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大明:万寿帝君修仙了! >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上层心思你别猜,东林党,完了!

第二百八十六章 上层心思你别猜,东林党,完了!

孙兴尧默不作声的看着发泄不满和愤怒的县丞徐雷,丝毫没有想要劝阻的意思。

其实说实话,此刻孙兴尧心里也对东林党那群,所谓的大儒非常的不满。

甚至他更痛恨自己东林士子的出身!

可有些事情,后悔是没有用的,立场决定了对错,也决定了未来命运。

他身上已经被打上了东林党的标签。

因此,哪怕他心里清楚知道,破坏国家的跨区帮扶国策是错的,但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说,只要能斗倒严党那都是对的。

徐雷发泄了好一会,这才气哼哼的看向孙兴尧,道:“大人,真就同意了吗?”

“老徐,莫要忘了你我的出身,”说着,孙兴尧转身走向书房,徐雷立刻跟上,“记住了,你我身上已经被打上了东林党的记号。”

“这点,不论如何都是无法洗脱的。”

“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闭着眼跟着所有人一路向前,然后将严党铲除。”

“至于帮扶国策的损失,”说着,孙兴尧已经在书桌后坐了下来,同时抬头看向徐雷,道:“朝堂党争,从来没有惨胜于小胜一说,只要胜利了,那便是彻头彻尾的胜利!”

“而所有的错误,都将会是败方买单。”

“关键就看我们能否胜利了。”

“可是,”这些道理,徐雷何尝不明白,可他在乎的是另一茬,想及此处当即道:“严党真就这么好铲除吗?”

“虽然说这些年,严党在朝堂之上并不是很活跃,严氏仙族的重心发展也不在官场。”

“可是朝堂之上,只要严嵩还在,严党派系,就永远不会失势。”

“我们东林党,成吗?”

冷静下来后,就算心中再怎么不满,徐雷此刻也是认命了,孙兴尧说的不错,立场决定了对错和命运。

如果这个时候脱离,那将彻底没有了立足之地,不但严党不会放过他,东林党也不会。

“东林党背后是裕王府,”孙兴尧开口道:“裕王府很大可能不会直接参与其中。”

“不过若是东林党真的到了关键时候,再加上如今严嵩父子不在,裕王府肯定会在暗中出手,但前提是我们不出纰漏。”

“你我这等阶层,只需要做好分内之事,上层争斗不论怎么复杂都与我等无关。”说完,孙兴尧叹了口气,道:

“九龙夺嫡,党派之争全都汇聚在一起,东林党跟严党开战,诸王也不会坐视不理,这里头能涉及到多少弯弯绕绕无人知晓。”

“你我对于上层来说,不过是蝼蚁而已。”说完,孙兴尧叹了口气道:“下去安排吧,尽可能拖一拖,让晋江县破产。”

徐雷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最后也只能点头躬身行了一礼,转身离开。

“好好的日子不过,成天瞎搞……”

书房里,孙兴尧终究没有表现的那般妥协认命,不自觉的骂出了声来。

这一夜,整个大明境内,凡是东林党一脉官员负责的帮扶国策,全都开始故意卡进度,不论是帮扶的又或者是被帮扶的。

只要是涉及到跟严党一系官员,全都毫无意外的下达了切断帮扶的命令。

一夜之间发生如此大的事情,再加上东林党根本没有想要掩饰的意思,自然而然的,大明现如今的高层,全都收到了风声。

坐镇严家的严绍庭,自然也收到了消息。

严家。

祖庭小院,书房里。

一袭白衣长衫,气质温润儒雅的严绍庭端坐于书桌后。

而在书桌之上,则是一道光幕悬浮。

光幕中一名身穿绿色官袍的中年男人正在汇报着关于东林党的行动。

“严尊,以上便是东林党的全部行动了,他们打算破坏与我们一系有关的帮扶国策。”

说完,绿袍男人对着严绍庭躬身一礼道:“还请严尊为我们做主。”

“下官等人,绝对听从严尊的吩咐!”

严尊,是严党一系对严绍庭的尊称,意味严绍庭在他们心中尊贵无与伦比的意思。

严绍庭看着眼前的七品小知县,面容始终和煦,直到他说完这才开口道:

“此事我已经知晓,炎律,劳烦你联系其他人,让他们不要惊慌。”

“相信朝廷,只要调查属实,有人蓄意破坏帮扶国策,那么朝廷绝对不会纵容!”

“你尽管放宽心,照顾好自己麾下的百姓,恪守本职即可,坚信,邪不压正!”

听到严绍庭这位严党的三号人物,竟然叫自己的字,而不是名,顿时,这位七品绿袍知县顿心中不由一暖,当即绷着脸肃容道:

“有严尊的一句话,下官等人就放心了,还请严尊放心,下官等人必当恪守本职。”

都是官场的老油条了,即使他只是一名小小的七品知县,也自然能明白,严绍庭这一番看似官面上的话,实则是老练的体现。

东林党率先出击,很明显是要将严党一脉彻底铲除,所以严绍庭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如此说,不过是因为如今是灵网通信,一些话自然不能被“网监司”的人知晓。

严绍庭纵横官场多少年,又是严阁老亲历培养,还曾得到海老爷的赏识,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留下把柄受制于人呢?

“嗯,放手去做事吧,相信朝廷。”严绍庭摆摆手,在绿袍知县的行礼中关闭了通讯。

“你们怎么看?”严绍庭没有急着安排下去,怎么对付东林党,而是抬头看向站在自己对面的两个丰神俊朗,气质不俗的青年。

这二人不是旁人,正是严绍庭的长子严肃之,字伯瑾。和次子严云从,字伯龙。

听到父亲这是要考校自己二人,严肃之跟严云从二人对视了一眼,然后严肃之道:

“二弟,你先来吧。”

看着面前互相谦让的两兄弟,严绍庭眼底闪过一抹笑意,心中却是欣慰不已。

严家不是皇族,未来家族的产业很多。

自然不需要担心家里的孩子们争夺,左耳出血像是皇室那般,兄弟面和心不和的情况。

至少,严家四代这一辈人中,不需要担心。

毕竟,如今的严家,他们这些人都还在,而且未来不出意外,只要不是进入传说当中的仙界,他们对严家始终有着话语权。

最重嗯要的是现如今的严家,所处的阶段正是族内团结一心发展壮大家族的时候,任何不利于团结的因素和人都会被踢出家族。

听到大哥让自己先说,严云从也没有客气,点了点头上前一步,拱了拱手,道:“父亲,儿以为,我严家必须要做出反击。”

“东林党这些年仗着背后有裕王府撑腰,不断的在大明境内发展势力。”

“当年儒家何等势大,自从朝廷铲除了孔家,天下儒宗便树倒猢狲散,群龙无首。”

“这些年东林书院的崛起,俨然有想要成为新的天下儒宗之首的势头。”

“其实不仅是想要成为,”严云从说着,语气一顿,道:“这些年东林书院虽然什么话都没有说,但其行为俨然是儒宗之首。”

“甚至不少东林士人背地里,早就有了想要复燃儒宗死灰的想法。”

“他们经常明里暗里的以为儒宗证名为由,网络当年那批旧儒生,一起抨击父亲。”

众所周知儒宗之所以会沦落至此,从原先的辉煌巅峰跌落谷底,完全因为严世蕃蓄意打击报复孔家的原因。

甚至,在儒宗众人看来,严世蕃“抬出”的所谓的“启思革新”国策,根本不像他当初嘴上说的那般是为了解放民众思想。

现如今的“启思革新”国策,能成为一条持久国策推行,影响深渊至此,完全是因为皇帝的意志不可违,再加上朝廷确实需要。

否则,所有人都明白,严家父子肯定不会真的把“启思革新”这事给办成了。

其实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严世蕃当初最先提出“启思革新”国策的时候就没打算把这当回事,完全就是为了借题发挥,动孔家。

也是严嵩老谋深算,做事老成持重,这才把这事给做成了。

所有人都知道“启思革新”虽然名义上是严世蕃提出的,但朝中但凡有点势力的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严嵩在给严世蕃铺路罢了。

提出并完善“启思革新”国策的人,就是严嵩。

当初严嵩以为自己大限终至,不会看到家族兴旺的那一天,才这么做的。

因此,让以东林士人为首的天下儒宗众人,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革新?革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天下儒宗!

换句话说,其实严嵩和东林党之间,真正的仇恨,是要追溯到天下儒宗这个根源上的。

“因此,儿以为,此事绝不能妥协!”严云从说着,眼底隐隐有杀机闪现,“必须要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将东林党赶尽杀绝!”

“我们必须要给下面的人通知下去,立刻对东林党展开反击!”

这是严云从对此事的态度,很激进。

不过负责考校的严绍庭,却是从始至终,面色都不曾有过一分一毫的变化。

对两个儿子,他可是太清楚了。

两个人,两种性格会做出什么样的判断,他心中基本都有一个数。

之所以考校,是想要看看,这二人是打算如何对付东林党。

“那依你之见,我严家若是与东林党开战的话,我们该怎么做?”严绍庭看向严云从。

知道接下来就是父亲对自己真正的考校后,严云从身体一怔,严肃道:

“东林党此次采取的行动就是破坏帮扶国策,从而让我严党一系的官员彻底成为拖整个朝廷的后腿,然后被清算。”

“此举,若是在十年后,闹到皇上跟前的话,那么双方都别想有好果子吃。”

“东林党必然也会受到重创!”

“如此做的后果,东林党必然也清楚,”说着,严云从语气微微一顿,道:

“因此,在儿看来,他们必然会选择在十年之期抵达的前几年把事情办成。”

“因为他们必须要在皇上出关之前把所有的事情解决,并做出完美的弥补。”

“而对于东林党众人来说,只要能将我们严家一系所有官员铲除,赢得这次的党争胜利,那么自然会有裕王府出面帮忙。”

“不仅如此,届时,还会有其他势力,比如诸王,参与瓜分严家。”

“那时,等所有人上桌分肉,等到把肉吃完了,必然也会帮忙收拾。”

“而等到皇上出关后,即使我严家再怎么得宠,必然在皇上心中留下个无能的印象。”

“一边是党争的胜利方,且这些人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边是无能之辈。”

“皇上会怎么选?”严云从说着,手背拍打着手心,道:“难不成,还要为了我严家,再把东林党这罪魁祸首砍了不成?”

“然后让大明进入动荡之中?最后再浪费时间精力,处理朝中党争内斗?”

“这是不可能的,皇上向来是结果导向,只要不影响大明的利益,不影响大明。”

“那么,任何的党争,皇上可是从来都没有干涉过的。”

“所以,”说着,严云从深吸一口气,眼底似乎隐隐有精光闪过,冷声道:

“父亲,我们必须要先下手为强!”

“直接就将东林党那些与我们严家一系官员有帮扶国策有关之人,全部铲除!”

“届时,再给裕王府一个姿态,比方说可以与其他诸王走近一些。如此一来,裕王府必然会明白我们的意思。”

“哼!”说着,严云从发出一声冷笑,道:“有些道理东林党那帮腐儒看不清。”

“可是裕王府必然能看得明白,我严家即便损失了那些执行帮扶国策的低阶官员又能如何呢?吏、礼、户三部,都在我严家。”

“这三部,就足以影响大局!”

“权力,终究是高层而下的,东林党太天真了,以为铲除一些低阶官员,就能架空我严家?或者说是,让皇上觉得我严家无能?”

“因此,快刀斩乱麻,直接以势镇压,将东林书院铲除,将火苗直接踩灭!”说完,严云从深吸一口气,道:“儿说完了。”

依旧是那套激进霸道的作风。

严绍庭看着严云从,心中毫无惊讶意外。

这个儿子的脾气性格,以及处事作风,可以说跟父亲严世蕃年轻时无比的相像。

一贯的嚣张跋扈,霸道蛮横。

不过严云从看问题还是很成熟的。至少分析上,头头是道,倒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确切的说,严云从的做法,其实也是一种方法。

不过行事作风上,在严绍庭看来,却已不适合现如今的严家了。

若是以前还没有确定家族未来方向的严家,行事作风自然可以如此霸道,不讲道理,可是现在,严家早已经超出“刀”的范畴。

严家“这把刀”,皇上自然可以用,可是皇上不用的时候,“这把刀”是具备玩弄众生资格的,行事作风上不需要这么没水准。

仙族世家,到最后拼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战力了,而是底蕴。

底蕴是什么?是沉淀!沉淀什么?高端战力,强大的修为,只是一部分,还有体面!

尤其是在一方王朝之中!

一个体面的世家大族,以超然的姿态俯瞰一切,于无声中扫灭一切才是道理。

如果还跟莽夫一般行事,那太不应该了。

东林党确实势大,当初严嵩也说过任其发展,有成党之势。

可东林党说白了在严党这等体量的势力面前,不过是个年轻后生而已。

再说的直指本质一些,东林党不过是当初世子朱翊钧一手扶植起来的玩物而已。

东林士人这些年,看似是裕王府发展文官势力的臂膀,可裕王府早就培养出了自己的文官土壤,这部分官员才是王府嫡系。

那些出身各大仙府书院,身世清白,天资卓绝,年纪轻轻就坐上一县县丞之位,甚至是知县的年轻官员,才是王府的真实力!

可惜,可悲,那帮书呆子至今还看不清局势,沉浸在东林势大的环境中。

实则,所有的东林士人在官场的活动,都不过是为那些王府真正嫡系铺路罢了。

这次的事闹大了,正如严云从所说,严家只需要做出一些姿态,裕王府就会坐视不理。

正好,东林士人全部被铲除了,那些裕王府真正的嫡系官员才会上位。

甚至,裕王府还要感谢严家!

这点,从世子朱翊钧对东林书院的态度,先是交给儿子朱常洛当甩手掌柜,放之任之,之后朱常洛又将天资最好的朱由检放过去,让他成为东林书院众人的少主就能看出来。

东林书院,对于裕王府的价值,也就是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罢了。

最重要的是,很早之前,严绍庭早就收到了张敬修的拉拢,安王府有意结交严党。

众所周知,安王府跟裕王府是联盟。

张敬修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让诸国在外,不属于其他八王的势力,与他们联合起来,只有如此,才能拖延时间。

只要拖延到时间,那么其他八王必然会不攻自破,彻底在九龙夺嫡大戏中淘汰。

(注:详见第282章。)

跟九龙夺嫡的最终结果,淘汰诸王相比,区区一个东林党,孰轻孰重?裕王府不明白?要知道,现如今坐镇裕王府的可是朱常洛!

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上层拉来说,区区的东林党,真的就是个玩物而已。

拉严家下水?太可笑了!

也因此,所以严绍庭始终不慌不忙,甚至还有心情考校两个儿子。

实在是东林党自以为大靠山的裕王府,真的很早之前就已经将其放弃了。

“伯瑾,你怎么看?”严绍庭又将目光看向大儿子严肃之。

大儿子严肃之,向来稳重,与爷爷严嵩颇为相像,甚至也最为像自己一些。

听到父亲问起自己,严肃之上前一步,躬身一礼,道:“在回答父亲的问题之前,儿有一个问题想问,还望父亲告知。”

“你问。”严绍庭好整以暇道。

“朝中九龙夺嫡,我严家是决定站队哪一方?又或者说是保持中立?”

闻言,严绍庭神色平静的拿起桌上的灵茶轻抿了一口,道:“站队如何?中立如何?”

“站队的话,除了安王,其他八王没有一个是可以完美合作之人。”

“中立的话,那就只能站队安王。”

“因为,安王府跟裕王府联盟势大,必然会成为其他八王的眼中钉,安王府需要盟友,确切的说是需要抱团取暖。”

“只要拖下去,慢慢耗着,一点一点就能把他们耗死。”

“呵,”听到这里,严绍庭轻笑一声,道:“那你的问题,意义何在呢?照你的意思,我严家只能站队安王了。”

“父亲恕罪,”严肃之躬身一礼,笑着道:“看来父亲已经有了决定。”

“按照太爷的想法,我严家是不参与皇权更迭争斗,我严家只是皇上的刀。”

“因此,只能保持中立,”说着,严肃之语气一顿,道:“儿想问的是,父亲是否已经拒绝了诸王的拉拢?”

“拒绝如何?没有拒绝又如何?”严绍庭一边问着,一边低头喝茶。

“那儿就假设,父亲已经拒绝了诸王,来说说此次,东林来犯之祸吧。”严肃之说着,顿了顿,上前一步再次开口。

“儿以为,以不变应万变,擒贼先擒王,他狂任他狂便是,所谓天要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说着,严肃之淡淡一笑,道:

“东林党于如今的裕王府眼中,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而已。”

“等到事情闹大,各地帮扶国策确定失败的一刻,再稍稍用舆论引导一下即可。”

“那时朝廷只需直接对东林书院下手拿人即可,东林士人被处理,从利益角度上看,正好也给裕王府此前培养的嫡系让路。”

“那时候,也不会有人来阻止我们。”

听到大儿子严肃之,三言两语就看透了如今朝堂的本质,就连裕王府对东林党的态度都看的一清二楚后,严绍庭不由满意点头。

“不过,我们身处上层,考虑也有不少,”严肃之语气温吞,道:“因此,利用灵网煽动舆论可就行不通了。”

“毕竟,灵网在内阁各派系手中,如今自然落在九王和我们手中。”

“东林党要对我们出手,八王必然也不会错过对付我们的机会。”

“因此,只要我们敢利用灵网煽动舆论的话,弄不好反而会授人以柄。”

“好在,通政使司一直在我严家手里。”

“只需要利用‘官报’和‘杂报’煽动舆论,让那些受帮扶的地域百姓知晓,这一切就是东林党在搞破坏即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啊,”严肃之面上笑容温和,道:“那时,东林党就是人人喊打的老鼠。”

“其他八王,还能为了东林党这种,可有可无,就算成了也最多给我严家造成一些不痛不痒的损失,跟我严家不死不休吗?”

“以上,是基于父亲拒绝了诸王拉拢,明确要跟安王府站一起,或者中立的情况。”

“若是父亲没有拒绝,态度始终不明确的话,那一切就更好说了。”

“我们动东林党,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方会对我们严家有什么微词,或者说干预。”

“可以说,为了拉拢严家,就算我们以势压人,以那莫须有的罪名处理又如何呢?”

“所有人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完,严肃之躬身一礼,道:“儿说完了。”

一番话说完,可以说进退有度,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可以说,这次对待东林党的问题上,严肃之跟严云从之间,高下立判。

“可服气?”严绍庭没有宣布谁输谁赢,只是看向严云从,语气平静的问道。

“是,大哥的法子,更稳妥一些。”严云从也没有不服气,输了就是输了。

“那我现在告诉你,目前,严家还没有明确要站队哪一方。”

严绍庭说着,语气一顿,道:

“不过即便我们知道,严家若是想要对付东林党,为了拉拢我们,诸王没有任何一方会干涉,但我严家自有一套行事标准。”

“便按照你先前说的那一套做法去办吧。”说着,严绍庭语气一顿,道:“伯龙,你跟着你大哥,这次权当是对你们的实践。”

“是!”严肃之跟严云从躬身一礼后,转身离开。

书房里,看着两个儿子的背影,严绍庭轻笑一声,便不再将东林党放在眼里。

还是那句话,若是裕王府依旧将东林党视作重要臂膀,那他还会严阵以待。

可这些年,东林党这群书呆子,早已没有了往日的辉煌。

说白了就是这群书呆子,太高估自己了。

上层权力斗争,岂是一帮自诩清流,实则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书呆子能懂的?

此时,裕王府,内厅。

上首位置,身材微胖,一袭明黄色蟒袍,神色威严的荣昌郡王朱常洛端坐于上方。

下方,大儿子朱由校跟五儿子朱由检并肩而立。

“东林那帮书呆子不自量力,要对严党出手,你莫不是还要死保?”朱常洛冷声道。

闻言,朱由检眼底闪过一抹挣扎之色,而后抬起头,张了张嘴,道:

“父亲,孩儿自幼在东林静修,是纳西师傅们教会了孩儿很多道理,可否……”朱由检在朱常洛冷漠的眼神注视下,道:

“可否,保他们一命?”

朱由检可以对努尔哈赤的满金家族,表现出一个皇族应有的心狠手辣。

可是面对自己人,尤其是自己的恩师,再加上自幼在东林进修,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实在让他无法眼睁睁的看着师傅们惨死。

其实,以他的才智自然早就知道,王府内,太爷就不说了,光是爷爷朱翊钧,还有父亲朱常洛,以及大哥朱由校这些人,对东林士人的态度,可以说是实在瞧不上。

如果不是需要东林士人在东南一带天然的影响力,培养王府自己的嫡系。

这东林书院早就被抹除了。

如今,东林书院竟然还想着对严党下手,更是不顾大局,恶性党争。

这次,终于让父亲下定了要铲除东林的决心。

有些事情,他可以劝,可他知道,有些话不能说出来,否则东林士人真就没希望了。

一旁的朱由校,看着五弟恳求父亲,保东林大儒一命,心中不由暗暗摇头。

“五弟啊,你难道还看不出来吗?你越是如此心慈手软,父亲对那些大儒就越是厌恶,你求情,只能是加速他们的死期!”

果然,朱由校想的没错,紧跟着朱常洛就怒声道:“住口!”

“来人,将这逆子给我关起来,没有我的允许,不允许他踏出王府半步!”

“更不允许他与外界有任何的交流!”

“是!”很快,两名修为达到练气中期的护卫进门,直接用“缚灵环”将朱由检控制。

“父亲?!”

朱由检想要挣扎,却已经被护卫架着离开,任凭他怎么呼喊,都无济于事。

“父亲息怒,五弟会如此,也是重情重义……”朱由校到底是疼弟弟的,当即就要开口求情,却被朱常洛抬手打断。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说完,朱常洛又道:“东林党放弃吧,他们斗不过严党的,不过东林之名保留。”

“父亲的意思是……”东林党斗不过严党这一点,朱由校然是同意的,他疑惑的是为何还要保留东林之名?

“不是一直保留,”朱常洛开口,“毕竟我裕王府的嫡系终究是名义上出身东林。”

“等这些人上位后再慢慢取消,这段时间里就让他们洗去东林士子身份即可。”

“一切求稳,行事作风,注重体面。”

“东林士人,毕竟在东南一带有不小的威望。”

“所以,很多事情还是等过个三五年,所有的事情都平稳落地后,再对百姓公布。”

“是,儿明白了。”朱由校点头。

“九龙夺嫡,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诸王还没有开始行动呢……”朱常洛说着摆了摆手,朱由校躬身一礼后告退。

时间匆匆,转眼便是三个月过去了。

然而这三个月内,凡是跟经过严党一些官员的帮扶国策,全都毫无意外的停下。

然而出乎所有东林士人意料的是,严党竟然没有丝毫的反应。

不仅如此,那些官员也是一副努力挽救,整日上灵网上安抚大大小小的仙族和仙民。

一时间,所有仙族和仙民竟然一副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模样要帮助自己的府县。

本能的,东林书院的顾宪成,高攀龙,钱兼益、阮大铖等人感到了一股不安。

观澜雅筑第九层之上。

“我去联系裕王府!”顾允成第一个起身说道。

“出事了!”就在这时,楼梯口突然冲上来一名身穿绿色长衫的大儒,他手里还攥着一张大明杂报,道:“你们看看这个!”

杂报?看到这东西,众人都是一愣。

自从灵网铺设以后,所有人了解信息,都是上网,全世界各地的消息都能知道。

如今纸质杂报,官报,早已经没什么人用了。

“拿来!”顾宪成看到杂报,本能的感到不妙,起身一把夺过杂报看了起来。

《帮扶国策手足,背后黑手系于东林党》

当看到这几个字后,顾宪成只觉得脑子当场就“嗡”了一下子。

一瞬间,他就明白了过来,严党出手了!

杂报,官报,都归大明通政使司管,而通政使司可一直都在严家手里。

之前,各大帮扶国策手足,仙道发展手足的地域,所有仙族,修士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克服困难的模样,在他脑海中出现。

如此一来,岂不是表现的,严党成了无辜受害者,内容直指党争,岂不是说东林党恶性党争,不顾仙道发展,修士死活?

嗯,其实他们确实如此打算的,可有些事情是不能被掀到台面上的!

他已经能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了。

舆论煽动,群情激奋,然后朝廷为了平息百姓怒火,对幕后黑手,也就是他们动手。

这一次,很有可能东林党会被连根拔起,彻底铲除!

可以说,严党这一手以不变应方变,太狠了!

当然,最让顾宪成等人细思极恐,遍体生寒的是,此事上面竟然没有人通知他们。

东林党浩浩荡荡,要对严党出手,京城怎么会不知道?严家就算有通天能力,可也不可能做事无声无息吧?

怎么可能瞒得过裕王府,又怎么可能瞒得过诸王?

这说明什么?

说明裕王府放弃了他们!

不仅如此,他们自以为的壮烈,宏大党争,竟然都不被京城那边用正眼看一眼!

这一刻,顾宪成只觉得前所未有的失败,他始终觉得东林势大,可以与严党分庭抗礼。

可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嘴巴子!

他们要对付严党,然而人家却是连正眼都不曾看一眼,只是轻抬了抬手指。

而东林党要迎接的却是灭根之祸!

“完了,东林完了……”

顾先生倒退几步,如果不是有人扶着,当场就会摔倒。

“顾老,我们怎么就完了?”看着一蹶不振,双眼呆滞的顾先生,钱谦益只觉得头皮发痒,手脚冰凉,呆呆道:“不就是舆论吗,我们发动东林士子的影响力也能抗衡……”

没错,这蠢货,现在还没有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蠢货!”然而迎接他的,是顾宪成的弟弟,顾允成的一声怒吼。

“到现在,你竟然还看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吗?严党先是让他们的官员稳住百姓,然后将民心聚拢,然后煽动舆论。”

“那么多的仙族,修士,他们会把怒火发泄到哪?是我们!”

“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很有可能会引发大明仙朝史上,第一次修士暴乱!”

“光是这一条,三大营就可以直接出动,平了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

“严党成了保护仙道发展,维护修士百姓的好人,我们成了主动挑事的恶人!”

“只有铲除我们,才能还天下一个郎朗乾坤!”最后一句话,顾允成几乎是吼出来的。

“轰!”

终于,钱谦益,阮大铖等人,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一个个顿时如遭雷击,面色惨白!

脑子里不约而同的回响着刚才,顾宪成的那句“东林完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