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我当探墓人的那些往事 > 第十三章 凤凰折翅

第十三章 凤凰折翅

“那这里的机关,难解吗?”

我听诸葛狄说完,愈发觉得此术不简单。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诸葛狄给出了一个棱模两可的答案。

我接着问道:“诸葛狄,你他既然能一眼看穿地面的机关,想必多多少少肯定是通晓奇门遁甲,只不过这也太过匪夷所思了,这两大术数,单学一样,就让很多人一辈子都入不了门。

没想到这胖子,看上去也就比我大个几岁,居然通晓双术,还真是个人才!

“我试试吧。”

说着,诸葛狄开始认真观察起地面那几块青砖。

如我之前所说一般,这八块地砖的排列,呈现成一个‘坤卦’组合,但却在坤上二和坤中二的地方,分别多了一横。

这样看上去,神似‘坤卦’,但实则又不是。

直到过去良久,别说是我,就连张显宗他们那边也显得有些不耐烦,李老三更是直接朝我们这边开口喊道:“喂,那个胖子,你到底行不行啊。”

诸葛狄闻言,并没有理会对方,依旧是全神贯注的看着地面。

李老三见对方不鸟自己,顿时感到有些不爽,还想开口嘲讽,却是被张显宗拦下。

“李老三,安静点。”

张显宗一发话,李老三纵使再不情愿,也只好忍气吞声。

届时,李老大顺势问道:“老板,这胖子到底什么来路?难不成是千门三家的人?”

然而,张显宗却没有作答。

因为他对诸葛狄的来路也不清楚,他的那位朋友只是告诉他,诸葛狄不仅有背景,而且手上的活也是不容小觑,让他千万不可得罪。

这不,诸葛狄刚刚一眼瞧出机关的本事,就足以证明他朋友所言不假。

“哎呀,还真是有点棘手啊。”诸葛狄收回目光,开始在指间掐算,并念念有词:

“六丙到坤,视为“子居母舍”局,虽为吉门,但这坤丙却是横生兑门,六丙到兑,那可就是‘凤凰折翅’局,不好搞啊。”

听到这,我也是心中咯噔一下。

虽然我并不懂奇门遁甲,但光听‘凤凰折翅’这名字,我就知道准没好事。

果然,下一刻,诸葛狄就脸色难看说:“开门临庚落兑宫,测阳虎遁为阳风,凤凰折翅,这是九局当中的兑凶门,也叫做‘镇邪驱鬼局’。”

“镇邪驱鬼局?”

不仅是我,张显宗等人都是吃了一惊,很快,李老大就提出疑问:“诸葛兄弟,你是说……这地方有邪?”

“不清楚,但看这个局势,十有八九。”诸葛狄点点头,脸色也不是很好看,毕竟在地下遇上这种事,换谁都得瘆得慌。

只不过在场之人,除了我和诸葛狄,其余的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盗墓贼,自然不可能就此退却,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不信邪。

张显宗想了想,说:“诸葛狄,想办法破开,其余的事……再说。”

诸葛狄稍稍沉吟,随后点了点头,便开始着手破局,我在一旁全程看着。

不得不说,诸葛狄的确有两把刷子。

根据他的解释,地面上的青砖,是由开休生三门为第一组排列、杜景两门为中、死惊伤三门为最后一组。

第一组代表的是三吉门,第二组为中平门,第三组为三凶门。

而破局之关键,要么是在三吉门,要么就是在中平门。

只不过他现在虽然是排除了三个凶门,但仍旧是剩下五个可能,若是没有绝对的把握,那就只有五分之一的几率,说不凶险,那绝对是假的。

“休生伤杜景,对应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奇弃一,视为五。若为阳遁,则是惊蛰一七四,芒种六三九,若为阴遁,则是立冬六九三,大雪四七一,原来如此……”

诸葛狄眼前一亮,似乎是找到了破解之法。

下一刻,只见他蹲下身子,随后用手按下了‘八卦’排列当中的四、七、一、三个位置,分别对应:开、生、景三门。

我们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提高警惕,随时准备应对机关带来的威胁。

“咔咔咔……”

就在这时,青砖底下突然传来了一阵机关运转的声音。

不多时,那八块不同于周边的青砖,逐一凹了下去,紧接着,一大片青砖发出‘轰隆隆’的巨响,呈长方形随之缓缓降下。

一条密道,出现众人眼前。

张显宗等人第一时间就凑了过来,用手电往下四处打量。

可奈何这条密道,黑漆漆的,下方台阶也不知道通往何处,但总归极深,以手电的射程,完全看不到尽头。

“刘钊。”

张显宗喊了一声。

刘钊点点头,率先走下密道,张显宗紧随其后。

随后,是李老大三兄弟,我和诸葛狄相互对视一眼之后,这才跟上。

进入密道之后,我明显感觉到那刺骨的寒意,愈发明显了。

只不过张显宗等人却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这不禁使我心底更加紧张。

往下走了约莫半个钟,下方的台阶仍旧是无穷无尽,手电也照不到尽头,压抑的气氛,让人愈发不舒服。

“老板,这情况有点不对劲啊。”

走着走着,李老大忽然开口。

张显宗回头看向他:“李老大,怎么了?”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李老大算了算,说:“我们往下最少走了五百多阶,虽然每个阶,只有五公分左右,但是……老板,这可是宋辽时期的钉子,绝无可能埋得这么深。”

李老大这么一说,众人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纷纷脸色一变。

要真是如李老大所言,五百多阶,按照每个阶五公分来算,咱们这半个小时,都已经往下走了二十多米,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我记得《发丘秘籍》上,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大致是讲寻墓的一些技巧,内容是:

‘唐半山,宋湾湾,汉墓多出山尖山,商周只寻河两岸,春秋战国出山顶,秦汉大墓埋山岭,东汉南朝选山腰,隋唐宋尸坡下挺。’

从这里就不难看出,宋朝时期的墓葬,多半是埋在坡下的地方,而墓内的底坑,最深不会超过十米,虽然不知道有何依据,但这是我家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

可现在我们走得这段阶梯,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距离。

要么,我们眼下的这座古墓,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宋辽时期古墓。

要么,这其中……必然是有什么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