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傍晚一述!
“受教了。”姚启圣一脸恭敬的朝着陈谦吉抱拳点头。
陈谦吉温和的笑了笑。
就在这个时候,无舌躬身走了过来。
“少爷。”
陈谦吉侧过身子去,看了无舌一眼,转身将目光投向了姵儿。
“姵儿,你去马车上,将我摘写的治河纲要拿出来。”
姵儿点了点头,转身快步朝着马车而去。
数分钟止呕,姵儿折返了回来,双手将厚厚的一摞纸递给了陈谦吉。
陈谦吉双手接过,转手递给了无舌。
“派人将这份摘要抄写一份,而后将原稿转呈皇上。”陈谦吉说话间,将手稿递给了无舌。
无舌点了点头。
陈谦吉见手拿底稿的无舌并未离开,眉头微微皱起,疑惑的问道,“有什么事情么?”
无舌双手捧着手稿,朝着陈谦吉微微躬身,沉声说道,“少爷,咱们现在已经抵达了陕西境内,在距离咱们四五十里开外,有一座山,名叫芒山,听过路的流亡的百姓说起,那里有不法的商贩在那里偷偷开采山石,用于房屋的地基所用。老奴想着,您先前不是说起过要用山石为基,将来修建河堤么,何不去查看一番?”
陈谦吉一听,顿时脸上绽出一抹高兴之色,连连点头。
“河堤的修建,的确需要上好的坚硬石头做基,无舌不错,你做的很好。”陈谦吉温和的笑着,朝着无舌竖起了大拇指。
“谦吉,修建河堤的石头,需要整块的么?如果是那样的话,单单一个采石的差事,怕是会消耗太多的时间。”姵儿听言,沉声的问道。
陈谦吉摇了摇头,“如果是整块的条石更好。如果没有,就算是拳头大小的石头,也是可以的。毕竟,咱们有水泥,可以用这个东西,将他们粘连在一起,单单论坚硬程度,丝毫不比整块的条石差!”
陈谦吉说完,转身看向了无舌,接着说道,“这次将治河纲要上递朝廷的时候,记得告诉皇上,我需要沾杆处的鲁易大师,让他提调鲁易过来。”
“嗻”无舌躬身回应,之后快步的退了下去。
“鲁易?这是何许人也?”姚启圣低声的问道。
“他是我在筹建沾杆处的时候,从工部调过去的火药配置大师。河堤的修建,需要的石头很多,单单靠人工采石,进度太慢,我需要他配置的火药,去炸山取石。而且,后续的山石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我还需要他鲁氏一门的超强工艺,给我制造出重型运输工具。保证我前线修建河堤的进度。”
姚启圣听得陈谦吉的话语,双眼中精光闪闪。连连点头。
陈谦吉接着说道,“在此修建河道之前,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有很多,比如道路的改修,为将来山石的运输,开创有力的条件。”
“道路的改修?”姚启圣被陈谦吉的一句话弄得有些晕了。
陈谦吉也没多少时间卖关子,直接说道,“道路的改建,一,是为了将来山石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修河之地,第二,也是为了加快天下的物品运输速度。放眼天下,大清朝的疆域无边无际,任何商品的运输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道路畅通的话,那运输的时效方面,将会大大降低。单单海上商贸这一块,就会收到奇效。”
陈谦吉说完,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说下去。
姚启圣见陈谦吉意犹未尽,沉思了片刻之后接过话头,“另外的一个修路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对付三藩,调兵之用。”
陈谦吉冷冷的笑着点了点头。
“是啊,三藩之乱乃是大清可预料的大麻烦,那三个老东西为了他们的福禄能延绵下去,肯定会铤而走险的。所以快速的调兵作战,是朝廷将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提前做好道路,也是为朝廷将来打赢三藩打好基础。”
姚启圣点了点头。
“少爷所言极是,所以您刚才说要赶往芒山,其主要目的也是了将来修建河堤、改修道路做准备。”
陈谦吉耸了耸肩,“嗯,朝廷的时间有限,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所有的事情尽可能的安排清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所有事情都能有序的进行下去,而不会耽误将来差事的进行。”
姚启圣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
“要不要通知当地的州府官员?”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影子沉声问道。
陈谦吉并未回头去看影子,而是点了点头。
“嗯,拿着我的手谕,你前往县衙通知,让县令想办法去联系陕西境内所有官员,给他们三天的时间。三天后,陕西境内上至巡抚、下至县令,所有人必须秘密来芒山集合,如有违令者,撤职查办!”
陈谦吉说着,看向了一旁的姵儿。
姵儿心领神会,快步的回到了马车内,将陈谦吉的“一字并肩王”钦差手谕拿了过来。
姵儿在陈谦吉的授意之下,转手将手谕递给了影子。
“我这就去了。”影子双手接过,快步的退了下去。
就在影子骑马离开的瞬间,官天宇一脸凝重快步走了过来,朝着陈谦吉沉声问道,“少爷,需要派人跟着么?”
陈谦吉自信的摇了摇头,“不用了。”
官天宇微微笑了笑,“少爷,这个影子的变化挺大的,我也觉着,不需要再盯着了。”
“话虽如此,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陈谦吉意味深长的侧脸看了一眼官天宇。
官天宇重重的点了点头。
“我知道。”
官天宇说着,朝着陈谦吉躬了躬身子,缓步的退了下去。
一旁的姚启圣有些疑惑了,看向了陈谦吉。
姵儿见状,微笑着给他解释影子的来历,数分钟过后,姚启圣一脸佩服的看向了陈谦吉。
“少爷,大才也!”
陈谦吉一脸的苦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当今天下,民间造反势力异常凶猛,光靠朝廷的出兵围剿,怕是只能武力镇压部分。正所谓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并不是解决那些造反势力的最好办法,唯有从根本上断了那些人利用百姓的心里,才是王道。”
“造反得利的,是那些组织者,受伤的,永远是那些老百姓,我留影子在身边,就是想让他看到朝廷为了天下百姓,做出了怎样的努力,让他明白,朝廷并不是那些人口中,只为了自己私利的人,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好朝廷。”
“最后,我放他离开,以他在造反势力中的影响力,去瓦解那些造反势力内部的人心。”
“唯有里应外合,让百姓看到一个真正为了天下百姓而生的好朝廷,这才是解决天下所有造反势力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