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网

字:
关灯 护眼
香书网 > 梦境风云 > 第118章 迁徙之路

第118章 迁徙之路

后来,夏王朝在江汉地区打败了三苗部落。

这场战斗异常惨烈不差于涿鹿之战,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月无光...三苗部族联盟纪律松散,哪里会是久经中原长期战争考验的夏王朝族的对手。

最后三苗部族联盟大败只能选择离开家乡向洞庭湖流域、长江流域等地进入两湖、川东等地,另一些又逐渐进入了南部诸省被迫作鸟兽散...当年关于这场战争,曾经有资料做了详细的介绍:“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龙生于庙,犬哭乎市..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有神人面鸟身,若瑾以侍,益矢有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墨子·非攻下》夏王朝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将三苗部落击败。

虽然胜利了,但三苗部族人的蛮勇让夏王朝仍然心有余悸。

夏王朝联盟内部经过商议之后,为了防止战败的三苗部族造反,他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这个决定可以彻底解除后顾之忧,但执行的过程却非常艰难,而且工程浩大,牵涉面极广。

夏王朝联盟商议的决定就是将江汉、鄂西等地挑选出那些不愿被同化的蛮夷三苗族人迁移到西北的三危山。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被征服的三苗余部死灰复燃。

这一个行动虽然耗费人力物力,但是却能人让一部分倔强的三苗族人远离中原。

从此断了他们返回江汉的念头,夏王朝也可从此一劳永逸。

三危山那里矿产丰富,离青海湖也不远,既可控制矿产也能掌据有食盐。

让三苗人在流放,可谓用心良苦。

战败停留在原地的大部分三苗部族人只能被迫按照夏王朝的命令,向西北迁徒。

押解三苗部族人往西数千里路没有精兵强将不行,否则就会在半路上被反杀。

这个任务经过夏王朝部落联盟内部投票决定之后,最终把这个艰巨的成果交给了英勇善战、人高马大的有缗氏部落中一支族人来完成。

孔明说到这里时,我又细细地看了他一眼。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器宇轩昂,英霸之器,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身长八尺放到现在今天少说也有1.85米。

当时选出来的这一支精兵强将也是夏王朝最为倚重的部族,双方世代通婚已经有了不知多少年,非常优秀。

两个部落关系非常好,经常出兵相助,可谓是兄弟部族。

不过,另外一个问题又出来了。

由于要在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地方长期监守西迁流放的三苗部族中人,正常的生理问题乃至于婚姻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孔明说到这里,我已经知道了当初负责押送流放的三苗部落人这支部队就是有缗氏部落其中的一支。

远古先民在这一点上与现代人的看法很接近,他们知道近亲婚配的后果,紧守着同姓不婚,其生不蕃\的部落规定。

所以部族内的人员不能互为婚姻,对象就只能来自于别的部族。

于是又找了另外两支部落来协助有缗氏部落。

三苗族的西迁,是一场规模浩大的移民运动。其中,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万里长征。

《尚书·舜典》上说:\窜三苗于三危。\而《山海经》上则说:\舜逐三苗于三危。”

这次押送与流放的过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言于帝,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三苗人在西北甘地落户,在后世或许又成为了]族,史书记载,\西羌之本,出于三苗\。随后大多又归于华夏,融入中华大家庭之中,此为后话这一条数千里路上不仅是艰辛与无奈,还有云和月。

曾经有古歌记载,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后来又从河西走廊进入了西域,到达了柴达木盆地。

远古时代的西域气候宜人,水草丰茂,绝对是一个好地方。他们就在那里种田养马,快乐幸福,自由逍遥遥远的远方在等待着这群人,他们几乎要横穿整个华夏的东西部。

我问孔明当年三苗迁三危的路线是怎么走的,他摇了摇头:时间太过久远,当时的记录早已丢失。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有些地名来分析。

这场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当时究竟历时了多久,由于时间久远早已无从得知。

但从很多地名来看,当时这些人应该是边停边走,有时停留的时间甚至是很多年。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

凡是一些民族聚集过的地方,大多都会通常使用与这个民族相关特征来命名此地。

孔明说到这里,他告诉了我当年他的叔父诸葛玄来到荆州就是想找寻他们祖上的这条押送三苗部族迁徒之路中的一个秘密。

否则他们不会从远隔千里的齐鲁大地来到荆州这里来投靠刘表。

这一次他与水镜先生一起去了蜀地真实的目的也是与此有关。

随后,就在这一次半年的蜀地之行孔明发现了一个当年的秘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