随即他忽然看到三个陌生人坐在自家院子,正好奇盯着自己。
“你们是谁?”鼻涕虫满脸警惕道。
“叫啥叫,混小子,一顿不吃,难道还能饿死你不成?”村长闻声走出厨房,没好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