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兵不血刃
汉南郡东,北府军野宿的某间营帐里,老将虞丘进已经昏昏睡去。一个穿鳞甲的少年狗狗祟祟摸进帐中,手持利刃,悄悄靠近了老将的草榻……
“大哥,这个色行吗?”
王敬先肿了一只眼眶,手里抱着个缺了口的破碗,用木枝不停在碗中搅拌着浆糊状的东西。
“不够白。”
“生石灰还不够白?”
“你这是墙灰白,白得不自然;我要的是牛奶白,白里发亮的白。去砍点漆树,拿树汁攉拢匀它,估计大差不差就是那个意思了……”
“我他哥的大冬天荒郊野岭的上哪儿给你找漆树?我不认识漆树!”
“老三,动动脑子成吗?你药匣子里面,不是存了老多药材么?拣几样白芷,白芍,茯苓——不拘什么白的,通通熬进一锅,拿药汤来澥这石灰膏子……”
少年肿着眼眶子,去而复返,一身烟熏火燎的药味。
“大哥,这个色总行了吧?”
“得了,得了。另外教你准备的那样东西,拿出来我看看?”
王敬先从掩心护甲里艰难掏出一个布包,小心打开了,里面包裹的不过是白须几绺。
“这白胡子太少了,不够啊……”
少年肿胀的一只眼缝里霎时喷出火来:
“为了偷得这几根白毛,你知道我挨了老泥鳅多毒的一顿打!不太够?你直接薅秃自己头发染染不成吗!”
“头发和胡须当然不同了,用头发充作假胡须,一眼见伪,染出来的颜色也不地道。道济他二叔不是在军中吗,你要不辛苦一趟,再去找檀老爷子协调几根?”
“……”
“话说回来,老三你脸上捱这几拳,属实妥帖。你本来脸长了些,跟老东西只有二分相似,捱了这几拳,脸一肿,倒是模模糊糊的有点以假乱真的意思啦……”
“大哥,你有点过分了。谢家那小畜生不是被擒来了么,为何不干脆让他粘上白须来唱这出大戏?他是沾亲的本家子侄,我看他和那老东西长的更像!”
“协子河边,那人已归顺我军,今日清晨时,我放他离开了。”
“东军将校最是反复无常、重利轻义之辈。如何却放跑了他!”
“那小后生脸蛋虽嫩,谈吐却不俗,眼界却不窄。沌阳城中,我与他秉烛而谈,自信已折服了他——数日里未见过王弘、季友,道长也不在身边,我打从心眼里敬重这类心念家国的文士。重要的是,他把老东西的位置告诉了我,我的探马去确认过了,这后生所言非虚。”
王敬先摇头道:
“他若窜回本家,将实情一五一十报知给老家伙,那边再张圆了口袋等着我军去钻,却待如何?”
“你不知此人,他此番独行,是去讨债的。此人颇有凌云之心、济世之志,只是自小被门户私计栓住了,没见过家外的江河湖海。我和这后生歃血为誓,他已许诺助我,他也明白,只有我能成就他!如今此人舍我,尚复其谁?”
“大哥,你赌性难改……”
……
郡东,十里亭。
长夜已三更,马滑霜浓。
有年少客子,身负残剑,剑映冬霜。
少年坐一匹瘸驴,徐行出长亭,慢悠悠直到江边的东军营垒。
他脸色很臭,怀里是个血红的包袱,鼓鼓囊囊的。
少年入营不下鞍,相熟的军中将校,见惯了平日里彬彬有礼的少年,却从没看过他这么臭的脸色。
无人敢挡他,也无人盘问他一句。
东军主将帐前,少年挥剑开帘,从容而入。
大帐里灯火很明,照见少年浑身浴血。
“阿晦……”
老迈将军,披衣而起,见之大惊。
“将军,我回来了。”
老将解衣披给少年,眼中满是关切:
“如何竟伤了?”
“回军覆命,路遇北府截杀。”
“性命无虞便好。你还年幼,留得性命,日后还有机会……”
少年冷笑道:
“还有什么机会呢?是要等到阿叔谢混位极人臣、重振我谢家荣光之时,我谢晦再叨光借势,倚草附木,做个鱼肉乡里的显赫小宗么?将军让我静待的,是这样的机会么?”
“你放肆……”
老将审视着少年的一双血眼,那眼光让他感到陌生:
“阿晦,你究竟是怎么了?”
“将军,我回来倒是想问你,你究竟是怎么了?”
“老夫能如何?功名百战,我仍是我。”
少年突然放声狞笑:
“将军。你仍是你么?你早已不是你。”
“将军见过十八九的仕女么?那是花一样的年岁。侄孙在沌阳,遇见了一个女子,那女子的笑靥,像三春时梨花初放的蕊。我爱她,我一眼便爱上她……”
老将沉吟道:
“这是哪家高门的女子?可与我谢家门第般配么?”
少年咬碎银牙:
“门第……门第!”
老将缓缓道:
“你尚年幼,男女情爱之事,不该冲动。也莫听腻了这些门当户对之见,有时门户不符,细民小户出身的女子,胸襟眼界都窄,只顾一时鱼水之欢,总是会碍了你日后的发展……”
“将军,你……你住口!”
少年神情忽然癫狂:
“一十八年,我正是听腻了这些个门第之见。门第!门第!难道高门天生就要高高在上,难道贱民天生就该俯首苟且?沌阳一行,侄孙只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亦不仁,竟能以百姓为刍狗!这都是因着你嘴里的门第!我……我去他妈的门第!”
老将并不发怒,而是慢慢坐回了红木榻上,静静看着这发狂的少年:
“阿晦,撒尽了疯,听叔祖一言吧。”
“叔祖知道,沌阳城前,临阵换将,你心中不快。叔祖不知道怎么和你解释……这样说好了,你听过分米的故事么?”
“这故事,在数十年前,是我兄长讲给了年轻的我。”
“兄长说,这世间产出的米谷,其实是有限的。”
“你看田间地头,不管是二牛抬杠变成了一牛挽犁,还是肩扛水筒变成了风车水车,不管地里的米谷产出再多,这世间的米谷,都是有限的。”
“这些米谷,势必最先被一些才能过人的英雄豪俊所占有。这些英豪,要么是胆子大,要么是手腕粗,要么是脑子灵——不论怎样,不论他们用了何种手段,粮食一熟,他们势必率先占有这些米谷。”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这些占有米谷的英豪们,势必又会遭到其他农夫的嫉恨,所以,他们往往不能长久地占有米谷;或者说,他们不得不分出一部分米谷给那些吃不饱饭的农夫。”
“有时候,分发这些米谷,要比抢夺这些米谷难的多。可是人无论贤愚,举凡他是个人,都是自私的:这些英豪们夺得天下米谷,他首先要确保自己家人吃的饱、吃的多。无论他是不是英豪,人若不把家人置于首位,他首先就不配为人。”
“当家人首先吃饱之后,他开始分米了——同时他不得不制定很多分米的规矩。”
“比如,他会规定,分米时,自己的儿子、孙子,排在首位前去领米;然后才是自己的大舅三姨乃至路人甲乙。他可能还会规定,右边脸颊有痦子的不许领米,左边屁股有胎记的不许排队——这些规矩没有任何道理可讲,可是英豪们一定要奉行这种不讲道理的规矩。何也?”
“排成长龙的领米队伍里,英豪制定下的各种规矩,是为了稳固自己家人和朋友的领米顺位,也是为了抬高普罗大众前来排队领米的门槛。”
“他这些规矩总有漏洞,比如一定有中间领米的人,自己咵咵咵往口袋里装上过量的米,回了家,关门自吃自的,要么转手高价去卖,要么心好的拿着这米再周济给其他脸上长痦子的、屁股长麻子的。”
“这些漏洞迟早被修补,慢慢的,人们不能再在米堆前自助领米,多了个持剑在旁监视的裁判;慢慢裁判监守自盗,慢慢又多了好多个裁判……”
“时过境迁,英豪的规矩在他儿子和孙子的手上不断完善,能让饥民吃饱的漏洞越来越少,九成九九的米谷开始被英豪的后人牢牢占据,分只分那不足一成,天下人只能感恩戴德。”
“呜呼,此乃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晦,你能明白么?”
try{ggauto();} catch(ex){}
“我明白不了。”
少年脸色发乌,双眸渗血:
“饥民越来越多,总有人不甘苟且,总有人一拥而上。杀尽不公的裁判,再把那英豪子孙丢进米堆里埋死——何不重起米堆,再分天下之粮!”
老将微笑道:
“那些英豪定下的规矩,看似有失常理之处,实则是为了天下的安定。如若没有那些规矩,天下会更乱,饥民会更饥。按你所讲,重起米堆,另择裁判?阿晦,代代如此,朝朝如此,相信叔祖,不管米堆前换多少人,结局是一样的……”
“这些英豪,是龙的儿子,是天的儿子。龙子注定是龙子,天子注定是天子,高门注定是高门,氓隶注定是氓隶。这是天注定,改不得;除非你逆天而行。可是违逆天道之人,自古皆有死!”
“叔祖……”
少年沉声道:
“我谢晦一十八年家国,向来以仁孝侍奉尊长,叔祖千言万语,谢晦皆作金科玉律。谢晦万死,叔祖,我今日偏要讲,你说的都是狗屁!”
“你那些规矩,都是狗屁;你那些英豪,也是狗屁!龙子?天道!所谓英豪们定下的规矩就真是天道么?叔祖,我且问你——”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是天道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天道么?恶人高张,贤士无名,是天道么?至于国乱在前,东军远窜,也是天道?我眼中所见,富有山海,贫无立锥;战士浴血,王孙宴乐——这也是他妈的天道?这也算他妈的英豪?”
“古人以巢为穴,钻木为火,茹毛饮血,至今不过几千年——米堆聚起来,也才几千年。桀虐民,汤作誓;纣无道,起而伐。庆父不死,鲁难不已,及至秦并六国,天下同文同尺;高祖提三尺剑,世上人心归汉。一万年太久,千古只如朝夕——这朝夕之间,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漂血流之杵,奋匹夫之怒,左右碰壁,上下求索,只为了天下人人都能吃上那一口米粮,生生杀出来一条血路!此为泱泱之华夏,非为区区之谷堆!”
“米发的公平些时,我辈温良恭俭;外敌妄图染指这米粮时,我辈又能横戈相御、不吝生死!叔祖,你也做过谷堆的裁判,你也树过淝水的大旗,怎么,如今竟敢以英豪自居?叔祖,可笑,你真是英豪吗?天下有英豪吗?”
“叔祖!天下自有英豪!神州万里,百姓人人是英豪!独独你不是!”
“你不必再用淝水的令名诓骗我了。我年幼时,一直视你为傲。可是叔祖,人终有长大的一天啊。不要诓骗后生人,后生总有长大成人之日,你待我如何,我终会清楚。更不要妄图用颠倒黑白的规矩去愚弄天下百姓,百姓迟早会明白古今真相!”
“当年苻秦南下,羌兵百万,投鞭断流。胡人挟百战百胜之威,意在横扫江南,覆灭中华正统。沿江守将不战而降者,纷纷如风中秋叶;晋皇龟缩建康,群臣议论,无非割地迁都。”
“当此人心丧乱,我谢家二子,挺剑独行北面。谢氏高举卫道之帜,天下英雄,生死不计,如影相从;八万江淮子弟,抛家舍业,齐集淝水之岸。叔祖,仗不是你一人打的,功不是你一人成的;埋在淝水边的八万战骨,他们是英豪,你不是;五胡乱华九十年,死守在长安洛阳的百万无名小卒,身膏草野,名不见青史——他们是英豪,你不是!”
“叔祖,你已年过六旬,每每西风之夜、秋雨之夕,你常常怀念自己曾经的同袍兄弟;儿时,你向我讲述两淮的厮杀,你眼里带着泪,也带着难得一见、转瞬即逝的光。叔祖,数十年日复一日的蝇营狗苟,为了你口中的门户之计,为了你子孙万代的粮堆和米谷,你不累么?叔祖,种种失去的人里,你最该怀念的,本是你自己。”
谢琰一双虎目,绽出星星点点。老谢强笑道:
“兴我谢氏者,只在谢宣明。阿晦,你……你已不是少年了。”
“我确已不是少年了。”
谢晦把怀中包袱扔在地上:
“那女子,她死了——她死相极难看,尸浮河湄,使人不忍卒观。我一辈子记得她的笑脸,我弄不清楚,夏花一般青葱的女子,为何转瞬就被这腌臜的世道蹂躏成一团烂泥?我因此负剑东行,夜入十里亭中……”
谢琰闻言乍惊,忽而作怒。
谢晦再也不似从前般注目老谢的一喜一乐:
“两颗猪头,抵不过冷月花魂,我只是恨。是那朱家,把这无辜女子活生生沉入水中:他对外还敢标榜什么逻辑不通的忠贞节烈,像你米谷的道理一般扯淡,无非全是粉饰他逐权争利的狗屁私心。门第……你这口口声声的门第,恃强凌弱,以富欺贫;古往今来,协子河上,不知把多少良善人家的好儿女浸到猪笼里去!”
老谢琰无言以对,沉默摩挲着身下的红木木榻。良久,谢琰道:
“阿晦,这天下,你改变不了的。世间事,就像这木榻的颜色,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这也是定好了的,红成不了黑,黑也变不成红。天理如此,你待怎样?”
少年癫狂大笑:
“如今天下大乱,物力维艰,就连皇家也不能轻易凑齐四匹毛色相同的骏马。叔祖,世间真的有这么多红木么?天下未乱时物阜民丰,从前的红木是实打实的红心楠木;现在你身下这红木木榻,不过是压缩了一些木屑和纸浆,外面糊里糊涂地刷了一层红漆罢了——这红也看来不纯!”
帐外忽然大乱。
流星探马突传急报:
“五更时分,北府兵夜攻郡东。刘寄奴双刀入阵,他主将的黑马之侧,并辔牵了一匹白马——那黑马腾跃如飞,白马亦疾驰如电;我军观之,白马仿佛老将军平日所乘那匹‘烛夜千里白’。”
“荒唐。三军人人识不得马,还识不得人么?老夫如今不是端坐在中军大帐!”
“将军……阵前那白马上,团团绑缚着个老者。那老者白须过颔五寸,兜鍪衣甲也与将军无二……”
谢琰大惊失色,瘫倒榻上。
“啊……”
“叔祖,是我教他们如此如此。白马上那人是扮你的,正为动摇东军之心;你那千里快马却不易得。阵前那白马,马肋两朵黄斑,唤作个‘踏水穿云照’。两马马速皆是千里如瞬,我教刘将军涂饰黄斑,将你那烛夜白驹也仿了个相似。叔祖,你今夜败了,趁夜未明,北投长亭码头,速速上水路逃命去吧……”
流星马数人来回帐中:
“报将军!北府兵破我前阵!”
“报!北府四营马军齐出,连破三阵!历阳军弃旗北窜!”
“报!我军自相惊扰,后军不战而溃……”
“报!郡东行阵皆失,北府已杀入营垒!”
老谢捋动白须,仰天大笑:
“昔日马渡淝水,犹得风鹤相助;今夜兵败汉南,竟受犬羊相欺!罢!罢!阿晦,叔祖败了,如今是败了……”
“你还不明白吗?”
谢晦狂意尽收,轻抚铁剑之残锷:
“当年胡人欲亡我中华,胡马渡江之初,敌兵三十五万,号称百万;我军不足八万,剑钝粮绝。谁人敢想,区区淝水一战之成败,乃使虏首身死国破、胡人五十年中不敢窥江牧马!南北攻守之势,竟然易形!”
“所谓失民心而立功业者,古来未曾有也。江淮战后,故车骑将军、大叔祖谢幼度,亲率北府军八万健儿,兵分五路,马步并作,大会于徐州。故将军挥兵北伐,剑指中原,兴师北上第二个月,连克兖州、青州、司州、豫州;铁蹄所向,一马当先!直杀到黄河河南,兵威震荡北朝;虎牢关下,故将军挥洒利刃,阵斩胡将三十七员,竟一举收复东都洛阳!至此大获全胜,北府兵转战三千余里,双刀快马,所到之处,百姓喜迎王师,沿途箪食壶浆,如稚童之望父母!”
“叔祖,这些都是你讲给我的。那些早已暗淡了的刀光剑影里,永远裹挟着你青葱不再的少年意气——当然还有他们的。”
“可怜千万英雄血,换来往日旧乾坤;那些凛然的意气、勃发的生机,俱皆云散在淝水。眼前这汉南,城非不高,池非不深,我二十万东军,兵革非不坚利,七州转运钱粮,米粟非为不多——如今你却败给了刘寄奴,军破身危,性命只在旦夕。”
“叔祖,域民不该以国疆之界,固国不该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该以兵革之力,治社稷不能任贫富之悬。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你不是英雄,刘寄奴更不是英雄,百姓才是英雄。”
“叔祖,你如今是怎么了?”
“叔祖,你还不明白吗?”
“百姓!只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