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金戈铁马往北去
大军出征,甲胄鳞片在阳光下明晃晃的,犹如赤金。三万京营精锐开拔,从京城出发,剑指奴儿干,金戈铁马往北去。
发兵时已是季秋,肃杀之气浓郁,秋风横扫落叶,入目皆枯黄,天气也愈发寒凉。等从京城进至东北,已是冬季,当地滴水成冰,定然是用不得南军的,水土不服。故而,朱高燨这三万军队中,有过半来自北平行都司。
初代五军营,便是朱棣靖难收复北平行都司后建制,虽说之后的五军营吸收了全国各地卫所的精锐,但仍以北平行都司的这批将士最为勇猛。
北平行都司衙门设置于大宁,是北平、奴儿干、辽东、大宁组成大区都司。前身为中山王徐达所领的北伐灭元十万明军,后有北元不断来降的将士。
这支北军虽说在金陵住了许久,可只要披上甲胄扛上兵器,照样能在冰天雪地里爬摸打滚。
……
一路行军至六合县附近,大军扎营,夜色如泼墨。
帅营里燃着明灯,朱高燨与张辅、朱勇、赤戎,四个人围在案台前,研究着从奴儿干都司快马加急送来的情报。
“这份,是辽东送来的奴儿干都司较为详细的资料,大家伙儿看看。”
朱高燨从一封密函中取出信件,放在了案头,道,“女真一族,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奴儿干都司下属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多个所。都司之下的各卫所作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机构,重要的官职均由朝廷从内地委派官员出任。”
看到这里,朱高燨不由轻笑一声。
一百八十四个卫,二十多个所,听起来吓人。要知道拥有十六万精锐的五军营,也方才七十二个卫而已。
但是很显然,奴儿干都司的这些卫所是注了水的。大一点的有几百正军,小一点的只有百八十正军,整个奴儿干都司二百个卫所加起来,能不能凑出五万正军都是个问题。而且这些卫所也不是每一个都要打压的,有的地方过于偏僻,有的被汉人官员治理的服服帖帖。需要打压的是被女真人篡权严重,对大明产生威胁的卫所。
“建州女真,主体分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农耕为主,打猎为辅,这是我们的重点打压对象。而海西女真也称为扈伦四部、海西四部。主要是叶赫部、乌拉部、辉发部、哈达部。海西女真的生活方式,是采集、渔猎、农耕的混合状态,主要还是靠采集和渔猎。与建州女真差不多,都是我们的重点打压对象。”
朱高燨继续说道,“至于东海女真,也就是野人女真,有时也划分出北山女真、黑龙江女真等部落。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落后,无农业,以采集、打猎为主,貌似还过着原人的生活。他们所处的地带过于靠近极北之地,与我大明之间也没什么联系。没必要去打压,收益太小,地势太差,成本太高,威胁太小。”
朱勇拿起一份资料扫视了一眼,缓缓说道:“建州卫与建州左卫,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但实际上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这个也在我们的打压范围之内吗?”
辽东都司辖区,不在征讨的范围之内。话虽如此,但朱高燨却知道朱勇在忌惮什么。
建州卫指挥使释加奴,汉名李显忠。女真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的儿子。立有战功。永乐八年率所属从皇帝御驾亲征蒙古鞑靼,立有战功。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显忠有一个姐姐,叫“帝三后”,是朱棣在燕王府时的妾。所说这个妾在朱棣称帝前就已经挂了,但名分还是在的。也就是说,这个建州卫的指挥使李显忠,是朱棣的小舅子。
况且,李显忠虽是女真人,但本人身上是有战功的,对于大明朝还算是忠心。
“无论是建州卫,亦或者是建州左卫,都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朱高燨毫无遮拦的回答了朱勇这个问题。
李显忠是皇帝的小舅子又能怎样,老子还是皇帝的亲儿子呢,现在是王爷,马上就晋升储君了!
李显忠才能有多少战功?老子在南边打下来了一个省,在北边干了两个蒙古王!
更何况,李显忠本人对于大明说得上是有点良心,但他的子孙如董山、李古纳哈、李满柱等人可都是大明反骨仔,清一水的反贼。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力衰落,建州卫首领李满柱,也就是李显忠的儿子,联合建州三卫,反叛明朝,开始不断的骚扰入侵辽东地区。
未来的建州女真改称“满洲”,其实就是从这货的名字而来,即“李满柱的建州女真部”之意。
女真叛乱也跟大明僵化的朝贡贸易制度有点关系,少数民族部落每年来朝贡的次数,每次来人的数量、货物数量都有限制。大明堵住了通过他们贸易赚钱的路子,这些人就直接动手开抢了。但这当中,女真人最为不讲信用,之前大明也给过不少优惠政策,但真的到了有机会抢钱粮的时候,他们又会忍不住干一票,抢完之后又跟大明道歉,道完歉继续抢,完全就是养不熟的狼崽子。
对于如何解决这群女真人,当时朝廷内部主要分为两派,主战派认为女真人不服管教,应该好好教训教训;主抚派认为女真叛乱都激出来的,应该给予更多优惠,这样他们就不闹了,比“女真亲爹”李成梁都尿性。李成梁最起码还一直在引导着女真各部内斗分化,这些主抚派直接就是把女真当成爹供着了。
成化帝没有犹豫多久,直接就下令进剿建州女真,下达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在这次围剿中,李满柱和他的儿子被朝鲜军队斩杀。至于另外一个首领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也在这次围剿中挂了。
死得其所!
“如何处理建州卫、建州左卫,刚才你们或许没听清,也或许是我没有说清,现在我说明白一些。”朱高燨面色平静,“灭族即可。”
张辅和朱勇闻言有些惊讶,这一句话,就决定了建州卫和建州左卫一万多条人命!
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猛哥帖木儿,满清的老祖宗。
指挥使与都指挥使,一字之差,却差的海了去了。
指挥使是“卫”的最高指挥官,而都指挥使是“都指挥使司”的最高指挥官,是地方省军事最高指挥官了。
不同的在于,猛哥帖木儿这个都指挥使空有其名,实际上手底下管的人却没那么多,只有一千来号人的军队,还拖家带口的拉着七千多部众。
“末将明白了。”张辅点了点头,没有问为什么祁王对建州左卫有这么大的仇恨。军中以军令至上,将以帅令为先,就算朱高燨让他去带人冲了辽东都司衙门,张辅都敢服从军令。
如果他知道在二百多年以后,猛哥帖木儿的后人干的那些事儿,怕是连扬了建州左卫骨灰的心思都有了。
而朱勇则是略带疑惑的问道:“王爷,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需要在路过辽东的时候,去和辽东总部刘荣提前交涉一下吗?”
辽东总兵刘荣,曾随朱棣靖难,讨伐蒙古,屡立战功。镇守辽东十年,在沿海构筑防御工事,以抵御倭寇。打汉人他不在行,但却是打蒙古人和倭寇的好手,也称得上是一方名将了。
“到时候再做商议,眼下顾好行军之事与在建州的策略。”朱高燨摇了摇头,忽然问道,“督促后续粮道的官员,别等我们走在半路上,结果断了粮草,那乐子可就大了。”
朱勇不以为然的说道:“粮道是太子那边负责的,出了问题也是东宫顶着。”
“你在说什么屁话?”朱高燨正色道,“粮草出了问题东宫的人肯定是要掉脑袋,可难道我们就不受影响了吗。我们这些出征带的粮草顶多够我们走到顺天府,若是后续的粮道出了问题三万将士要么饿死要么兵变,到时候不仅东宫得哗啦啦成片的掉脑袋,你我也好不到哪儿去!”
三万精锐出征,若是不想耽误行程,便只能压缩携带辎重。军队一边走,朝廷一边运粮草,这后续的粮道走的是大运河,和修筑顺天府皇宫的物资一起送到顺天府。等军队走陆路到了顺天府,后续的粮草也就从水路一起到了顺天府。
这样虽然更便捷一些,但是风险也大了,若是太子吃错了药耽误了粮草运输,那三万精锐还没抵达奴儿干就要先兵变了。而朱高燨当然不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一直在安排人手在金陵城里运作,不过效果不算太明显,管这事的是太子,又不是他祁王。
不过太子从事后勤多年,也基本上没在粮道方面出过纰漏,这也让朱高燨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
虽说他和东宫在闹不愉快,但在国家大事面前,太子还是很能给人安全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