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帝心驰骋
李世民听完郭义生的叙述,扫视了一圈帐中诸将,问道:“诸位觉得义生的建议,如何?”
尉迟敬德思考一番,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便第一个站出来应声道:“陛下,臣以为扬州县侯所言乃良策,可采用。”
长孙无忌皱着眉说道:“高句丽虽然军事强大,但其国内的铁矿和生产都比不过大唐,我大唐军人都未必能人人一套盔甲,别说高句丽的军队了,想来军械库中不会有太多铁器,即使将那些全卖给新罗和百济,所得到的粮食也不过杯水车薪。”
众将无不点头,他们更赞同长孙无忌所说。
李绩说道:“扬州县侯莫怪,此次东征太过重要了,我等也是为大唐考虑才小心谨慎,并不是故意给你难堪。”
郭义生愣了一下,这李绩为什么对自己如此客气?
转念一想,难道是因为神仙转世的身份?
他回道:“李国公说笑了,长孙大人的话深谋远虑,真知灼言,我岂会为此介怀?不过对于长孙大人提出的问题,我也有解决方法。”
李世民眼神一亮,催促道:“义生快快说来。”
“很简单,我们将那些因为两军交战而损坏的武器卖给他们就好了。”
见众人没能完全理解,郭义生继续道:“两军交战,损耗的不仅是将士的性命,还有他们穿的盔甲和用的武器,不论是高句丽还是大唐,在一场场战斗后会留下无数损坏到无法使用的武器,按照以往,都会由胜利者将他们带走回去重铸,但此次战事紧急,我们又急需粮草,将这些损坏的武器带回去的成本太高,与其留在原地便宜高句丽,不如将他们卖给新罗和百济,到时候可以卖的便宜一些。”
长孙无忌先是点头,随即又露出几分担忧:“大唐作为宗主国,却拿残次品卖给新罗和百济,恐怕会落个难听的名声啊……”
郭义生说道:“长孙大人多虑了,这残缺的铁器不也是戎捷的一部分吗?我们等于直接将其分给了他们,他们难道还会有意见?新罗出兵帮我们打仗,可以给他们再便宜一些。”
“之前长孙大人提及高句丽国力不如大唐,这自然是不争的事实,那新罗和百济的国力跟高句丽比呢?那更是远远不如,对他们来说,能收获大量铁器已经是万幸,还管他残不残破?”
“说句最难听,最寒碜的话,乞丐就没有嫌馒头硬的!”
他看向李世民,行礼道:“陛下仁心,若真觉得对新罗和百济有愧疚,等东征结束再补偿他们即可!现在是战时,我们岂能因为一点名声问题就放弃唾手可得的大量粮草?恕臣放肆地说一句话,只要能打赢这场战争,任何手段都值得用!我们又不是明抢,而是以物易物,民间百姓尚且这么做,放到国家之间又有何不可呢?”
一番话说得李世民身心舒坦,还是那句话,他不是不明白郭义生说的道理,而是这种事情不能由他开口,必须要下面人来说来做。
郭义生既拿出了办法,又将他李世民的面子抬了起来,岂能让李世民不高兴?
但表面上,李世民还是要一副为难的样子:“就按义生所说来做吧,朕也不想如此对待这些属国,但非常时期非常办法。”
“眼光不要只放在新罗和百济身上,其他缺铁器的国家,我们一样可以和他们进行交易。”
这件事便被李世民定下来了。
接下来又讨论了一些行军的细节,郭义生没再插话,直到天色渐晚,众将才离开帅帐。
郭义生刚要抬脚离开,却听李世民唤道:“义生,你先别走。”
等人走完,李世民不知从什么地方,摸出了一张弓。
他弹了弹弓弦,对郭义生笑道:“义生,见朕可有当年玄武门的风采?”
郭义生立马拍起了马屁:“陛下勇武不减当年!依然是万军之中取敌首级之姿!”
李世民感慨道:“这把弓是当年我第一次出征,父皇赐给我的,也陪伴我几十年了……最近一次使用,却是用在了朕的儿子身上。”
说到此处,李世民眼神一暗。
他强笑道:“不说这个了,朕已经很久没有搭弓射箭,驰骋疆场了……大多时候多坐在后方指挥,有的时候都让朕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
“陛下还在春秋鼎盛之年,会有再次驰骋疆场的机会。”
李世民猛地盯着他:“你也是这样认为的?”
郭义生有些发毛:“陛下何意?”
李世民玩弄着弓弦,缓缓道:“这一次东征,很可能是朕最后一次亲临沙场了,若此次还是在后方指挥,朕不会甘心的。”
“陛下难道想冲锋陷阵?!”
李世民一瞪眼:“有何不可!朕以前作战时都随大军冲阵,敬德便为我的护将,哪一次不是大获全胜!”
郭义生劝道:“可陛下,尉迟将军已六十好几了……”
“朕自然是不忍让他再当先锋了,可我自己还能冲阵啊。”
李世民将弓放在腿上:“只不过朕一旦提出这个想法,那些老臣必然会冒死劝谏。”
他将身子凑近郭义生,压低声音道:“义生啊,你能不能帮朕想个办法,既让朕能上战场,又能不伤他们的心?”
郭义生立马拒绝道:“臣没有办法。”
李世民回道:“不可能,刚才还一展莫愁的粮食问题,你上下嘴皮一碰就解决了,哪次遇到危机,你都是有办法的……所以这一次你一定也有办法。”
“臣真没有。”
“必须有!做好这件事,朕升你为县公如何?”
“那臣不就是个玩臣吗?”郭义生起身行礼,“陛下,夜色将晚,早点休息吧,臣告退了。”
开什么玩笑!若真是由他帮助李世民上战场,出个什么好歹,自己岂不是要被那些将军生吞活剥?
他不等李世民说话,三步并作两步,以极快的速度离开了帅帐。
只留下李世民在帐内叹息一声。