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吴人
朝中,司马炽与司马越继续拉扯的时候,华谭的信也送到了顾荣手中。
顾荣目前被陈敏任命为右将军、丹阳郡守。
丹阳郡是扬州的大郡,治所建邺。建邺,亦是扬州州治。
顾荣,字彦先,出于扬州吴郡顾氏。其乃三国时孙吴丞相顾雍之孙。
吴郡有顾陆朱张四大姓,以顾为首。
顾荣年少时,便已成就美名。其与丹阳郡纪瞻、薛兼,会稽郡贺循,广陵郡闵鸿齐名,并称为吴地“五俊”。
晋朝平吴后,吴人归顺,众吴地名士也开始出仕朝廷。
在入洛阳为官的吴人之中,顾荣与陆机、陆云兄弟名声最重,并称“洛阳三俊”。
王乱发生后,三俊的命运也随之沉浮。
二陆站队司马颖,最终命丧中原,被夷三族。
而较陆氏兄弟而言,顾荣更加审时度势,很会保命。
从司马伦、司马冏、司马乂、司马颖,顾荣屡次得脱,且官职还越做越大。
到了司马颖、司马越、司马颙三王乱战时,时任侍中的顾荣,见形势不妙,找到机会,逃回了家乡。
王乱时,为官的吴人纷纷逃回家乡或不再接受朝堂的征召。
除了顾荣,比较知名的还有纪瞻、贺循、甘卓、张翰等。
尤以张翰的辞官最为著名,也是吴人回乡的第一人。“莼鲈之思”典故就来源于此。张翰出于吴郡张氏。
后来,司马越在东海复起时,也没忘了顾荣,任其为军谘祭酒。
同时,司马越也起用了因丧父丁忧的陈敏,为右将军、假节、前锋都督。
陈敏,扬州庐江郡人。初为郡吏,以廉吏提拔至洛阳,任尚书仓部令史。王乱时,出任合肥度支、广陵度支,负责漕运南方米谷,入洛阳。
石冰、封云为乱徐州、扬州时,陈敏积极参与平定,因此声名鹊起,由广陵度支升任广陵相。
此次被司马越起用,陈敏见中原丧乱,诸王相攻伐不断,遂有据江东之心。随后,陈敏在历阳郡碰到从中原回乡的甘卓。
甘卓,出于扬州丹阳甘氏,乃三国东吴名将甘宁之曾孙。其原为吴王晏之常侍。
此时,司马越征其为参军,任离狐县令。甘卓见大乱临至,不复命,弃官欲回乡里。
陈敏先为儿子陈景娶妻甘卓之女,结为儿女亲家。然后又将图谋大计告知甘卓。
于是甘卓不得不上了贼船。
陈敏令甘卓冒称奉了皇太弟之令(原身司马炽),任命自己为扬州刺史。
借此号令,陈敏东下渡江,进攻建邺。
扬州刺史刘机、丹阳郡守王旷,弃城逃跑。陈敏占据建邺。而后,又攻取扬州各郡,南下江州等州郡。
最后,陈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又称奉了皇后羊献容的诏书,要沿长江而上,去长安迎接圣驾。
实则是为了图取荆州。但被刘弘大败,只能退缩回来。
陈敏据江东后,遍邀吴地名士,以为己用。但其出身寒微,又行事无度,随意纵兵肆虐吴地,故吴人多鄙视和反抗他。
陈敏恼怒,起了杀心。
顾荣见势不妙,主动找到陈敏,自承投靠依附,又说服吴地其他人跟着一起顺从。同时也劝陈敏放弃了大开杀戒。
陈敏任顾荣为右将军。
在顾荣的带头下,扬州各地豪族就此服从。陈敏开始大加封官。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多病的,只要有名声,就不放过,统统封官,有官职的就加封。
吴地士人中,最终只有贺循与朱诞得免。
陈敏任命贺循为丹阳郡守。贺循就服用寒食散,故意装疯卖傻,说患有疾病。陈敏见大多数人都服从,不好逼迫,也就放过。
最后让顾荣兼任丹阳郡守。
接到华谭书信之前,顾荣也正在发愁。
他虽然带着吴地士人归顺陈敏,并被委任高官,但陈敏的情况,他很清楚。
朝廷如今步入平稳,王乱也结束,新帝登基,此后势必会征讨江东。
孙吴之势,都被朝廷平定。更何况区区陈敏?
try{ggauto();} catch(ex){}
而且,他在陈敏身边,也不安稳。
一个亲厚者向他告密。陈敏的二弟陈处向陈敏进言,言他有二心,不可久留,建议将他诛杀。
虽然陈敏没有答应,但这让顾荣很恐慌不安。
他自家知自家事儿。他本就是被逼迫才与陈敏合作,有二心当然是正常的。
更何况,现在已看清楚,陈敏并不是一个有才略的人,就更不会在这艘船上,继续待下去。
当初,陈敏以讨平封云、斩杀石冰之勇功,安定徐扬二州,尚有一丝人心。
等到其意图割据江东,效仿孙吴旧事,他们这些吴地大族其实是坐观的。
想等到明朗再看,是投靠押注陈敏,还是朝廷。
或者一直作壁上观,两相之间,井水不犯河水。
但没料到,陈敏之辈出身低微,才能平庸,缺乏谋略,使出的手段也卑劣极致。为逼迫吴地士族在其麾下任事,竟以杀逼迫。
顾荣,就不得不从了!
这之后,陈敏也没有一点改善。更是刑政无章,朝令夕改。
陈氏子弟,以陈敏七位弟弟为首,个个据一地而逞凶,横行无法度。被当地人视为祸患。
所以说,顾荣不是现在有二心,而是一直都有反陈敏之心。
接到华谭信后,顾荣连忙入后宅展开观看。
这一看,既怨又惭。
脸上额头青筋直冒,口中大骂华谭,“老奴!尔母婢也!辱我太甚!”
原来,华谭信中,语锋犀利,言辞毫不客气。
就像这一段:
“陈敏盗据吴、会,命危朝露。诸君或剖符名郡,或列为近臣,而更辱身奸人之朝,降节叛逆之党,不亦羞乎!”
“吴武烈父子皆以英杰之才,继承大业。今以陈敏凶狡,七弟顽冗,欲蹑桓王之高踪,蹈大皇之绝轨,远度诸贤,犹当未许也。”
“皇舆东返,俊彦盈朝,将举六师以清建邺,诸贤何颜复见中州之士邪?”
意思就是说你们都出身高贵,却屈节投身叛贼。陈敏一介庸才,竟图效仿孙坚父子旧事。现在陛下已居洛阳,朝政恢复,他日就将平叛,那时你等有何颜面再见中原人士?
丢尽吴人脸面!
又见到,信最后说,朝廷已派东中郎将刘舆,来兴兵讨伐陈敏。
最后一句,“君且自勉!”
顾荣深吸几口气,平静下来。
屈身陈敏这年余来,外界对他和吴地士人的作为,评价为何,他心里有数。
其中,尤以华谭最为愤懑。每与人谈及,就大骂顾荣等人。
顾荣对此早有耳闻,今日再见这信,比传闻更甚。
但此时不是计较这个的时候。
他不能再拖了,必须马上行动!
在堂上独自枯坐了良久,顾荣定下心,想好对策。
他取来纸笔,先将自己“素有图敏之心”写于纸上,然后又极言自己愿拨乱反正,作为内应。
同时请求寿春出动大军,逼近大江,做出攻势,以便自己在内行事。
最后,他剪下一缕头发作为信誓。
待自己人与华谭信使一同远去后,顾荣又立即写下另一封信。
信是写给安丰郡守周玘。
他在信中,先将此时情况全部写清楚,然后言明自己的选择,最后邀请周玘共同起事。
周玘,出于扬州义兴周氏。其父周处,即是典故“除三害”的主角。
吴平后,周处入洛任职,升迁至御史中丞。因纠察弹劾,严正执法,得罪了梁王司马肜。氐人齐万年之乱时,周处随军出征,司马肜为主帅,故意将其害死。
石冰封云之乱时,周玘联络江东士族,率部曲起兵,讨伐石冰。平乱后,也不接受封赏。
于是,朝廷以新置义兴郡,表纪其功。
新的义兴郡,有阳羡、义乡、国山、临津、平陵及永世,共六县。周玘原本是阳羡人,原属吴兴郡。
陈敏据江东后,任命周玘为安丰郡守。安丰郡属豫州,与扬州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